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下的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4726字】

时间:2023-02-13 12:25来源:毕业论文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下的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4726字】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下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论断,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学生为本,挖掘高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下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论断,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学生为本,挖掘高等教育内部资源,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内部结构,发挥高等教育自身潜力,教育自身的需求是其主要的动力源。内涵式发展方式主要有三个特点:注重质量的发展。彰显实力加特论文网色的发展。注重协调的可持续发展。“[1]

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梦“的实现更需要一大批全面发展的人才实践。民办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多元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何开创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协同创新的局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能力与素质,是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大环境下亟须认真思考的大问题。

一。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

民办高校学生思想积极。追求上进,但自身个性较强;基本素质较好,文化素养相对薄弱;社会活动能力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较高,但自信心不足,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缺乏自信,表现出一定的自卑感;对现代新媒体信息技术敏感,接受能力强,运用新技术媒体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重要途径;张扬个性,思维活跃;爱好广泛,有特长,物艺相通,导之以行,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分析其需要,进行教育管理模式的设计是重要切入点。

(二)民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民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思想偏离教育规律。民办高校教育理念过于陈旧,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在功利思想的指导下,忽视教育的价值诉求,将学校视为产业,作为盈利机构,体现利益主导原则。有些投资者用企业化管理思想管理学校,忽视教育的基本规律,不能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方位能力培养。

2。民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作用被弱化。部分民办高校忽视自身实际办学水平与能力,片面追求教学工作,忽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认为只要学校效益好。规模大,就能快速发展,办学质量就会提高。这种抛开自身实际。盲目照搬其他院校经验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造成教育计划与模式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不强。

3。民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趋同性严重。多数民办高校将自身教育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高级应用型。综合型人才,呈现出较强的相似性。趋同性。这种趋同性现象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基本是照抄高层次研究型大学,抛开自身实际情况,缺乏个性化举措。公办院校基本具有较深厚的校园文化积淀,形成较稳定的学习文化氛围,其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基本已经成型,具有稳定性。民办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盲目跟风,照抄照搬公办大学和学生工作者母校模式的居多,缺乏科学的组织和论证,不符合民办高校实际和学校个性特征,趋同现象很严重,缺少科学性和人文关怀,归根到底是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尊重。

招生规模的扩大不能改变民办高校的办学影响力,利益不是民办高校的必然选择,唯有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才能反映出民办高校的实际水平,才能实现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民办高校体制相对公办高校来说较为灵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完全可以独具特色。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民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

二。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下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设计

教育是引导不是左右,教育是影响不是支配,教育是感染不是教训,教育是解放不是控制。真正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让人体验美好。体验崇高。体验成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鲜明的价值判断和丰富的思想体系“[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更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3]。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教育充分以人为本,积极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影响,研究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一)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下的学生教育管理目标与内容体系构建。

1。理论依据。人的思想和行为目标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是行为的动力和源泉。的需要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的需要理论将需要分为生存。享受和发展三个层次。的需要理论内涵十分丰富,他把人看做一个运动变化的整体,认为人的需要心理随着自我认识和改造能力的增强而发展。全面自由发展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需要,是人们为了完善自我。实现自身价值而产生的需要,最终目的是达到自我实现,成为我们进行民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目标体系研究的理论依据。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马斯洛用需要层次理论为人们的心理活动提供了积极的动机理论,他将人的心理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在不同时期和阶段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这对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具有启发意义。了解学生的需要是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和同一专业年级的不同学生的需要具有差异性,而且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学生教育管理者应该经常性地采用各种方式方法进行调研,了解学生需求,探究其需求满足度,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激励。

2。目标设定与内容设计。依据需要的特点设定目标和内容。要针对对象的不同情况,在目标设置上区分层次,从设置目标开始就注意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同时,要注重在目标的各层之间保持一定的坡度,以便顺利地从较低的目标层次向较高的层次递进。在内容上要深化。更新和转化,对内容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使内容更科学,使内容跟上时代发展,吸收最新科学成就“[4]。(1)目标设定。在目标设定中,学生教育管理者首先向学生阐述院校实际环境和相关教育条件,广泛听取尽可能多的同学的意见,在与学生深入沟通研究的基础上判定教育管理目标和内容,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要求和建议,学生是教育管理模式的真正设计者和实践者,正如不是宗教创造人而是人创造宗教一样,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人民,而是人民创造国家制度“[5],学生是主体,学生教育管理者起辅助作用。目标的具体化是目标设定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必须把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学习安排。唯其如此,才有可能将目标转为学习及学习成就的动力和基础“[6]。

