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6-0008-06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应急体系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首都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形势面临的挑战和考验更加复杂严峻,防范与处置突发事件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艰巨,论文网自然灾害风险日趋频繁,各类事故灾难仍然可能高发,城市安全运行面临较大压力,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增大,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更加复杂。[1]这是首都高校所面临的客观环境。作为首都的北京市面临的各种风险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高校中来。北京地区现有普通高校89所,其中中央部署高校36所,市属高校38所,民办高校15所,目前在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58万人,研究生21万人。这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又特殊的群体。尤为突出的是,首都高校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全国的影响力,势必更加凸显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也因此决定了首都高校应急管理工作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风险因素。
自2003年非典“以来,国家和北京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实践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应急管理体系与复杂多变的公共安全形势还不完全适应。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指出:突发事件多发生在基层。经验表明,基层第一时间的处置方式对减少伤亡和损失最为关键。“作为首都应急管理体系组成部分的首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仍然需要继续推进。深入研究首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首都高校平安校园“,对于实现把首都高校系统建设成为‘平安北京’最安全。最稳定。最和谐的示范区“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首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概述
1。高校突发事件及其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的涵义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达成了统一的观点,在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法规中也有了明确的表述。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第二条第二。三款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领域,人口密度大,人群特殊(社会精英聚集地),成为风险高发。集中且复杂之场域。笔者认为,高校突发事件是指高校中由于偶发性因素引起的突然发生的。严重影响学校正常工作。生活。教学和科研秩序,威胁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危及社会稳定,需要采取特殊措施应对的社会安全。事故灾难。公共卫生。自然灾害。考试安全。网络和信息安全等事件。高校突发事件除了具有发生突然性。处置紧迫性。结果危害性和影响广泛性的一般特点外,还有社会敏感性。主体活跃性。诱因多样性的特点。
高校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六大类:其一,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包括高校校园内外涉及师生员工的各种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以及集体罢餐。罢课。上访。聚众闹事等群体性事件,各种非法传教活动。政治性活动,针对师生员工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师生员工非正常死亡。失踪等可能会引发影响校园和社会稳定的事件等。其二,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包括高校楼堂馆所等发生的火灾。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等重大安全事故,高校重大安全交通事故,溺水事故,大型群体活动公共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后勤学生食堂饭菜供应价格。供水。电。气。油等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其他突发灾害事故等。其三,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高校师生员工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失误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包括发生在高校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高校所在地发生的。可能对高校师生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H1N1流感。SARS。其四,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包括气象(酷热。极冷)。海洋(台风)。洪水。地质。森林。地震灾害以及由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等。其五,考试安全类突发事件。包括由北京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市级以上教育统一考试中,在命题管理。试卷印刷。运送。保管等环节出现的泄密事件,以及在考试实施。评卷组织管理过程中发生的违规事件。其六,网络和信息安全类突发事件。包括利用校园网络发布有害信息,进行反动。色情。迷信。暴力等宣传活动;窃取国家及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保密信息,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各种破坏校园网络安全运行的事件。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中间和之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为减轻或减缓特殊事件的影响,恢复自身正常的运行秩序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和措施。其目的在于积极预防并有效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快速反应并科学应对突发事件的发展,在最大程度上及时恢复并尽快降低突发事件的损失和影响,以维持高校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2。首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
