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论新常态下的平安高校建设【4564字】

时间:2023-02-12 09:40来源:毕业论文
论新常态下的平安高校建设【4564字】

论新常态下的平安高校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4。003

<

论新常态下的平安高校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4。003

AbstractInthenewnormal,Pinganuniversityconstructionisnotonlyfacingt论文网hechallengesfromsocialtransformation,economictransformation,aswellasthetransformationoftheuniversityitselfandmanyotherchallenges,butalsofacedalotofproblemshavebeenaccumulatedtosolvetheproblemofpressure。Therefore,weshouldtakesuchasfromthenationalstrategicheighttotakeseriously,strengthenpublicopinionpropaganda,buildandperfectandeffectiveworkingmechanism,graspingthedailymanagementofthestrictrealisticallyinitiativesandtotheimprovementofthenewnormalsafetyleveloftheconstruction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

Keywordsnewnormalcondition;safecolleges;construction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24日发布的统计信息,中国在校大学生高达2547。7万人。高校不仅自身是一个人数庞大的独特的社会群体,而且牵连着千家万户。高校的安宁稳定与否,会对众多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平安高校建设历来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当前的新常态下,平安高校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1新常态下平安高校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1。1来自社会转型中日益积累的各种社会矛盾的挑战

当前,中国社会正在加速转型,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各项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反腐败正在有序开展,各种利益关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在中国社会的这一深刻变化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安定因素,必然会有各种社会矛盾的积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的这些深刻变化及其带来的诸多矛盾不可能不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大量事实证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凡是有重大或敏感事件发生,大学生都是敏感的感应群体,如果引导和处置不当,就会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1。2来自开放状态下不断呈现的各种新型挑战

近年来,外国人留学中国已很普遍,大学校园外事活动也很常见,校园内外的涉外纠纷。涉外警情也时有发生。互联网状态下,各种反华敌对势力通过网络对中国开展的各种渗透和破坏活动更加活跃,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呈多发态势。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扩大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更便捷地了解世界,同时世界各地的人员。物资和资讯更加容易进入中国。这样的形势虽然有利于贸易的扩大和文化的交流,但也给包括大学校园在内的国家安全带来很多挑战,且日益呈现新型化。复杂化。持续化。

1。3来自高校自身的各种挑战

(1)思想政治工作相对薄弱是平安高校建设的内在隐患。大学是青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但有的高校存在重才轻德。重专业课轻两课“。重智能教育轻道德教育等倾向,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从而使一些腐朽文化和错误思潮在高校有了可乘之机,成为腐蚀大学生思想灵魂的罪魁祸首。如果这种不良倾向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和纠正,轻则会毒害青年学生,重则会构成高校安全的严重隐患,动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主导地位。

(2)校园安全事件频发拷问着高校的现行管理体制。当代青年大学生,一方面有强烈的维权意识,但容易冲动走极端;另一方面社会阅历浅,安全意识或法律意识淡薄。这两种情况都容易引发或带来校园安全问题,且与高校现行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关联。前一种情况,比如高校食堂伙食与食品卫生。校区搬迁问题。文凭发放问题。甚至夏天降温的空调安装问题等等,往往是学生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由于高校管理不到位,或者对学生的正当诉求不重视,或者和学生的沟通不及时,这些问题往往就成为校园群体性事件的诱因。后一种情况,极少数大学生有的成为各类侵权事件的受害者,让人匪夷所思,有的为情所迷。为利所累,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让人扼腕叹息。这些事件一旦发生,就会很快通过网络传播,成为舆情焦点,引发网络围观和热议,放大效应难以估量。而此时的高校,相对于舆情的反应,通常显得被动和滞后,进退失措,难以在短时间内平息,从而给高校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3)校园社会化使高校管理面临全新课题。最近这些年,中国高校的办学层次更加多样化,一校多区较为普遍,高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推动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校园社会化趋势明显,导致校园里的人员构成。活动方式。活动秩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随着校园社会化以及开放程度的提高,出入校园的各类非学习非教学的人员增多,成份复杂,流动频繁,不仅加大了高校安全管理的难度,而且容易滋生违法犯罪活动。近些年,针对校园的刑事犯罪案件偶有报道表明,高校内部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新的安全形势的变化。1。4来自日益复杂的高校周边环境的挑战

高校的扩招使在校生人数不断膨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学生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这使得高校难以满足学生的全部需求。这就催生了高校周边发达的商业,所以高校周边的商店。网吧。饭店。旅馆。KTV。出租车等生意异常火爆。校园周边密集而成分复杂的人口存在,其中蕴含着大量不安定因素。因为这里已超出高校安全管理范围,而城市的管理能力通常不足,尤其是夜间营业缺乏必要的管理,大学生受到侵害的事件屡屡发生。

2目前平安高校建设中暴露的突出问题

2。1对平安高校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相当多的高校,校领导和老师对平安高校建设的重视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重教研。轻安全的倾向还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有的甚至没有把平安高校建设当成一件要事来抓,没有把它上升到全面依法治校和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高度去抓落实。一些高校能够取得国家科技进大奖,但在一些安全问题的处理上显得水准不高,明显的抓大放小。很多高校对抓教学。抓科研。抓就业是全力以赴。不遗余力,而对抓教育。抓管理。抓安全却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没有认识到校园安全是其他目标的根本保障。

