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民族高校大學生人际冲突的影响因素研究【4826字】

时间:2023-02-13 12:30来源:毕业论文
民族高校大學生人际冲突的影响因素研究【4826字】

民族高校大学生人际冲突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002


民族高校大学生人际冲突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002-03

人际冲突是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会发生的行为。处于心理断乳“关键期的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并未成熟稳定,社会经验不足,在与同龄人交往中常论文网产生语言和行为冲突及一些极端行为。长此以往,会使他们产生失望。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或自我封闭。逃避现实。自暴自弃的倾向。

在提倡各民族和谐共处的今天,多元文化聚集的高校中不同民族学生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的延边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综合性大学,不同于内地的民族分布刺激着大学生的生活,增加他们人际交往机会的同时也使他们面临着更多的人际冲突。民族身份。文化传统等的差异,特殊的家庭人际关系网构成朝汉大学生人际冲突的重要原因,形成了与一般高校的鲜明对比,也是大学生族际冲突的一种折射与缩影。因此,本文借探究朝汉大学生人际冲突的影响因素,以帮助朝汉大学生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大学素质教育质量,加强各民族文化共生共享,补充朝汉大学生人际冲突解决办法的理论建议。

一大学生人际冲突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对于人际冲突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并无统一意见。在此,我们认为人际冲突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对立行为,表现为人际关系双方之间的紧张和对抗,包括互相不理解。不信任。怀疑。敌意和对抗。人际冲突的双方都有的主观感受会产生带有主观体验的冲突行为,常表现为人与人之间排斥。敌视和侵犯。

1。大学生人际冲突的影响因素

人际冲突的过程是一个动态。不断改变的历程,也是客观存在的,是人际互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本文所探究的朝汉大学生人际冲突是指朝鲜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之间由于差异。被侵犯。个性。沟通方面的不协调所引发的交往紧张状态和对抗过程。

第一,人际交往中气质。个性的差异常使人产生不愉快的感觉,当代青年自我为中心“的特征也严重阻碍了人际交往,诱发冲突。研究表明,在个性和性格中存在心理偏差或者人格障碍的人更容易产生人际冲突。第二,对沟通技巧知之甚少的大学生不敢。不愿。不懂。不善沟通,因此而产生的沟通障碍时有发生。受电子科技的影响,沉迷于虚拟世界的宅男。宅女“面对面的交流越发困难,使得双方想法被压抑。沟通质量欠佳。而且,在跨民族沟通中,由相异语言造成的沟通障碍也成为影响跨民族人际冲突的重要因素。第三,在校内外有限资源的分配上因竞争而产生的利益争夺也是诱发因素之一。为了这些无法增加的资源,双方一旦成为竞争者,冲突就在所难免,难以调和。第四,由习惯。认知的差异,民族间宗教。文化传统的差异带来的人际冲突也占据了一定的分量。如果成员彼此行为模式差异过大,就会产生不理解。拒绝的现象,形成一种主观体验的对立行为,即冲突。

2。大学生人际冲突的应对方式及效果

托马斯提出回避。强迫。迁就。合作。折中方式五种应对人际冲突的策略。而中国大学生多采用合作。折中“迁就。回避“和抗争“策略,但调解能力并不强,这与大学生人际交往区域限制。缺乏人际冲突调解的训练与实践经验有关。

二研究对象。方法与过程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方式对延边大学535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专业。年级。性别。民族。是否为独生子女和地域来划分。实发问卷535份,回收492份,回收率91。96百分号,有效问卷456份,有效率92。68百分号。所有被试均未接受过系统的相关测验。

本研究被试频率分布如下:以专业分,人文社科类121人(26。5百分号),理工农医类111人(24。3百分号),语言类111人(24。3百分号),体育艺术类113人(24。8百分号);以年级分,2011级153人(33。6百分号),2012级171人(37。5百分号),2013级132人(28。9百分号);以性别分,男性168人(36。8百分号),女性288人(63。2百分号);以民族分,朝鲜族235人(51。5百分号),汉族204人(44。7百分号),其他民族17人(3。7百分号);以是否为独生子女分,独生子女317人(69。5百分号),非独生子女139人(30。5百分号);以地域分,来自城市237人(52。0百分号),来自县城118人(25。9百分号),来自农村101人(22。1百分号)。