应急管理是指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和严重后果,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在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的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有效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的策略应对过程。[2]应急管理体系是应急管理的基础,是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组织。制度。行为。资源等相关应急要素及要素间关系的总和。[3]应急管理体系之于首都高校,主要是北京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首都高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组织。制度。行为。资源等相关应急要素及要素间关系的总和,是相对于常态下的首都高校管理体系的非常态应急管理体系,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应急预案。应急体制。应急机制和应急法制(简称一案三制“)的总体。一案三制“是四位一体,共同构成应急管理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个核心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人机系统。总体来看,体制是基础,机制是关键,法制是保障,预案是前提。[4]
(1)高校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主要作用是防患于未然“,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化不确定性的突发事件为确定性的常规事件,转应急管理为常规管理。[5]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指承担应对突发事件职能的北京市或区县政府应急部门。北京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针对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以及应急管理的组织。指挥。保障等内容而制定的工作计划。高校应急预案体系包括内涵于国家或地方政府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重大活动应急预案中关于高校的相应内容,教育部或首都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以及高校自身制定的校内应急预案体系(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
(2)高校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体制是指应急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即综合性应急管理组织。各专项应急管理组织以及各地区。各部门的应急管理组织各自的法律地位。相互间的权力分配关系及其组织形式等。[6]从法律上来说,并不存在高校应急管理体制。但是在高校应急管理工作实践中,一方面在突发事件级别较高的情况下,高校应急管理工作一部分包括在国家或地方政府应急。专项应急和重大活动应急工作中,高校处于配合与协助的角色;另一方面在突发事件级别较低的情况下,高校应急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于高校所在系统和高校自身内部,相对独立,由教育部或北京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各高校开展应急管理工作。这种特殊性,高校应急管理体制应当是外嵌于国家或地方政府应急。专项应急和重大活动应急管理体制,而内存于首都教育系统和各高校内部的一种综合性的应急管理体制。
(3)高校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机制是指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以及善后恢复与重建等全过程中各种制度化。程序化的应急管理方法与措施,涵盖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各个时间段的应急管理全过程。[7]在首都教育系统和各高校内部建立的监测预警机制。应急信息报告发布机制。应急决策和指挥机制。应急响应机制。沟通与动员机制。应急保障机制。恢复与重建机制。评估与奖惩机制等。其原则是: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实现与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
(4)高校应急管理法制。应急管理法制是指在突发事件引起的公共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以及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8]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统领下,与社会安全。事故灾难。公共卫生。自然灾害。考试安全。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和救援相衔接的,由首都教育系统统一规范或延伸到首都高校内部的相关标准或高校内部规范性文件体系。
此外,高校应急保障也是应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应急队伍。应急经费。应急物资和应急技术等。
二。首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
1。首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
(1)首都高校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上取得重要进展,建立了以市总体预案为核心,专项。保障和部门预案及区县总体预案为依托,单位预案为基础的应急预案体系,全市共制定各级各类应急预案48。1万个。[9]北京市应急委员会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北京市相关规章和教育部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制定了北京市影响校园安全稳定事件应急预案。以北京市应急预案体系为基础,以首都教育系统相关应急预案为依据,在首都高校校内基本建立了以高校总体预案为核心,包括专项应急预案。二级单位应急预案。重大活动应急预案。重要场所应急预案。校区应急预案等在内的应急预案体系。在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进行全面修订后,首都各高校进行了新一轮的预案制定和修订工作,进一步深化了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2)首都高校应急管理体制正在形成。北京市影响校园安全稳定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发生在首都高校对首都乃至全国政治社会稳定可能或者已造成重大影响的,带有群体性特征的事件的应对工作在北京市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应急指挥体系与职责包括指挥机构及其职责。成员单位和相关单位及其职责。办事机构及其职责。现场指挥部和工作组及其职责等。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建立教育系统维稳和应急工作体系,全面开展涉及校内和教育系统内部的一般。