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十八大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課实践教學改革的思考【5924字】

时间:2023-02-15 12:44来源:毕业论文
十八大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課实践教學改革的思考【5924字】

十八大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


十八大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203-03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在高等教育中,尤其是在高校思政课实际教学工作中,为了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论文网高其创新能力,必须坚持实践育人的改革方向。而如何在十八大精神引领下,用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而实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达到实践育人之目的,就成为当前实践教学改革中一项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主义实践观视域下的实践教学的本质内涵

实践是指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其中,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实践作为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在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实践观点。实践思维与方法也是主义科学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坚持实践观点。遵循实践思维。运用实践方法,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社会现实问题以及高校思政课教学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冲突问题。

那么,该如何界定实践教学“?我们认为,实践教学不能仅仅是理论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成分,而应成为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与核心环节。因为,实践在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决定作用,客观上要求理论课教学,必须以实践的观点和方式阐释问题。以往,谈到实践教学,总是狭隘地理解为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诸如参观考察之类,因而常常忽略了课堂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改革。实际上,只要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所有的教学双边活动,都可纳入实践教学范畴。可以说,主义实践观视域下,对实践教学本质内涵的理解,将有助于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改革。

二。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通过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形成了众多别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但改革实践中,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据目前了解情况看,多数高校的思政课专项经费还达不到建设标准的要求[1],国家规定的标准课时还安排不到位[2],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创新平台建设中,虽形式多样,但往往形式大于内容,有流于形式之嫌。因为,在课时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情况下,仍然安排近三分之一课时搞实践教学,这样,对于形式创新的过于追求,就不可避免地会淡化理论教育的核心地位。另外,实践教学创新平台建设需要多方协调互动,需要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但因思政课在高校中的被边缘化的尴尬地位,往往导致实践教学创新改革过程中,教师缺乏积极性,教学没有实效性。

实践教学改革中的创新平台建设,固然需要制度机制的保障,但也需要不断开发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和院校特色文化资源,并以此为基本路径,进而打造贴近学生实际的。富有地域特色的实践教学创新平台。但开发利用特色实践教学平台,多数限于参观考察,缺乏必要的结合课程的学术理论研究。因为,只有在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中,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平台建设才能获得必要的支撑。

三。十八大精神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

1。引领教学理念与时俱进,让实践教学体现时代感。富有现代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功能,决定其学科建设既要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发展规律,又要考虑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殊要求。党的执政理念与理论总是不断创新,思政课程教学也就必须与时俱进。因为,政治理论的每一次创新性成果的产生,都蕴含着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为思政课堂提供着前沿的。鲜活的教学资料。所以,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课堂,并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要求,同时也是高校思政课体现时代性。富于时代感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蕴含的主要精神实质可以概括为:民族复兴。创新精神。中国道路。人民理念,这与思政课讲授的核心教学内容是一致的。在思政课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开展中,必须以十八大精神为引领,更新强化教学理念。亦即用时代语言表达科学理论,让时代精神融入百年历史。由于政治理论课讲授中国党领导GM。建设及改革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理论,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不可能不导致课堂教学中会频繁使用出现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词汇,而这对于90后一代大学生而言,在学习理解上是困难的。因此,在党的十八大的创新精神“引领下,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必须做到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的转变。而教学话语体系转变的前提,则是思政课教师知识的更新及相关理论的储备。

2。引领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做到实践教学目标。内容与考核的有机统一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其中,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以思政课程建设为基础平台。以实践教学改革为手段方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导主线的目标模块构建,而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则是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具体化。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都应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理论知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3]那么,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中,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改革精神和创新精神来推动教学改革,进而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与思想道德素质。而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否完成这一使命,关键在于要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教学专题讲座与科研专题研究的有机统一,教学方法改革与考核方式改革的有机统一。只有做到三个统一“,才能建立起相对完整独立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考评体系。3。引领教学模式实现创新,在特色文化资源利用中打造实践教学新平台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工程,只要思政课存在,改革就永无止境。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思政课实践教学也应在创新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艰巨任务的顺利完成,有赖于我党90多年来在探索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理论特色。道路特色与制度特色。因此,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改革,在教学模式构建上,在创新平台打造中,亦必须注重特色,只有富于特色,才能保持创新活力,才能贴近学生实际,才能取得教学成效。

利用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平台,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资源是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生产和文化活动的各种精神产品的总和,包括物化形态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4]从全国各地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看,实践教学资源应该说极为丰富。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每一所高等学府,都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充分利用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可以使青年学生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教学这一平台,让青年学生感受红色文化的力量,使其在考察感受红色文化历史中,进一步增强历史的使命感与现实的责任感。创新的形式,特色的文化,再现的场景与生动的讲解,能够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而于无形中取得思政课的预期教学效果。

四。医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平台建设的改革探索

实践教学改革是全国高校思政课教改的大趋势,作为高等医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要想取得成效,必须富于特色;只有富于特色,才能贴近实际。因此,高等医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将院校特色教学资源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有效运用到实践教学改革中,对于医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的构建,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1。利用院校特色教学资源打造实践教学创新平台

