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管理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89年关于健康第四次定义:健康的涵义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性。心理健康作为身体健康的指标之一,它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其表现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积极向论文网上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个人的身心潜力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作为一名积极的社会成员而存在。结合自己多年的心理辅导案例与实践,我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智力正常
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具有积极向上的求知欲望;在解释认知的事物时,以事实为根据,能够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且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对他人的内心活动要有较敏锐的洞察力,不会误解他人的言行。
2。情绪平稳
情绪平稳就是一个人能够协调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心境保持良好,自我调控能力较强。心理健康的人总会保持乐观。愉快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能够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理冲突,遏制自己非理性的行为,在相关的领域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3。自我接纳
一个人要对自己的优缺点做出客观评价和理性认识,对个人的情感和动机有一定的知觉,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要切合实际,不要盲目自大,也不要过于掩饰自己,刻意取悦于他人,要保持适度的自尊,接纳自己,欣赏自己,保持心理相对的平衡。
4。人际关系良好
与他人要有正确的交往态度,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技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乐意与他人交往,将自己融入不同的环境中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与他人分享其中的乐趣和担忧。
5。热爱生活,独立自主
生活充满激情,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周围的事物持有独到的见解,有独立谋生的能力,不盲目跟从别人,专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并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上进心。
6。健康的人格
本我。自我和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三大要素,保持三大要素的动态平衡,协调各项心理机能健全发展,正确认识和评价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度,使行动与目标相适应,认识与情感相协调,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焦虑症
焦虑症是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它的表现是忧心忡忡,紧张不安,集中注意力困难,对轻微的刺激就做出过度反应,逆反心理强。这种心理障碍在大学生身上表现得较普遍,尤其是毕业班学生。
2。抑郁症
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理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一般来说,过度的抑郁反应,会出现注意力不仅集中。记忆力衰退。精力减弱。头脑反应迟钝。晚上睡不好。爱发脾气和工作效率不高等现象,出现了焦虑。担心和烦躁等不良情绪,看不到生活中积极的一面,甚至有自伤。自杀行为。
3。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指长期偏离正常的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是由不适当的或是不成熟压力或者问题方式组成的,其人格在内容上和方式上都存在异常。所以人格障碍是一种病态的现象,通常表现为被动的生活取向,有自我否定的倾向,对他人缺乏关心和同情,缺乏罪恶感和羞耻心。
4。性偏差
性偏差是指大学生在性发育过程中的一种不良反应,比如迷恋黄色书刊和杂志。看黄色影视剧等,他们不属于心理障碍。但这些不良行为会给大学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应给予一定的干预,要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他们转向其他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文体活动。
5。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主要是睡眠量不正常和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大学生的睡眠障碍主要有失眠。梦魇。过度思睡等,造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身体疾病等。而且,失眠常常是由生活。学习压力造成的,也可能是神经症的伴随物。所以长期的失眠会导致大脑功能的紊乱,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三。齐抓共管,合力创造心理健康的教育管理环境
1。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高校要切实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比如,开设恋爱与心理教育课。心理健康课等,向学生传授和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首先,用教学的形式,通过给学生系统的心理知识培训,让学生的心理发展由自发“向自觉“过渡。其次,开设兴趣活动小组,授课教师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相结合。这样,不仅活动气氛轻松,学生可以自由地学习。讨论和研究,提高自主创新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磨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拼搏精神,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
2。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活动
学校要定期开展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活动,在参与中真正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在内容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强调大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动的全面投入;在组织上结合各个班级和各个团队活动来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有关知识,也可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或者小组辅导。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大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管理自己。接纳自己,认识掌握了周围环境,并不断与其相适应,增强他们应对困境和压力的能力和勇气,并鼓舞学生寻求生活的真谛。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科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心理发展过程。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疏导,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同其他心理教育的方式相比,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仅有广泛性,而且有整体性。因为它不是针对具体的某一学生的心理问题来辅导,而是针对广大学生普遍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倾向来咨询和辅导,这种教育是隐形的,它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方法将心理影响积淀在学生的心理结构中。所以,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灵活性。
4。提高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心理发生着巨大变化,使一些高校教师的心理产生了压抑感和冲突感。教师的行为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所以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必然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代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包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所教学科和学生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充沛的精力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崇高的品德。严谨的治学风格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富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人格特征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了解大学生为基础,营造和谐的气氛为前提,教师通过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用自身的健康心理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5。注重学生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而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对学生的健康教育进行指导,开展多形式和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三条途径的健康教育影响形成一个最大的合力。我们要逐渐改变传统的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好的教育教学观念,指导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学生在幸福的环境中成长,在平等。民主。和睦的家庭环境中陶冶健康的心理品质。而且还要调动社会广大力量,净化社会环境,通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在文明的社会环境中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管理
论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管理【2782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7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