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知识产权保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要素【8267字】

时间:2023-02-19 09:16来源:毕业论文
知识产权保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要素【8267字】

知识产权保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要素

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02(2015)02-0053


知识产权保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要素

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02(2015)02-0053-06

一。引言

高等学校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①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提高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论文网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战略目标,②确立了大学作为基础研究以及高技术创新的主力军的重要地位。统计显示,高校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4左右,承担国家‘863’项目1/3以上,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占1/3以上,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占全国70百分号以上,国家重点实验室约63百分号建在大学“。显然,高校在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中处于辐射源的核心地位。

然而,高校每年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率尚不足30百分号,真正实现产业化的成果不足5百分号,丰富的高校科研产出与低效的产业转化能力之间的鲜明对比折射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尚存在一系列阻碍性因素,有关制度不尽完善也使得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一些弊端。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高校科技成果得以有效转化的基础性保障。唯有重构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性框架,方能保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途径的畅通,实现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要素与现实困境

(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

1。价值功能的多重性

高等院校不仅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社会职能,还是发现知识。创造知识。研究知识的重要阵地,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将科学技术应用到新兴的产业活动,是教学过程的延伸和科研活动的构成部分,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贡献力量;革新的生产过程反过来又可以改造专业课程或更新教学内容,形成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的创新,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因此,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兼具教育价值。科技价值。经济价值等多重功能,承担着多元化的社会角色。

2。管理界面的多层次

高校教学。科研。技术转移分属不同的运行体制,人员结构和外部关系的多层次自然决定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界面的复杂性。一方面,科学研究根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不同的项目性质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和考核评价机制,不宜以单一的评价机制等同视之,需要根据项目开发的进展以及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予以适时的调整;另一方面,科学研究的不同阶段要求不同的管理模式,如前期开发阶段需以事业管理模式审核。协调。引导,后期转化阶段则应以企业管理方式调研。推广及服务。此外,科研项目参与主体的多层面亦决定了人事管理的复杂性,包括专职人员与兼职人员。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以及研究生等,各个主体参与研究及转化的程度亦不相同。

3。成果形式的多元性

表现在不同的科研性质和科研项目科技开发的成果形式亦不相同,有些可能直接投入生产过程物化为商品,有些则需要在企业等生产平台上进行再试验。开发以适应市场需求,有些则以论著等精神产品形式形成理论成果用以指导实践;同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益评价亦呈多元化,高校目前多以论文发表或著作出版情况为主要衡量标准,而企业则需要以科技成果投入市场后的收益率作为评价标准,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不同的主体因需求目标的差异对科技成果的评价亦不尽相同。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系统要素

1。科技成果转让和受让方

高等学校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转让方和供给方,是开展科学技术研究的集中地,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增长力的基础和源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受让方和需求方是企业,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的实施基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终目的实现地。高等学校科技成果的供给数量和供给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发展方向,企业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能力直接决定高校科技创新带动生产力的速度和规模,因此,构建产学研一体的大学技术转移平台是保证高校科技成果顺利转化的基础和必要。[1]

2。技术转移中介方

技术转移中介机构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包括中介机构。高校科技处。技术转移机构。政府参与到科技成果服务与转化过程的相关机构等,这些中介方是连接转让方和受让方的纽带和媒介,以其专业知识和技术经验为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相关的法律。政策。物资。人力等支持,为高校和企业双方提供科技成果供需信息并协调双方关系,一方面为高校科技成果的产生。转移提供前期调研。产权归属。合同审查及收益分配等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依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引导促进科技成果的交流。交易。传递和扩展。

3。政府宏观调控方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与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政府利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制定相关的政策文件。支持计划等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各方参与主体进行宏观调控与导向引导,如通过税收。财政等政策支持引导高校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平台。大学科技园等,通过人才激励机制为高校科研人员在职称评定。待遇。奖励等方面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等等。政府通过适度的宏观调控和制度保障措施,为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规范化运行奠定基础。[2]

(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知识产权流失严重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数据显示(见下表),高校发表科技论文和出版科技著作均呈逐年递增趋势,并占全国发表科技论文和出版著作总量的绝对比例,高校成为国家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同时,高校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授权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在全国技术创新体系中承担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例如,2010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三大奖项中,高校获奖比例均超过总数的70百分号,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达到54。5百分号。但是高校快速增长的知识产权数量未能有效推动其科技成果的转化,高校科技成果与社会生产仍存在着严重脱节现象,其突出问题体现为:

一是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较低。从高校发表理论研究成果的庞大数量来看,专利输出比例所占甚少,且高达20百分号的比例集中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几所高校。另据清华。复旦等20所高校联合完成的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显示,高校每年虽有6000~8000项科技成果产生,然而能够签约转化的尚不及30百分号,转化后能产生经济效益的也仅占被转化成果的30。5百分号,且只有10百分号的研究成果能够取得经济效益。[3]