2。2对平安高校建设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1)对高校安全的概念认识有偏差。有的学校管理者和高校师生简单地认为平安校园就是没有事故,没有危险,平稳安全“,没有看到校园安全有着丰富的内容,涵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交通。消防。饮食。医疗。学生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个需要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2)对高校安全的范围和对象认识有偏差。有的师生就简单地认为高校安全只局限于校内,只限于学生,没有延伸到高校的周边。网络。其他相关场所和其他相关的管理对象;(3)对高校安全的长远认识有偏差。有的高校只满足于眼前的平安和谐,没有意识到潜在的不安定因素和将来的发展趋势,以为只要眼前不出事就能代表将来永远不出事。

2。3高校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1)不能做到管理常态化。长效机制的缺失导致部分高校的管理紧一阵松一阵,出现了治安问题和安全事故,校园管理就抓得很紧,恨不得把学生全圈在教室里,风头一过就放任自流,有的处于无序状态,没有形成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就像有的同学说的大学的氛围是自由开放的“,但往往存在内部改革不够深化。管理放任过度的问题;(2)不能做到治理系统化。部分学校对平安建设中的问题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如有大学生外出打工受了骗,往往就事论事,发个警示提醒就草草了事,大学生受骗的成因分析。贫困大学生的帮扶救助。大学生的岗前培训。法律支援等后续工作都没有展开;(3)不能做到管理科学化。有的高校精细化程度低,在管理上随意性比较大,没有坚持依法治校,没有按照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办事,对平安高校“建设没有开展深入的调研分析,有关的管理措施也只是就事论事。治表不治里。

2。4管理中的认识误区以及责任意识淡薄,大大降低了安全管理的效果

(1)责任推诿,没能形成有效的齐抓共管的合力。谈到校园安全,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那是保卫处的事,与自己部门没有关系。正是在这种意识的支配,在维护校园安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单打独斗。唱独角戏的情况;(2)大学生在校园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被严重忽视。在平安高校建设中,大学生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但在有的高校,把大学生这一主体排除在平安高校建设活动外,认为只要管理层发挥作用就行了,不需要学生的参与。由此造成在平安高校建设活动,大学生参与程度低,也影响了平安高校建设的效果;(2)高校安全管理存在的老大难问题解决不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平安高校建设的信心。如高校一方面自行车失窃案件多发,另一方面校内僵尸“自行车堆积成山;一些高校危化物品管理不善,导致严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等。

3推动新常态下平安高校建设的主要举措

3。1从国家战略高度看待平安高校建设

高校的平安与否,不仅关乎到高校的正常教学与科研秩序,关乎到学生能否安心学业,而且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甚至会影响到国家政局的稳定。任凭错误思潮在高校传播。蔓延,任凭高校内的不安定因素自由发展,在国内或在境外都是有过惨痛教训的。因此,平安高校建设,从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到高校党政主要领导及其各职能部门,乃至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或行动,以维护好高校的平安与稳定。

3。2重视平安高校建设的舆论宣传

(1)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进法治与纪律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团,将法治与纪律宣传至始至终贯穿于学校教科研的全过程,让法治观念。纪律观念和平安观念深入人心;(2)创新宣传形式。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群等新媒体即时性强。互动性好的优势,大力推进新媒体点对点的扁平化宣传;(3)完善丰富宣传内容。学校要突出宣传重点,针对易发高发问题,大力推进防火。防盗。防骗。防刑。防交通事故,将五防“宣传列为学生的必学内容,不仅教会学生熟知相关安全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必要的安全保护技能。

3。3构建和完善平安高校建设的有效工作机制

各高校要重点围绕人。机构。信息。平台等重点要素进行科学调整。合理组合,夯实平安建设的基础。(1)整合内部机构。比如有高校整合了相关职能部门,成立了本校的应急处突工作中心,构建一体化“管理平台提升了管理效率;(2)整合信息资源。比如有的高校联合了当地公安部门自主研发的校园110指挥平台“,将各种信息资源整合到一起,实行信息共享。提升了应急反应的速度;(3)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和专业力量为我所用。比如有的高校与政府职能部门联合积极平安校园共建活动,经常性地开展大学生安全(下转第64页)(上接第6页)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活动,提高大学生应对各种安全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3。4抓严抓实平安高校建设的日常管理(1)重视制度建设。平安建设的常态化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来保证。因此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平安高校建设的各项制度,如党政领导责任制落实制度。平安高校建设评估制度。目标考核制度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应制定完善高校教师课堂不当言论监督管理制度,以净化大学讲堂,确保大学讲堂向学生传递积极的正能量,并鼓励教师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正确看待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或问题;(2)落实各类保障。各高校要有相应的机构和人员编制来保证平安建设日常工作的开展,要把平安建设的资金纳入到年度的预算,要充分保障本校平安建设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3)重视早期预防工作。平安建设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好预防,将问题苗头止于未萌。因此在预防中,要进一步完善高校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建设,建立定期联系制度,深入开展高校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工作,及时发现掌握矛盾纠纷。不安定隐患等预警性。苗头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提出对策建议,为党委。政府和高校党组织做好校园维护稳定工作提出依据;(4)做好应急响应准备。各高校要在公安消防。卫生防疫。市场监督。安全生产等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制定符合高校特点的各类应急预案,经常性地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应对突出事件的能力。

3。5重视提升平安高校建设的智能化水平

在当今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早已高度信息化。因此,在平安高校建设中,有条件的高校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信息化技术手段和平安校园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实现平安校园建设的智能化,并积极推动校园技防系统与公安。教育部门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工作,确保技防设施作用发挥最大化,进一步提高校园安保工作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

论新常态下的平安高校建设

论新常态下的平安高校建设【4564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709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