较大级别突发事件应急应对工作,必要时请北京市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提供支持。当事件超出教育系统处置能力范围。即将或已经发生对首都安全稳定产生重大影响的重大。特别重大事件后,从维护首都稳定大局出发,需及时提请北京市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处理。与北京市影响校园安全稳定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北京市教育系统维稳和应急工作体系相对接,高校基本建立了突发事件处置机构及其职责,成立了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应急指挥中心。现场指挥部和相关工作小组,在首都高校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首都高校应急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在北京市影响校园安全稳定事件应急预案中建立了围绕影响校园安全稳定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首都教育系统和高校正在总结自非典“以来,应对各类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经验;全面总结首都高校在平安奥运“和平安国庆“建设中预防与重大事项风险评估。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经验,从单一的首都高校突发事件处置转向全过程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着力探索建立首都高校平安校园“建设长效机制。首都高校应急管理的预防预警。应急指挥协调。恢复重建等机制研究和建设工作已经启动,正在着手建立一整套贯穿于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标准。
(4)首都高校应急管理法制日益完善。首都高校应急管理法制既包括带有一般性的适用于首都高校的应急管理法制,又包括专门适用于首都高校的应急管理法制。一般性的适用于首都高校的应急管理法制既包括应急管理综合性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又包括大量应对社会安全。事故灾难。公共卫生。自然灾害。考试安全。网络和信息安全等事件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专门适用于首都高校的应急管理法制包括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北京市教育行政部门针对首都教育系统应急管理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首都高校关于社会安全。事故灾难。公共卫生。自然灾害。考试安全。网络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大量规章制度。首都高校的突发事件处置体制。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以及校园安全综合防控等规章制度的应急管理法制日益完善。
(5)首都高校应急管理保障明显加强。与首都高校保卫工作队伍一体的高校应急管理工作队伍包括保卫干部。保安队员。大学生治安服务队员。学生班级安全委员。公寓宿舍安全员。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管理责任人。平安校园“兼职安全员等,具备一定应急管理知识。能力。水平的应急管理工作队伍正在建立。应积极组织保卫干部等人员参与上级开展的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决策和处置能力;制定突发事件应对的教育培训计划,对教职工进行突发事件应对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应急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教职工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各高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并通过组织各种类型和方式的预案演练,强化广大师生员工的应急管理知识。能力与水平。首都高校还应在不断投入大量专项经费,深入开展科技创安深化工程的基础上,日益完善校园综合防控体系,大大提高综合防控水平,为首都高校应急管理保障奠定坚实的基础。
2。首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及其成因
实践证明,首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是与国家和首都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首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也从建立时起就经受了一系列重大考验,并随之不断完善,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向更高目标和更高水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首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由于国家和首都应急管理工作总体的大环境与首都高校系统应急管理工作小环境,以及应急管理理念。应急管理制度。应急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与国家和首都对高校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以及首都高校改革建设与发展的要求相比,首都高校在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法制和应急管理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差距和不足。
(1)在应急预案方面。应急预案体系不健全。专门适用于首都高校的应急预案仅有北京市影响校园安全稳定事件应急预案,且仅适用于因国际国内重大突发事件。校园及周边安全。改革和政策调整等问题引发的,以青年学生为主体,对首都乃至全国政治社会稳定可能或者已造成重大影响的,带有群体性特征的事件。“发生在首都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的其他突发事件,需要其他相关部门启动相关的专项或部门应急预案。“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首都高校系统尚缺乏社会安全(部分)。事故灾难。公共卫生。自然灾害。考试安全。网络和信息安全等突发事件的预案体系。应急预案管理制度未建立,包括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规划。应急预案编制。审查。批准。印发。备案。公布。培训。演练。实施。修订。考核。奖惩。保密。信息化管理以及人员。科研。经费保障等内容的首都高校应急预案管理制度还有待全面建立。应急预案内容缺乏可操作性。现有首都高校尤其是各高校应急预案普遍存在上下一般粗。相互之间照搬照抄。定位不准。衔接不紧。操作性不强等问题。[10]