二是高校知识产权流失现象严重。由于高校和科研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在研究取得进展时急于发表论文或交流学术成就,导致技术内容公开,使发明创造丧失新颖性而失去获得法律保护的可能性;[4]同时由于频繁的人员流动和人才流失,如对调离。退休等科研人员没有进行知识产权方面审查或签订有关协定,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了解到大量的技术秘密,离校后科技成果亦随之外流等。

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法律困境

(一)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现有法律环境分析

目前涉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构成主要有几部分内容:一是国家法律。法规。规章中与科技成果转化或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内容,如民法通则。合同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等;二是与科技成果转化或者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法规性文件或部门规范性文件,如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关于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政策。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等;三是地方与科技成果转化或者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政策与法规,如山西省推动产学研合作实施办法。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北京市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的若干意见等;四是各个高校内部制定的规章制度,如清华大学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浙江大学知识产权基金管理办法。华侨大学专利管理办法。大连理工大学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等。

总体而言,中央与地方各层级的制度规范对高校科技成果转让过程进行了宏观指导和政策调控,及时调整了在高校科学技术转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专利权。著作权等问题,部分高校在政策范畴内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应的内部规章制度,通过不同位阶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文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已具雏形。[5]但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过于概括的制度供给无法满足现实多步骤。多层面运行中最基本的秩序需求,③保障作用甚微。

(二)高校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尚不健全

尚不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现实适用中会引发产权纠纷。转让收益。分配机制等一系列法律风险,进而导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运行不畅,难以发挥高校科技成果的创新效应以及应有的辐射能力。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尚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现行法律制度存在空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法律保障的范围有限。目前只有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一部专门性法规,而其他的法律如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对外贸易法等都仅是涉及高校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中的一个方面,难以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面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现行法律规定可操作性差,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法律体系的功能弱化。其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等基本法律的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缺失,缺乏科技成果定价法等专项立法,缺乏技术市场管理办法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办法等技术市场管理的法规;其二,虽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合同法。专利法明确规定了科技成果权属的法律依据,但缺乏对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的相关规定,致使科技成果转化所涉及的各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知识产权无法得到充分保护。[6]

(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尚不完善

1。高校科技成果产权权属不清晰

大量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的知识产权形式上归国家所有,事实上却归单位所有,权利与义务界定不清的状况普遍存在。如有些科研项目庞大,参与其中的科研人员和行政人员人数众多,致使研究周期偏长,科研资金来源复杂,主管机构交叉重叠,形成了复杂的产权关系,最终在形成科技成果时产权界定模糊。再如,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归属问题上,职务与非职务权属界定问题尤为突出。现行法律缺乏具体细则,且法律条款仍存在难以量化。模棱两可的因素,导致实际操作中发明人与单位对于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本职与兼职发明的成果归属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

2。知识产权评价体系不合理

一些高校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存在着重学术价值轻技术价值以及重论文成果轻技术转化的问题,且将其与研究人员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直接挂钩,缺乏对自主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指标衡量体系,[7]导致科研人员缺乏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内在动力,有的科研人员甚至将核心信息泄露给竞争对手,造成知识产权大量流失。

3。科技成果技术转移机制不健全

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渠道不畅,如目前高校主要是通过技术转让。科技成果博览会或科技对接会等与企业洽谈合作,而科技成果展览会的针对性较强,适用于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高校科技成果大多成熟性不足,需要以企业为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导致实质性合作项目甚少,实际转化成功率不高。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制较为落后,缺少专业的知识产权专门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知识产权管理的事业化色彩较重,难以与市场经济接轨,技术转移合同不规范。知识产权条款规定不明确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有的高校教师私自签约,致使大量科技成果和技术秘密出现纠纷甚至被对方侵占。4。知识产权评估机制不完善

知识产权的估价是一项集合技术价值。合作机制。学校信誉等多方面因素的体系,如果没有科学的评估依据,将会直接影响学校和科研人员的经济利益,甚至出现经济纠纷。目前的知识产权市场评估体系和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过分强调前期论证而忽视成果转化等问题突出,加之高校缺乏专业的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管理队伍,在实践中,技术转让或技术入股,或者由合同双方自行协商,或者直接套用有形资产的评估方法,往往与实际价值相差甚大,直接影响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制度之重构

(一)健全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体系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一项关系到国家。社会。高校等多主体多层面的复杂工程,需要从纵横两个方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体系,既包括国家层面制定高位阶的知识产权法律规范体系,亦涉及科技成果转化中高校自行制定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各项具体规章制度;既包括引导规范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的宏观性。纲领性法律文件,也包括关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产权类型。主体。权属。利益分配等实施细则。

