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4-0252-02
党的十八大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当中。随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增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论文网写入国家五年规划。这些思想和决定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地方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影响着他们今后的生产。生活等行为方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美丽中国的建设。因此,必须重视地方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以充分发挥好地方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中的引领作用。
一。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科学内涵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语,原意指住所“或栖息地“。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Haeckel)在其普通形态学一书的序言中首次提出生态学“一词,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文明形态[1],是指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总和。主义生态文明观强调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他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是自然界,要受自然环境的限制和约束,所以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必须尊重自然,遵循自然客观规律。随着现代性危机的日益凸显,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后现代主义学者立足于当代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进行了批判,我们时代严重的全球问题――从核武器的威胁和有毒化学物质到饥饿。贫穷和环境恶化,到对地球赖以生存的体系的破坏――凡此种种都是几个世纪以前才开始统治世界的西方工业思想体系所产生的直接后果。“[2]他们摒弃了现代机械世界观和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倡导有机整体观,不仅要实现由征服自然“向保护自然“的转变,而且要实现由我保护自然“向自然保护我“的转变。这意味着生态文明不仅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要和谐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生态文明教育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导向,以培育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为目标,引导全社会向生态文明社会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性的教育活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继可持续发展理念后教育理念的又一次提升,它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以生态环境知识教育。生态环境法制教育。生态文明观念教育。生态文明技能教育等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文化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他们成为未来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
二。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大学的四大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中90百分号以上的高校都属于地方高校。地方高校的发展得益于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同时,地方高校也承担着服务地方。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使命。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为区域发展提供教育支撑。
(一)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科技支持
人类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大肆攫取资源,过度开发自然,在获取了巨大利益的同时,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些危机的出现,表明资源与环境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需要技术的创新。科技的发展来解决。地方高校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与区域发展相对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教学和课题研究,在绿色科技领域进行突破与创新,推进区域绿色发展,不断提升地方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为区域发展培养生态型人才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每年要为地方培养和输出大批人才。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增强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这些具有生态价值观。生态资源观的大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会有更清晰更深刻的认知,将逐步承担起建立生态文明社会的责任,成为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生力军。
(三)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为区域生态发展提供示范效应
大学是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孕育新思想。新知识的重要场所。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镇,大学的文化。反世俗陈规的生活方式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常常成为刺激周边社区的载体,同时也是他们赖以骄傲的源泉。“[3]作为区域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是所在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和地域文化研究。开发。传播的主要阵地,塑造和彰显着区域文化。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倡导与之相适应的生态责任。义务以及生态行为准则,提升了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校园的形成,这将为所在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大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觉悟会辐射。影响到所在区域,带动大众反思和审视自己之前的观念和行为,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和环保的责任感,进而确立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并将生态文明观的理念积极融入日常生活中。这对提升区域生态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营造了良好氛围。三。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实施生态导向“的校地合作工程
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地方高校应把生态文明方面的科研作为重要论题纳入科研计划。高校的生态科研,不仅可以直接服务于地方的技术革新,使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生态文明成果,而且可以激?l高校教师的研究潜力,带给学生鲜活的创新实践,进而为大学培养特色学科的生长点,形成地方高校发展的品牌效应。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阶段,高校应摒弃传统的以经济发展“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转为生态导向。问题导向,应加强科研投入,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与地方政府。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满足区域发展的需求,引领地方创新发展,共同促进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南京工业大学现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省部级研究中心2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6个。学校以基础研究为支撑,以应用研究为主体,与众多市县。产业部门建立科技合作关系,使学校不仅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基地,而且成为科技成果在区域建设中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生产力转化基地。学校的高效节能的新型紧凑式换热器及工业化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水厂智能监控与污水处理的研究与应用“等若干项生态科研成果实现技术转让,这促进了学校与地方发展相互适应的产学研互动机制和适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互动机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二)丰富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设置
高校应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教育,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到学生的专业教育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学科体系建设。重视两课“教育,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老师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中进行生态文明专题教学,拓展生态文明的基本知识,通过德育课程增强学生的生态伦理观;开设生态类的全校性选修课程,如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环境政策与法规等,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选择和学习;发挥专业课程潜在的生态优势,如法学专业学生的环境法“课程。工商管理专业的循环经济“课程。环境工程专业的大气环境学“课程等,向学生输送生态环保知识和理念。在渗透生态教育的课堂中,让学生接受生态道德教育和生态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为区域发展输送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南京工业大学挖掘教学资源,探索实践绿色教育“,打造生态课堂。学校实施1+1+1“模式,完善绿色课程体系“,即开设全校性的环境类选修课人与环境“系列课程包括(环境保护概论。环境科学研究。人文自然散论。人与环境和谐原理)四类课程来推动学生环境意识的提高;鼓励开设环境类相关课程,如法开设了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课程,环境开设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课程等;还开设网络教学课堂,如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环境政治与法律“课程等,利用网络进行环境课程的教学。
(三)推进校园生态文化建设
校园生态文化建设需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双重支撑。一方面,高校要以环保。节约的生态理念规划建设校园,应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站等各种媒体,开展生态文明的宣传和教育,鼓励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推进师生植绿护绿活动常态化。在校园绿化建设中,注重乔灌草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使绿化布局与校园建筑相协调,在校园中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景观的绿色环境。实行垃圾分类,减少校园运作所产生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建设清洁。美观的校园环境。另一方面,利用高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实体资源,组织开展关于生态文明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普及生态文明知识的竞赛。校园环保之星“的评选活动。生态学专家的主题讲座。组建生态环保协会。开展环保公益活动等,使学生在参与中增强生态意识,从他律转变为自律,提升校园文化的生态感染力,建设绿色生态大学“。这对降低区域热岛效应。构筑区域生态屏障有着重要意义。南京工业大学一直致力于建设绿色学校。节约型校园,不仅自然环境优美,而且注重营造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倡导低碳环保生态文明的校园生活方式,开展了光盘行动“世界水日“环保活动等,使大学生在接受校园生态文化环境熏陶中,强化他们的生态责任意识。2015年,南京工业大学获得南京最美高校“总冠军。
(四)开展常态化的生态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地方高校履行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志。高校可以以课外活动。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到企业。社区进行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开展社会环保调查研究。同时,高校应鼓励与生态文明相关的课外创新活动,以课题立项的形式引导学生探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节能减污等问题。鲜活的实践体验和环保知识的普及,能提高学生和当地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和居民反思生态问题,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道德风尚。南京工业大学与南京市浦口区团委。南京市浦口区环保局等地方政府部门合作,开展了低碳生活,绿色未来“活动。绿社青春“系列环保宣传活动等,使生态文明教育与学生的生态环保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社会生态体验和环保意识,同时也宣传了环保知识,促使当地居民关注生态问题,关心环境事业。
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路径探析
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路径探析【4381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3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