(2)在应急管理体制方面。目前首都高校承担部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体系还是北京市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及其相应工作机构和北京市教育系统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及其相应工作机构,以及各高校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及其相应的工作机构,还有常设的安全稳定工作机构和安全保卫机构。既未成立专门的高校应急管理机构,也未在承担部分应急管理职责的机构中明确应急管理的全面工作。当前的应急管理体制基本上停留在突发事件处置层面,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职责未涉及应急管理的其他重要环节,真正意义上的首都高校应急管理体制尚未建立。虽然北京市影响校园安全稳定事件应急预案中明确了北京市影响校园安全稳定事件应急管理体制,以及各高校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及其相应的工作机构相对健全,但仍然与首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全面建立相距甚远。
(3)在应急管理机制方面。北京市影响校园安全稳定事件应急预案中明确,影响校园安全稳定事件以外的其他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尚未建立。首都高校除围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环节有较健全的应对机制外,还未建立包括预测预警。应急响应。信息报告与发布。后期处置。应急联动机制等内容的全过程应急管理机制。虽然存在现有安全保卫工作中与应急管理机制内容相关的比如矛盾与隐患排查。信息报送与信息收集。突发事件处置。与部分机关的联动等,但是从应急管理视角看,整体上各环节既不成系统,涉及的内容也很不全面,与真正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应急管理机制有较大差别。(4)在应急管理法制方面。首都高校应急管理法制作为国家和北京市应急管理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个国家和北京市应急管理法制来看,首都高校应急管理法制在与国家和北京市应急管理法制对接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应当健全与社会安全。事故灾难。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从自身视角看,首都高校应急管理法制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应当健全考试安全。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使所有的应急管理规章制度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当前,作为主要规制政府。社会。高校和学生等在应急管理中的权力和义务的校园安全法缺位,使得完善和构建首都高校应急管理法制体系难有大的作为。
(5)在应急管理保障方面。与首都高校保卫工作队伍一体的应急管理工作队伍面临着应急管理工作职责不明确。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不专业。应急管理工作队伍不稳定等诸多问题。应急管理工作的教育。培训。演练常态机制尚未建立,师生员工的应急知识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亟待提高。首都高校校园周边及校内诸多安全隐患因素尚难以消除,首都高校校园安全综合防控的设施设备尚需完善,首都高校校园应急避险工具。应急救援设备基本处于缺位状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首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存在诸多差距和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原因。首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是国家和首都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应急管理工作的特殊性,首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与国家和首都应急管理体系。各高校具体所在的区县的应急管理体系。首都教育系统应急管理体系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首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多个外部因素。当前首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首都的其他各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也同样存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有着重要决定性影响的应急管理理念。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管理技术创新等,很大程度上受国家和首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总体进程的影响。二是内部原因。从首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内部看,仍然是由于首都高校在应急管理的理念。制度和技术上的原因造成了诸多问题。在应急管理理念上,首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而非全面的应急管理概念之上,建立在过度依赖政府而非主动与政府和社会对接的基础上和建立在分散应对而非综合管理的基础之上。在应急管理制度上,由于传统和历史的原因,动员应急占主导,制度应急被弱化,应急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长效机制缺失,应急管理体系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步履维艰。在应急管理技术保障上,全面反映到应急指挥。预警监测。信息管理。事后评估以及应急救援等系统的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是应急管理体系重要保障。本应该具有先天优势的首都高校,自主研发公共安全科技的意识不强,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高。
三。域外国家(地区)高校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
(1)在应急预案方面。美国联邦紧急事态管理局与各州教育部门合作制定了一系列应对危机的行动指南,是一个集合政府。社会团体。家庭以及学校的综合管理系统。香港地区制定了校园危机支援计划,包括了危机预防措施。危机管理对策和应对计划。
(2)在应急管理体制方面。德国实行决策与执行相分离的应急指挥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在负有政治责任的各级政府最高领导人的领导下,分成两个应急指挥中心。行政指挥中心主要负责危机处理的领导。组织与协调,属于行政决策层面。战术指挥中心通常由消防队担任总指挥,执行行政指挥中心发布的命令,负责灾难救援现场的领导与指挥,并对危机处理的结果负责。两者既相互融合又相对分离。台湾建立了中央“(教育部)。地方和学校校园安全通报处理中心三级网络化的应急管理机构,各级校安中心是应急管理的专门机构。
(3)在应急管理机制方面。美国建立了五级威胁预警系统,并要求各学校依据该系统制定一套由危机缓解。预防和准备系统及校园环境审查。学生监控。心理干预。校园警察实时监控。警察培训体系。全民教育体系。危机回顾及预案等子系统构成的校园预警系统。美国高校的应急机制遵循统一管理。属地为主。分级响应。标准运行等原则。[11]日本建立了包括全民意识教育。避险自救互救技能训练。信息监控卫星定位。全民防灾体验及训练等二级子系统。