2。研究工具

第一,本研究使用自编的朝汉大学生人际冲突来源问卷,采用5点计分法,包含差异。被侵犯。沟通。个性4项因素。

第二,数据统计使用SPSS17。0。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朝汉大学生人际冲突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对问卷进行因子分析,最终生成差异。被侵犯。个性。沟通4个因子。(1)差异:由于在语言。习惯。行为上存在差异,或由认知差异而引发的冲突。(2)被侵犯:为保护被侵犯的权益或精神。物质而引发的冲突。(3)个性:由于个性。信仰不同产生的不包容所引起的人际冲突。(4)沟通:由沟通渠道不畅。信息交流不够或被曲解引起的不信任。不尊重的人际冲突。

2。朝汉大学生人际冲突来源问卷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一,描述性统计结果与讨论。

总体上看,朝汉大学生人际冲突处于轻度状态(见表1)。作为具备知识。技能和思想道德修养较高的当代大学生,多数能保持良好的交际自控力。大学生的主流群体90后“在个性上有一定共性,彼此了解并认同。但处于以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更为成熟的人际关系以及向成人角色的过渡为标志的青年中期的他们,突然从备受保护的客观环境进入大学,对各种人际关系的分析。判断,受到不成熟社会性的制约使他们找不到有效的途径,因而产生人际矛盾,但碍于道德的约束,他们倾向于将矛盾淡化,尽力控制人际冲突的发生。此外,4项因素极大值均接近5,大学生中也存在个别较严重的冲突。进入大学后,他们在专心考虑。探索。确立自我的过程中,少数处于弥散型状态的人在自我同一性确立上不能获得共享的同一性从而无法满意地融入社会。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加上自控力的缺乏,易产生极端行为。

相较而言,被侵犯的均值最高(M=2。542)。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习惯唯我独尊,认为所有人都应承认。支持。接纳自己,在交往过程中稍有不满意就会觉得被侵犯或侵犯他人,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恰是大学生人际冲突的症结所在。

第二,人口统计学差异。

一是不同专业。年级。地域的差异分析结果与讨论。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2)。不同专业的朝汉大学生在4项因素中均存在显著差异。人文社科类学生(以下简称文科生)在4项因素中均值最小,即人际冲突处于轻度状态,而其他三类专业均为中度。此外,文科生与语言类和体育类学生在4项因素中都呈现显著差异,与理工农医类学生(以下简称理科生)在差异。被侵犯。沟通3项因素中呈现显著差异,且前者强于后者。在个性因素中,理科生和体育艺术类学生表现出显著差异(P=0。035)。

大学是向职场过渡的时期,较为稳定的职业个性特征形成后对人际关系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专业学生间表现出极为显著差异。文科生表达力强。善于沟通,在人际交往中显出优势。相较而言,理性。直接。没情趣“的理科生在沟通中喜欢用枯燥。尴尬的封闭式问题,易造成沟通的不协调;虽然语言类学生研究语言,却不善在实践中运用;此外,根据Y-G人格测验调查表显示,艺术类大学生有与普通大学生不同的人格特质,他们过于追求个性,且攻击性强,不愿听他人意见,气量小。承受力差,一旦事与愿违多采用极端方式,较易形成极端人际冲突。而每天接触枯燥。精细内容的理科生谨言慎行的性格与思想活跃。特立独行的体育艺术类学生形成强烈的个性对比,产生显著差异。

此外,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变强烈冲击着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这使得社会阅历较浅的大学生心理过早成熟,产生极为相似的处世态度,因此不同年级的学生对4项因素的态度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但是,延边大学朝鲜族达40百分号左右,新的语言。被朝化“的生活方式使大一新生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无法完全适应,通过长期生活学习,适应了本地文化,克服差异,因此2011级和2013级在差异因素中表现出显著差异(P=0。032)。此外,根据佩里的大学生思维转变阶段论可认为大一新生处于二元论阶段,对问题的看法非彼即此,绝对化的思维易激化人际关系;大三学生进入约定型阶段,他们在分析事物时既能坚持约定俗成的立场和观点,又能适时做出调整,恰当地避免人际冲突的发生。

