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能力导向“的学生评价体系构建探索
应用型高校能力导向“的学生评价是指依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发展要求,对学生综合素质。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全面。综合评价,是检验应用型高校学生质量的优劣程度和学校教育结果优劣程度的双重指标。
强化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能力导向“的学生评价体系,是把人才培养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测量的。行为化和操作化的标准体系,是应用型高校内涵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有机环节,也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效果的重要检尺。
合理。科学的学生评价是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素质等有一个量化的结果,所反映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真实水平。通过评价结果反馈,可以使学生客观的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促使他们不断调整。改进学习行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质量建设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通过能力导向“的学生评价体系,能够检查一所应用型高校的整体办学质量,也可以促使应用型高校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二。应用型高校学生评价目前存在的误区
1。评价主体单一
目前,应用型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大部分只是在学校的范围内由授课教师。辅导员进行的评价,用人单位。合作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及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的很少,发挥的作用不足。评价的主体还不够丰富,有待进一步改进。
2。评价内容片面
应用型高校是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的,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综合的。全面的。但实际上,很多应用型高校仍存在着以对掌握知识多少的评价代替对综合能力评价的误区,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和培养起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被忽视。
3。评价功能失调
不少应用型高校依旧将学生评价的目的定位为评选三好学生。奖学金获得者,过分强调学生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从而忽视了学生评价的改进。激励和发展的功能。过分关注教学活动结果,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发展。变化的动态评价,导致了应用型高校学生评价的形式化。
三。对应用型高校能力导向“学生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
1。明确能力导向“学生评价体系的内涵
所谓能力导向“是相对于学科导向“或知识导向“而言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能力导向“的学生评价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不再以卷面考试为主要方式。以考试成绩为指针。以掌握知识多少为标准,而是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评价。要进一步改革评价内容,丰富评价形式和评价主体,加大过程评价力度,才能构建能力导向“的学生评价体系,科学。全面的评价和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
2。加强应用型高校学生学习特点的研究
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同于传统精英教育下的学术型人才培养,其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乃至课程设计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不同之处,导致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必然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只有加强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并找出影响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效果的关键要素,才能为构建能力导向“的学生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3。树立科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观
人才培养质量观是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认识和看法,它主要涉及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和评价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2]。不同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对学生评价工作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它影响着评价的方向。目标。开展过程等,并最终影响评价结果。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树立科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观是形成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的先决理念,是构建能力导向“学生评价体系的首要前提。
4。确定能力导向“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第一,评价内容上更加重视学生动手。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等的评价,变单一的课程理论考试,实现从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第二,在评价方式上,改变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第三,改变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做法,推行平时测试。作业测评。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等多个阶段,校内考核。社会等级考核。合作企业考核等多种类别的评价制度,加强过程性考核,逐步实现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形成性评价。第四,改变课程授课教师和辅导员为单一评价主体的惯例,邀请实习单位。行业团体和技能鉴定机构,乃至学生本身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综上,应用型高校构建能力导向“的学生评价体系,可以使应用型高校的学生评价更具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提高应用型高校的教学水平,保障教学质量,从而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高校能力导向“的学生评价体系构建探索
應用型高校能力导向”的學生评价体系构建探索【1969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40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