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完善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思路初探【3042字】

时间:2023-02-16 22:24来源:毕业论文
完善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思路初探【3042字】

完善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思路初探

近二十年来,大中专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


完善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思路初探

近二十年来,大中专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灾区援建。奥运志愿服务等有影响。有成效。颇受好评的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崭新的精神风貌,也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支持。但是,随论文网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参与学生人数众多,人员流动性强,许多人并不真正理解志愿服务精神和其价值理念;志愿服务思路固化,定位不够清晰,参与者感觉在服务过程中自身的社会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志愿服务缺乏有效保障,激励机制不足,一些现实困难挫伤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等等。我们应当从思想认识上更加重视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并借此平台更好地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当前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经历这些年的发展后,尽管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许多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面临着许多困难,要改善现状,提升志愿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必须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一。大学生志愿活动管理制度化

高校志愿服务组织普遍存在管理不够清晰。定位不够明确的问题。在日常管理上,也往往因为缺乏相关制度,而导致随意性比较大,统筹困难。尽管目前尚无国家级的立法规范,但作为高校,应当结合自身情况,完善制度建设,确立志愿者注册认证制度和志愿服务活动审核机制,构建志愿者组织管理体系。通过志愿者注册认证和服务项目申报制度等确立,可以增强对志愿者及志愿服务活动管理的规范化。

志愿者注册认证制度是目前国内外NGO组织在志愿者管理工作中,普遍采用的方式,高校志愿服务因其自身性质,决定了参与主体多。活动领域广。组织灵活性大等特点,准入及管理都比较宽松,这使得志愿服务评价体系难以客观。而且,高校因志愿服务组织活动多,但不注重备案登记,许多参与者的认定存在困难。在志愿服务项目管理上,往往缺乏明确制度,一方面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可能得不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志愿服务的质量也难于确保。加强对志愿服务项目的申报管理,要求参与组织有详细的计划。可行性分析及完善的安全预案,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

通过志愿者注册认证体系,并辅以志愿服务活动申报制度,这不但可以对志愿者及其服务情况等基本信息进行掌握,建立动态数据库资源,还有利于管理部门对青年学生广泛参与志愿服务的引导和激励,增强管理部门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根据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服务质量对志愿者进行考核和评优,建立健全服务评价体系,为志愿者权利提供保障,激励志愿服务行为的推广,还有助于管理机构从宏观上掌握全校学生的志愿服务动态,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志愿服务资源的分配。

二。志愿者培训工作规范化和专业化

青年志愿者是志愿服务工作长期发展的基础,随着志愿服务理念的不断推广,高校志愿工作迫切需要一批具有较高认识水平。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的志愿者骨干。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关注的只是志愿者使用中的管理问题,但往往忽视了对志愿者服务的培训,这也就影响了志愿服务质量的提升。要逐步实现志愿服务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不管是思想引导还是技能培训,都是志愿者培训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广大青年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强其适应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党团组织应当注重其中的思想引导,加强对大学生奉献精神的教育,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培训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在技能的教授上,更要倡导志愿者服务理念的树立,以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去感染他们,鼓励大学生树立为社会长远发展做贡献的意愿。

志愿服务工作需要积极参与的热情,但要做好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顺利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沟通能力。志愿服务大多时候从事的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所以表达能力。沟通技巧。礼仪规范。团队协作能力等都是培训的重要内容。此外,还需要青年志愿者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理性地独立面对并处理问题。当然,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志愿服务也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在许多领域对于志愿者专业技能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培训中,不但提供基础性训练,还要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加入专业性培训。我们的培训不仅是要使学生成为合格志愿者,更要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具备相关专业技能的优秀志愿者。

三。志愿服务领域多样化和活动品牌化

虽然目前社会对志愿服务需求逐步增加,高校也在努力拓宽志愿服务的范围,但是由于志愿服务社会化平台建构不完善,志愿服务的需求和供给匹配不到位,往往高校日益增多的青年志愿者找不到合适的志愿服务岗位。因此,高校应当加大开发力度,努力寻求志愿服务的新领域,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志愿服务岗位,使他们找到可以服务社会。展示自我的机会,还要寻觅更多供需匹配性高的职位,使学生在奉献热情的同时得到真正有益自身素质提升的机会。

大学生志愿者可以依托多种平台参与志愿服务,共青团组织。公益类学生社团以及国内外的NGO组织等都是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渠道。随着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发展,志愿服务的领域也朝着多样化发展,既有支教。扶贫帮困等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传统领域,又有环境保护。公益宣传及服务等近年新兴领域,还有语言服务。法律援助。医疗服务等专业性领域。总之,只要是符合志愿精神和社会公益需求的都可以成为志愿者参与服务的领域。

高校志愿服务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志愿者本身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能力。高校志愿服务在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的同时,应当引导志愿者凭借自身的才能。经验和专业知识,打造富有特色和时效性的服务项目。品牌是活动发展的生命线,要使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有影响力,得到社会的更多认可,而不仅仅停留在泛泛的服务社会的概念上,就必须从社会需求出发,理性评价自身优势,精心设计组织,树立具有品牌特色的服务项目,这也是志愿服务专业化的内在需求。

四。志愿服务保障的体系化和激励机制的长效化

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但不能把志愿者作为廉价劳动力来使用,志愿者的爱心奉献需要获得社会更广泛的认可和支持。高校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方应当通过各种渠道争取社会资源,为志愿服务提供保障,以维护志愿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会产生交通。饮食。通讯等方面的开销,而且作为服务项目的管理运作以及为志愿者提供安全保障等方面也要产生管理费用。但不论是志愿者还是志愿者管理组织机构,长期来看这些费用的负担都是很大的,必须通过学校拨款。社会赞助。服务创收。个人支出等多种筹资方式相结合,争取更多社会支持,实现筹资方式的多元化,借鉴国外的成果经验,更好的方式是通过社会筹资建立专项基金,才能为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期发展提供持续支持。

此外,随着志愿服务的不断拓展,其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相信志愿服务的法律和政策保障也会得到逐步加强。高校志愿服务这个特殊领域,志愿服务不仅有社会的需求,更包含着青年自身成长成才的需求,是大学生自我教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渠道,也是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所以,高校必须加强和改进组织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建立起长效机制,鼓励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平台的锻炼,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管理机构通过志愿者的注册。活动登记。定期考评。选拔骨干。定期培训。阶段评优等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也是增强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性,实现志愿服务持续性的有效保障。

完善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思路初探

完善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思路初探【3042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888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