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语体意识的思考
百度百科上对语体“的解释是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领域,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形成的常用词汇。句式结构。修辞手段等一系列运用语言的特点。也就是说在现实当中,由于所处的境况不同,运用的语言也就有所不同,这过程中需要运用到语言的特点,还论文网要运用到语言所包含的内容。新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到: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了使小学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体意识“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一。语体意识的现状
小学时期是小学生大脑发育旺盛的黄金时期,也是对新鲜事物和理论接受最快的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体和语文学习。运用的关系并没有获得足够的关注度。语体和语体意识不一样,语体是一种环境下形成的语言模式,而语体意识则是语言运用者对语言的认识和对语体产生的一种感觉。小学语文教育中,语体意识的主角是小学生。新课标中规定: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小学生对语体的认知,注重小学生语体意识“的培养,对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语体意识的特点
语体意识因不同个体。不同情境而异。纵然是在同一个语言情境中,语体的应用也是各有千秋的。就像小学生写作文一样,例如要求写一篇关于自己奶奶的记叙文,字数规定在400左右。这样,既规定了字数又规定了作文的题材,相当于对学生写作的语体已经规定了。然而从小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来看,几乎无一篇相同的作文。同样是写关于奶奶的记叙文,小学生们所思考的方向。内容以及选择的思路不一样,写出的作文当然也不一样。所以说语体意识对于不同的学生有着明显的差异。
三。语体意识的培养方案
1。语文教学应该模拟多种情境,安排多角色教学
学生并不是生来就有语体意识的,学生对语体的认知都是在后天的生活中慢慢接触而来的。生活中充斥着诸多情境,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因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学会使用不同的语言。语体意识也是在多角色多场景的转换中逐渐形成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需应用在多个交际场合中。比如简单的一个啊“字,就有阴阳上去四个读音,当啊“字念第一声时,可以表示拟声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这样的情境:妈妈给孩子喂饭的时候,孩子啊“地张开嘴巴,紧接着教师可以引出其他类似的形声词语;当啊“字念第二声的时候,表示疑问或者惊讶的语气,老师可以模仿一个年迈的老爷爷说话:啊,我听不清啊“;当啊“字表示第三声的时候,表示乞求或者无奈的语气;当啊“字念第四声的时候,又是表示感叹的语气,如啊,怎么这次考试又不及格啊,回家怎么向爸妈交代啊“。多种情境多种语体,需要学生设身处地去感悟。
2。语体意识的形成有一定的阶段性
根据小学生智力发展的顺序,学生接收新鲜知识需要慢慢消化,有一定的时间阶段性。语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遵从这种规律,切勿揠苗助长。小学生学习语体的过程一般最早是学习陈述句,然后是感叹句,接着是疑问句等。学生对语体的认识也是早先不加感情,逐渐进入将情感带入句子中去的境界。小学生语文作文的教学顺序一般是先学习记叙文,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随着语文教学要求越来越高,小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也不仅仅是限制在描述上面。随着小学生对语文文体的认知越来越深,对文体的应用越来越熟练,老师会再逐渐要求学生学习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语文的教学都是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基本规律。
总之,小学时期是语体意识形成的最好时期。小学生语体意识的培养,对其未来的语文应用水平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把语体范围扩大,让学生把语文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语言的运用能力在交际中得到锻炼和体现,交际需要知识。认知和情感相互结合。在不同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体意识,能够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找到对语文的感觉,提高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能力。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语体意识的思考
關于小學语文教學中语体意识的思考【1685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2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