城乡一体化建设使城市与乡村的差距减小,信息化时代使人们的交流过程跨越了地域的限制,加之青年学生对新事物接受力较强,因此不同地域的大学生人际冲突产生的可能性就更小。被侵犯因素中农村相较于城市(P=0。024)。县城(P=0。040),个性因素中农村相较于县城(P=0。019)均表现出显著差异。虽然城乡差距越来越小,但毕竟存在一些甚至更大的差异。一般来说,城市学生家庭条件优于农村学生,极易表现出优越感,多数人都较为自我,不懂换位思考,所以人际冲突较易产生。

二是在不同性别。民族和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结果与讨论。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3个分组变量在4项因素中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当今社会提倡男女平等,男性和女性要进行相同的社会活动。承担相同的社会家庭责任,虽然他们的能力不相上下,但由于女性姣好的容貌。性格等优势可以帮助她们取得更好的人际关系。但同时受到缺乏集体观念。过分求全责备。常以挑剔和防范的眼光看待他人等因素的局限,阻碍了她们拓展人脉,成为引发人际冲突的根源。

朝汉民族间的人际冲突水平处于轻度。在对待差异和沟通问题上,汉族大学生要稍微严重(P=2。581,P=2。569)。在延大,汉族学生被认为是少数民族“,与朝鲜族不同的民族特征使人际交往变得复杂,常产生孤独。缺少支持和关爱等感受,导致他们不自信,渴望又排斥人际交往,产生压力。发生摩擦。虽然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间的差别常被夸大产生民族形态曲解,当这种曲解不断积累,就形成民族偏见产生族际冲突,但朝汉两民族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和民族偏见。

此外,无论独生子女与否,他们的人际冲突状态都处于轻度。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富足的生活使孩子的需求得以满足。因此,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个性差异并不明显,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展现出相似的能力。虽然如此,独生子女的父母在关爱及与其相处的时间。财力等方面会优于非独生子女,致使其形成高傲。自我。不愿分享的特征。进入大学后,平等的地位。没有家长的呵护。较弱的情绪稳定性都会诱发他们的人际冲突。因此,差异和个性两个因素中,独生子女(M=2。534)较非独生子女(M=2。464)稍严重。在被侵犯和沟通两因素中,非独生子女(M=2。578)较独生子女(M=2。527)稍严重。由于非独生子女多和成年人相处,思想更为成熟。主动性更高。性格外向。会恰当地保护自己的权益不被侵犯,大学中成年人的交往方式使他们在交往中如鱼得水。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第一,朝汉大学生人际冲突情况并不严重。差异。被侵犯。个性。沟通4项因素对朝汉大学生人际冲突造成影响较小。

第二,人文社科类学生人际交往技能较强,冲突发生率最低。

第三,被侵犯是形成朝汉大学生族际冲突的首要因素。

2。建议

第一,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投入,开展冲突教育,减少人际冲突的发生。虽然朝汉大学生的人际适应力较强,但对依然存在的人际冲突问题,学校应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与重视,将冲突教育提上日程。学校应该从入学之初就有意识地对学生传达避免人际冲突的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交友观。通过开设有关课程或讲座,丰富大学生的理论知识;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丰富实践经验,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第二,调整对各个专业学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当今社会复合型人才急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做法是走不通的。社交生活的缺乏使他们面临人际危机时不是逃避就是冲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结合自身局限性,社会。家庭。学校通过对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调整,比如摒弃那些传统观念,综合评价学生,帮助他们全面发展,释放心理束缚,完成自我突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结合个体特征,设定合理的人际期望;学会正确的自我宣泄,提高情绪调节能力。恰当的人际期望可以引导人际关系走向成功。结合个体特征,建立符合自身的合理期望,从现实“走向理想“。此外,学会宽容。接纳自己,学会合理归因,通过自我调节和自我宣泄避免人际冲突的发生。

第四,开设跨民族课程,促进各民族的交流与理解,减少族际冲突的发生。民族文化认同是族际交往的前提条件。高校通过开设跨民族课程,加强各民族文化的共生共享,推进民族交流。增进了解,不仅增加民族认同感。扩大学生的交际圈。拉近不同民族学生间的距离,还能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民族高校大学生人际冲突的影响因素研究

民族高校大學生人际冲突的影响因素研究【4826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766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