(2)内容设计。利用理论学习组织,选择教育。心理。管理。经济等各门学科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等,完善自身教育管理知识与效能,以便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和帮扶他人。

利用读书会和校园论坛相关版块,选择名家名作与经典文章书籍,经常性地进行交流讨论与研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提高文化修养。

利用专业实践平台和创新实践小组等实践组织和平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深入进行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刘贵芹提出,要变‘走马观花’为‘下马种花’,加强实验。实习及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实践育人基本条件建设,多让学生动手。练习。锻炼。参与。高校应健全制度。完善保障。全面覆盖,力争让每一名本科生都能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7]。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竞赛,在实战“中交流提高专业技能,追踪学科前沿;积极组织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奉献社会。

利用时政理论学习组织,选择原文件,倡导并指导学生阅读原典文件,在学习原典文件中深化对自己三观的认识和理解,对人民期待的了解,以及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把自身价值的实现融入现实生活中,融入人民群众中,融入祖国建设中。

(二)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下的学生教育管理载体建设。

1。积极组建学生需要的群团组织。运用团体动力学理论和组织行为学理论,组建丰富的群团组织,研究适合学生成长的有效载体。大学生每个时期每个阶段都存在不同的心理需求,民办高校教育教学条件的相对性有时更会强化其心理需求,为了保证学生需要,做到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组建不同的群团组织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组织外语学习组织。文史兴趣组织。体育协会。社会考察团队。读书会等;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爱好,组织专业竞赛训练团队。专业创新实践团队等,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规范其组织结构,使其具有稳定性和发展性,能够持续地满足不同年级。专业,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2。积极利用新媒体等信息技术平台。研究如何利用QQ。博客。微信。专题网站论坛等信息技术媒体开展教育活动,建立健全教育管理平台,营造舆论氛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云计算的深入发展,高校较早地进入微媒体时代,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拉近,铺天盖地的信息都给民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机遇与极大的挑战。研究和实践微媒体视域下的民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如何有效开发微媒体信息平台。利用和监管好微媒体平台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新媒体不可全用,亦不可不用,各类信息媒体技术本身存在盛衰变化,根据大学生对主流媒体关注度的实际情况,适时更换教育管理平台,以保证利用的信息技术媒体始终是大学生普遍使用和关注的。与此同时,可以把专题网站论坛和腾讯QQ这两个相对比较稳定的信息技术媒体作为固定的教育管理平台。这样就保证了信息教育平台的稳定性。时代性和发展性。

(三)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下的学生教育管理阶段层次划分。

民办高校有其共性特征,不同院校有各自不同特点,其阶段层次划分不可能是固定的,仍需要从社会发展要求。院校自身办学条件实际。学生实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状等因素出发。阶段层次的划分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因此,至少要保证两个阶段层次,并且每个阶段运行结束都必须对教育管理模式本身和学生分别进行阶段考核与评价,因为这是下一阶段层次的基础,是保证下一阶段目标和内容准确确定的前提条件。

(四)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下的学生教育管理评价模式。

本部分研究主要引用教育评价学相关理论和方法,运用形容词―内涵界定式量表建立评价指标等级,给出内涵界定。量表是对具体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实践模式本身进行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是衡量教育实践活动科学性的基本方法。目前,形容词―内涵界定式量表是教育评价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量表,它用形容词确定等级,加之以具体的界定描述相应等级,优点是等级间的区别比较明确,因此目前在高等教育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

(五)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下的学生教育管理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教育质量的提高是高校教育工作目标,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民办高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势必要加强工作内涵建设,在创新方式方法。加强队伍建设。抓好关键环节中提高质量效益“[8],必然要选择和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院校实际和学生实际的教育管理质量保障体系。本部分研究主要选取专家管理模式。专家管理模式是英国学者爱尔顿(Elton,L。)提出来的,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最主要特征就在于其发展性“[9]。专家管理模式发展性。周期性。螺旋式往复的特点与本研究的阶段性往复循环有着契合之处,这种模式更能够达到持续保障与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民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科学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取得突破与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瞎摸瞎碰盲人摸象式改革是万万不行的,但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连石头都摸不着’的‘拍脑门子’改革也是非常危险的“[10]。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环境下,民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建立需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符合时代要求,符合院校实际,符合学生实际,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需要设立教育目标和内容,划分阶段层次。模式的建立与运行必须采用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方法,以保证其科学性和实效性。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下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下的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4726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752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