(4)在应急管理法制方面。美国的大学校园危机管理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上基本形成了一整套应对法案和实战指南,如校园安全法校园禁枪法校园。社会禁毒及安全法改善校园环境法案联邦应急计划危机计划的实用资料:学校与社区指南等。尤其是美国校园安全法,从法律层面厘清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学生等在危机管理中的权力和义务,追究高校所在地相关政府以及职能部门因管理不力或失职造成校园突发事故或灾害的行政和法律责任。社区和学校主要承担校园危机第一应对者“的角色,即在州和地方救援队伍没有到来之前积极开展营救。提供信息服务等。美国的学校非常注重寻找和发掘学区。社区的安全资源。日本校园安全法律健全,除了教育基本法学校保健法,还有学校安全法。
(5)在应急管理保障方面。美国教育部下发危机计划的实用资料:学校和社区指南,正式将美国联邦紧急事态管理局倡导的危机预防。缓解。应对以及恢复四阶段理论引入教育系统。美国安全学校联盟提供的安全资源清单“包括校内。学区和社区三部分。美国学校在进行危机管理时,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特别是社区中的城镇议会。警察部门。消防部门。健康卫生部门等,从而构建起一张校园安全的立体保护网“。美国在危机管理中引入新技术,比如引入森林管理署开发的突发事件指挥系统(ICS),通过ICS可以统一各救援部门的组织架构。术语和程序运行,从而将学校和其他负责公共安全的部门。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12]德国实行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救助体系,消防队是德国专业化应急救援的中坚力量。不仅防火救火,同时承担救灾现场紧急救援的重任,担当灾害现场指挥角色,广泛开展宣传和培训灾害救援知识,以及在其他紧急情况下提供援助。德国消防队不仅种类多,而且分布密级。布局合理。德国特别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的社会化力量,主要体现在志愿者体系上,各种各样的志愿者组织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历史悠久。日本各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基本都编写了危机管理和应对手册等资料,指导学校开展应急管理教育与培训,学校必须组织学生进行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专门训练,学校必须编写应对突发事件手册等等。美国财政至少要拨数亿美元帮助学校改进和加强危机应急管理。四。完善首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不断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是公共应急管理的必然趋势和发展要求。公共应急管理实践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校自身经验的积淀为高校应急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非典“给整个教育系统以猛烈的冲击,高校应急管理体系的脆弱性暴露无遗,并在应对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经验,应急意识真正形成。[13]在国家和首都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上,使首都高校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动员能力。反应能力。处置能力和恢复重建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首都的特殊性,首都高校仍然面临许多公共安全方面新的挑战,应急管理工作形势严峻。这就要求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为把首都高校系统建设成为平安北京“最安全。最稳定。最和谐的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要认真研究探索首都高校应急管理工作的规律,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应急管理的成功做法和经验,继续全面构建和完善首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
面对首都复杂多变的公共安全形势,首都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应当把建立健全符合首都和各高校实际的应急管理体系,作为化解各类危机。确保首都高校校园安全的重要举措。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首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要以提高首都高校应急管理综合能力为主线,以强化高校应急管理工作为重点,以健全突发事件预测预警预防体系。综合协调机制和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等为主要内容,形成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特色鲜明的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增强首都高校师生员工预防各类风险和危机的意识,显著提高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为首都高校平安校园“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1。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依据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首都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首都高校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应急预案编制。审查。批准。印发。备案。公布。培训。演练。实施。修订。考核。奖惩。保密。信息化管理以及人员。科研。经费保障等内容。[14]尽快制定首都教育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高校应当在此基础上,制定在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统领下,由专项应急预案。二级单位应急预案。校区应急预案。特殊敏感节假日应急预案等组成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高校应急预案体系。要组织召开指挥体系全体成员会议集中学习预案,熟悉职责规定和应急工作流程,协调联动有关事项;及时制订应急预案相应配套的操作手册。广泛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解读,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的评估制度。在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对应急预案的内容进行评估,特别是在处置突发事件和组织预案演练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应急预案始终处于实质性。实战化的准备状态,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及时有效启动应急响应,真正发挥作用。[15]
2。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