中国医科大学是一所有着光荣GM传统的医校,曾被誉为红色医生的摇篮“。该校创建初期,为红都“瑞金的红色政权建设及应对艰苦的土地GM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长征途中,随军参加战斗及救护工作;延安岁月,毛泽东写下救死扶伤,实行GM的人道主义“的经典题词。由于沈阳解放后,曾经日本人创办的满洲医科大学并入中国医科大学,而日本侵华期间,满洲医科大学又充当了细菌战研究的特别角色,这样,在院校特殊历史沿革中,便蕴藏着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可以说,中国医科大学既有光辉灿烂的红色校史资源,又有独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学资源。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中,充分利用院校特色教学资源,打造实践教学创新平台,将成为贴近学生实际的一项新举措。

2。借助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实践教学创新平台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利用高校所在地的富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打造实践教学创新平台,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沈阳是一座有着丰富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东北中心城市,既有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有见证新中国工业文明辉煌历程的沈阳档案馆与铁西档案馆,对于高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极具应用价值。

高校思政课程与地方史结合是实践教学改革探索的另一项新举措,它能使教师摆脱说教,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我校位于沈阳,又是医科院校,而根据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实际以及对沈阳地方史的考察,在沈阳铁西老工业基地改造30周年之际,决定选取沈阳铁西区的工人生活史“作为支撑课程改革的学术研究方向和教学实践开展基地,亦即实行学术研究与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机结合。选择铁西区产业工人生活史及沈阳医疗卫生政策发展史进行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与改革,将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既丰富了实践教学资源,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尤其讲概论课和纲要课,对于加深学生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3。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平台建设探索中的考核评价问题

考核评价是巩固和体现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环节,既然搭建了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就得相应实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评价主要采取形成性评价(平时成绩)与终结性评价(期末卷面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形成性评价是在坚持科学性原则与导向性原则的前提下,侧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参与表现度的发展性评价。

2012-2013学年度,我校人文社科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在思政课的考核评价方面,做出了初步的探索。学生总成绩中,形成性评价(平时成绩)占30百分号。为避免流于形式,制订了形成性评价的量化标准,具体包括上课出勤率。课堂纪律。课堂测验。讨论发言。外出参观考察以及平时作业等方面的考核。学生平时作业主要以小论文形式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论文作业的撰写,可结合课堂实践教学专题与社会实践考察实际;论文作业的考评,采取学生自评与教师评审相结合的方式。

五。十八大精神引领下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平台建设的基本路径

十八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校思政课体现时代性。富于时代感的必然要求。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最主要的中心任务,就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而如何以十八大精神为引领,不断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平台建设,则成为十八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等三进“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1。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平台建设

积极推进十八大精神三进“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要求。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将十八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过渡。课堂理论教学的专题讲座与学生讨论,既要侧重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及其相关重大历史结论,又要结合新形势下的新提法。新论断,尤其以为代表的新一届党中央所提出的中国梦“,都应该纳入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上,需采取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既可以进行教师专题教学,在师生互动中解读十八大精神,开展课堂讨论,在主题演讲中领会十八大精神,又可以进行影视教学,在学生作业中体现十八大精神。不管怎样的教学形式,只要能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开展就能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2。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平台建设

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改革,不能仅依靠单一的思政课教师群体,需要多种力量的密切配合,实现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依托校园文化建设这一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平台。校园文化建设能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有序参与,充分体现其教学主体地位,使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凝聚激励。规范约束等诸多功能得以实现,因而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在精心设计基础上,将十八大精神恰如其分地融入大学校园文化的主题开展活动,青年学生自发组织的文体娱乐活动,以及校园人文景观等软硬件环境建设中,由此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健康开展,进而借助校园文化建设平台积极推进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改革。

3。在社会考察实践中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平台建设

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要把社会考察作为巩固课堂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社会考察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在了解社会中进一步融入社会,能促使其将课堂所学基本理论具体应用到社会实践的现实生活中,能提高其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课外考察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可依托实践教学基地,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通过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考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实践活动,使青年学生在投身社会实践中,不断将主义科学理论逐步内化为其应有的能力和素养,进而增强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进一步提高思政课堂理论教学的教学实效性。

4。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平台建设

当今社会处于高度发达的网络化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化并在大学校园中得到广泛应用,对当代青年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由于互联网络的信息丰富性。信息渠道来源的多元性以及网络社交的虚拟性,使得当代大学生极为痴迷网络。可以说,网络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健康和价值取向都产生了巨大冲击,已经直接影响到90后一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针对网络文化的严峻挑战,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改革,必须做出应对挑战的相应举措。一方面,利用互联网络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及时回答和科学引导学生在网上提出的各种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另一方面,还可利用校园局域网络宝贵资源,开办思政教学网站,开发网络教学课程,进而打造出满足实践教学改革需要的网络思政课教学创新平台。

十八大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十八大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課实践教學改革的思考【5924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841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