应当建立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为核心,包含科技成果登记。鉴定。推广。管理等在内的完备的科技成果转化法律体系。[8]例如科技投入法。成果推广法等,明确高校科技成果的产权属性。管理制度。转化方式等,改变高校陈旧的。事业化的知识产权管理观念,注重发挥知识产权对科技人员的激励作用,明确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权责关系,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同时,修订并完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该规定于1999年出台,需要根据近年颁布的科技进步法(2007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8年)。著作权法(2010年)等规范性法律文件,并结合近年来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进行修订完善。在此基础上,制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细则,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所涉及的各方利益主体。权属。转让及利益分配机制均做出专门规定,使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二)规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

1。建立科学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在高校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专人负责科技成果的鉴定。评审。登记,专利的申请与维护。技术合同的管理等要合理确定高校知识产权的权利归属与利益分配,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保证落实到人。如明确科技成果的产权归属,对于外部资助的智力研究成果归属问题应着重审查;对于某些科研项目如需离校教师或学生参与,要提前与之签订一揽子协议,明确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防止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或权利纠纷影响科学技术的进一步转移应用。同时,培养和引进专业的科技产权管理人才,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培养兼具科技。法律。金融等知识的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国家可为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建立专门的资质准入制度和执业标准,实现该行业人才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有条件的高校可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或成立知识产权研究基地,为高校的知识产权规范管理提供人才保障。

2。建立合理高效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

其一,改革现有的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依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不同性质分别制定评估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自主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作为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科学设计权重指标,促使科研人员在第一时间积极申报知识产权或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其二,高校实行有效的科研成果激励机制,按照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第26。27条规定适当提高奖酬所占比例,并在高校内部知识产权保护规章制度中予以明确规定;在多个创造者之间还应当坚持公平的原则,以贡献业绩决定收益比例,以防止出现马太效应“。其三,政府设立专项基金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鼓励企业出资设立各类基金,支持高校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对于校企合作的产学研项目给予政策优惠;高校还应当按照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第28条规定,设置一部分基金专门奖励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并在工作业绩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合理的政策倾斜。

3。整合科技成果转移相关部门的力量

改变现行高校内知识产权管理事业化的倾向,在高校内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管理机构,负责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运营工作;并可通过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专项基金或给予低息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更好地实现科技产权的经济效用。同时,可仿照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有益实践,④将技术转移体系中的相关部门进行整合,形成申报。评估。确权和许可的整套技术转移体系,将核心知识产权交由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集中经营管理;以地区或高校联盟建立统一的校企对接平台,建立高校科技成果数据库以及技术人才数据库,建立高校科技成果展示平台和企业需求发布平台,注重社会或企业的实际技术需求,以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为导向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4。健全知识产权评估机制

政府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知识产权评估制度,合理地确定技术成果的价格,推动当事人协议的顺利履行和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如可借鉴国外以投入。产出指标为主的技术转移价值测度,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技术效用评价体系,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对知识产权的组成要素进行规范性描述;二是对知识产权的产出效果及其对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动态评价和分析;三是以投入-活动-产出作为主线设计统计指标体系。[9]另一方面,要加快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的建立和规范工作,培养专业的知识产权评估人才,制定专门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管理办法,保证对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的公平。公正与客观。中立。

5。拓展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

国家知识产权局自2010年底至今先后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联合建立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基地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战略研究。政策论证。调查研究。高端人才培养。信息服务。企业与产业联盟合作以及其他战略实施工作的前沿性研究等,这一基地建设对于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急需加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的建设,这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各方力量的协作支持与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要发挥其公共服务职能保证基地能够顺利地调配资源,为基地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企业要配合基地开展知识产权实证研究,加强高端知识产权研究人才和科技人才的培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投产。五。结语

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一个社会政策的工具,其功能导向即在于维护知识权利的正义秩序和促进科技进步的效益目标。[10]高校作为创新体系的核心基础,其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高低是体现国家科技创新水平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促进和加快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已经成为目前国家促进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课题。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作为最经济。持久。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核心要素。当前,也只有将实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贯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始终,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基础性。持续性。稳定性的法律保障,才能形成高校科技成果规范。有序。高效转化的良性循环,实现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内生性增长和内涵式发展。

注释:

①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而现阶段,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点一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三是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四是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五是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由此可见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②创新型国家就是把提高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以此形成竞争优势的国家。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 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百分号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百分号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国家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百分号以下;创新产出高。

③此处秩序“意指在自然进程和社会进程中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相反,无序概念则表明存在着断裂(或非连续性)和无规则性的现象,亦即缺乏智识所及的模式――表现为从一个事态到另一个事态的不可预测的突变情形。参见[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228。

④清华大学在上世纪80年代就成立了科技开发部,由校长授权从事学校科技成果进行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方面的管理。1995年成立了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以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积极为企业服务为宗旨,为国内外有影响的骨干企业服务。1998年清华大学与其他36所高校联合建立中国高校科技协作网,负责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信息发布,作为中国高校高技术信息的渠道。2001年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四川大学等6所高校成立了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成为培育和孵化具有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的重要机构。

知识产权保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要素

知识产权保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要素【8267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4013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