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用互联网思维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3061字】

时间:2023-02-19 09:16来源:毕业论文
用互联网思维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3061字】

用互联网思维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


用互联网思维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7014601

1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背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传播和运用,人们已经进入了后工业文明的时代。与此同时论文网,全球化共享的信息和数据背后,西方世界的人生观。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正席卷着中国,悄然改变着大学生的观念。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2015年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同志曾指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将网络与文化统一起来,加强网上意识形态建设是适应时代特征。弘扬先进文化。把握国人需要。提升国家软实力。净化网络环境。塑造青年身心的必然要求。

2解读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扁平化的企业组织。强烈的情感诉求,以及自传播的媒体属性,让产品本身成为一个有机生命体。互联网思维是颠覆传统工业时代的,社会大小商业组织和个人的全新思考模式。高校作为一个社会里知识和信息敏锐的感知触角,更应抓住时代前进的脉搏,顺应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巧妙利用互联网工具,为我所用。

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可以看作是国家或者高校为学生成人成才制定和提供的一套课程产品,它具有强制性。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这套产品不仅包括课堂内教师的讲授,还包含了高校范围内任何形式的与意识形态传播相关的模式。认清这套产品的属性和发展趋势相当重要,这直接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者将如何完善和推进这套产品。互联网思维核心要义就是去中心。异质。多元和感性。互联网思维倡导知识信息的透明公开。共享双赢,它瓦解了传统的至上而下的知识传授体系,从一定程度上撼动了教师的课堂中心地位,动摇了以单一的课堂教学手段为中心的知识获取途径,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界限更加模糊,而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知识权威性,低估了学生作为信息传播中一个重要节点的重要性。

互联网思维看重禀赋兴趣,是一个极客思维,不在乎高大全,而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课堂倾向批量生产,忽视思维和趣味的多元性。精神内核是用户中心,而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是传授者摆出一副强硬的姿态向学生灌输,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一味强调学生的义务,忽视了学生的权利。互联网思维要求产品由工业时代的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大规模传播转型为走向内部的自身建设,而传统意识形态教育似乎更强调课程的推进和完结,对课程品质的建设和打造重视不够。互联网思维让感性思维崛起,在人们的基本需求被满足之后,更在意产品的情感属性,更追求产品之于个人品位的意义,情感的浓度越高,产品的黏性越大。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没有突出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中的能动之以情的部分,使学生在瀚如烟海的生硬教条的理论中与我们倡导的主流价值观越走越远,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3如何在意识形态教育中运用互联网思维

3。1利用新媒体牢固站稳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兴媒体广泛出现,进而使得个体的话语张力,舆论的空间半径得以拓展,时间半径得以延伸,这对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极大影响,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的三观塑造起了直接作用。高校要积极在网络上宣传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教育。通过微信。QQ。微博等社交网络,建立微信公众平台。QQ群。微博公众号等交流平台,追踪学生随时随地的状态变化,增强与学生的日常联系,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通过校园内部论坛。微信微博公众账号建立主旋律阵地,定期传播正能量和主旋律文化。

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能力的文化思想引导,增强学生的明辨能力,提升学生的网络使用能力,在网络运用。辨别。传播等过程中表现出足够的理性处理态度和行为。引导学生用理性选择的方式对网络内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适应信息社会需要。规范网络秩序。维护网络安全,体现大学生对网络的文化自觉状态,同时,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引导文化的网络。鼓励大学生干部自觉投身到创建和践行文化的网络的行动中来。

3。2调动专业教师热情,将意识形态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目前,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的基本格局是1+1“的模式,德育和专业教育分离。课堂上以思想政治课程。马列主义理论。道德与法律类课程为主,课下以辅

导员日常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心理疏导为主。大学生们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为了应付考试突击复习过关的情况非常普遍。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程度和思想道德水准的差异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和针对性。但是当前的教育模式过分强调学生的义务而忽略学生的权利,过多行政约束管理而极少启发式地发挥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不起来,很难使教育内容被接受内化为思想行为准则,外化为实际行动。

3。3融入历史人物,展开核心价值观教育

融入更多政治历史人物传记的教育,让学生感知历史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并从其崇高。伟大的思想中,深刻领悟背后的价值取向。组建红色数据库,将GM历史的典型事件,重点数据与网络文化相结合,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人事迹纳入重点数据,定期对学生展开核心价值观教育。3。4运用大数据概念,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数据统计

自学生进校起,建立大学生成长记录数据库。在大学生职业人生规划价值取向中融入意识形态教育。在新生中展开职业意向调查,从调查结果中捕捉学生对自我发展和未来规划的期待,从学生的就业兴趣和意向中再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深度挖掘。此外,通过日常校规校纪的教育和落实,让学生对社会规范。社会规则。集体主义。利他主义等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相对的自由。权利义务的意识和集体主义价值取向。重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化的意识形态建构,关注其各方面诉求。意识形态绝非脱离了生活和学习情境的简单说教,它是学生现实生活学习中利益诉求的观念形态表达。重视在日常生活领域中的积极建构,引导学生真面现实生活,在真实生活环境中广泛开展实践体验互动。

3。5重视互联网中每一个个体节点的作用

着力打造学生群体中重要的典型的个体节点,将其培养成传播的主要人选。构建和优化网络秩序。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网络人际关系成为现实关系的延伸。大学生作为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主体,目前正被各种时尚的手机社交软件覆盖,自由的表达着改造的意愿。互联网大大降低了信息传播成本和获取成本,使得每一个大学生成为社会实践主体,既是信息接受者,也是传递者,成为了偌大的互联网中一个个节点,而又通过相互关系而巧妙的连接在了一起,形成自由意志的群体。

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需要高校自身努力和社会舆论的支持。高校的特殊性,既使得宣传思想工作变得更加必要,也是它推进起来有难度的原因所在。而目前看来,牢固占领网络阵地主推核心价值观是互联网思维中,将互联网作为载体的器物层面的运用,这远远不够,对如何开展宣传思想工作需要做实事求是的深入研究,这需要我们审时度势,深入洞悉当今时代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精神的内核,将其运用到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课程改革中去。

用互联网思维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用互联网思维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3061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4011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