应急管理体制是一个由横向机构和纵向机构。政府机构与社会机构相结合的复杂系统,主要包括应急管理的领导指挥机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日常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地方机构及专家组等不同层次。[16]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对于首都高校,当前要在现有首都高校安全稳定和应急处置工作体制的基础上,综合构建高校校园安全工作领导体制,主要领导校园安全工作和应急管理工作,并成立首都教育系统应急管理专门工作机构和首都高校校内的应急管理专门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健全与北京市应急管理体制。高校所在地区县政府应急管理体制。其他应急专门机构和其他单位相联系的,横向和纵向互助合作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构建首都高校应急组织体系应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形成纵向一条线,横向一个面“的组织格局,形成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建立首都教育系统和各高校两级指挥系统,科学组建指挥机构,明确与之配套的办事机构。现场指挥部和工作组等及其职责分工。
3。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
首都教育系统和首都各高校应当全面开展各类风险的评估,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和排查制度,科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管理各种危机。风险。隐患,不断提高监测预警和风险识别。评估及防范能力。要建立健全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信息监测与形势研判。预警级别。预警通报和解除。预警响应)。应急响应(分类管理。分级响应,一般事件。较大事件。重大事件。特别重大事件,扩大应急,响应结束)。信息报告与发布(信息报告。信息共享。信息发布和新闻报道)。后期处置(善后恢复。总结与调查评估)机制。要建立有效的应急联动和社会动员机制,各高校要高度重视与所在区县政府及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共同整合各种应急资源,建立与所在区县政府及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及相关应急救援机构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明确高校应急管理各环节的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参与单位及其各种职责,实现预案联动。信息联动。队伍联动。物资联动。[17]真正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机制。
4。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法制
从长远来看,必须推动国家制定校园安全法,在此基础上,首都教育系统和各高校要结合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实际,建立健全与常态下首都高校法制运作机制相比,凸显权力优先性。紧急处置性。程序特殊性。社会配合性。救济有限性等特点的首都高校应急管理法制。在校园安全法尚未出台前,国家或首都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指南。从人员配置。组织领导。技术支持。物质保障到预案制定。演练。培训以及危机预警。责任追究等方面,一一加以细化和落实,指导和监督首都各高校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应急响应的角色和职责,消除安全隐患,统筹和指挥校园内包括保卫处。医务室以及辅导员等各部门。各系统人员,开展突发事件常态和非常态管理。[18]5。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保障
首都教育系统和各高校要根据自身在应急管理体制中的地位,结合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要求,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机构和各类社会力量的支持。如高校周边的公安。消防。医疗。卫生。交管。传媒以及企事业单位。商店。社区服务中心。居民等,通过定期会议。联席会议。特服号码联动。志愿参与等形式,建立起高校。行政。社会一体化的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架构。[19]首都各高校要组织本单位职工成立兼职或专职应急队伍,主要承担突发事件信息报告。预警信息传递。协助开展先期处置。善后工作配合或专业处置等工作。首都各高校要加大应急管理知识宣传普及力度,深入开展应急管理科普教育活动,大力推进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救援知识。技能进课堂活动,大力提高广大学生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要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组织高校应急管理人员参加国家和首都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基地进行针对性培训,将应急管理培训课程纳入到北京市干部教育在线和北京市党员在线学习平台的必修课程,提高校级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协调能力和处置能力,增强教职员工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与能力。加强应急管理志愿者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组织化。专业化水平。市委教育工委要加强各类高校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和专家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开展高校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构建应急演练全程技术规范体系,实现应急演练的标准化和现代化;强化应急演练的科技支撑,实现应急演练与保障的高科技化和基地化;完善相关教育培训。建立相应的机构和人员资质管理制度。[20]要加强对首都各类突发事件特点和应对手段的研究,建立科技应急管理支撑系统,为高校科学应急提供现代化服务和手段保障。
化危险为机遇。在危机中寻找转机一直是应急管理的核心思想。美国知名危机管理专家诺曼?奥古斯丁曾说过:每一次危机的本身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21]当前从国家和首都应急管理工作的趋势来看,正在从以重大活动应急保障为重点向全面构建首都公共安全长效。常态机制转变,从以应急体系建设为重点向以应急能力建设为中心转变,从以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为重点向全面加强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危机管理相结合的公共安全管理转变,这些对于加强和完善首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主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把首都高校系统建设成为平安北京“最安全。最稳定。最和谐的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
首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首都高校應急管理体系研究【12849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9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