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段衔接的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5-0029-03
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低水平重复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以或隐或现的形式反复出现,它已经超越具体学科与国界而成为论文网世界性的课程难题[1],体育课程内容同样无法摆脱这一难题的困扰。运动知识与技能并不完全按照严格的逻辑程序进行排列,哪些内容先学,哪些内容后学并不可能遵照规定的套路,那些处于并联状态的运动知识与技能一旦投放于不同学段,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体育课程内容的繁。难。偏。旧“和低水平重复现象。为了保证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衔接,有必要采用删繁。降难。除旧。纠偏和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等方式,设置与不同学段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征相适应的体育课程内容,使学段体育课程内容与该学段学生的体育健身需求。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练实际。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相适应,进而有效促进不同学段体育课程内容的衔接。
一。从学段衔接的角度审视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
1。课程内容繁杂
体育课程内容的繁“有几种表现。第一种表现为运动项目的繁多。体育课程内容的繁杂。繁多主要缘起于课程内容资源太丰富。从体育课程内容的源头来看,现代竞技运动项目。新兴运动项目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所有运动项目基本上稍加改造。加工便可以成为体育课程的内容,如果现代竞技运动项目。新兴运动项目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教材化改造把关不严格,就会造成体育课程内容的繁多。第二种表现为某些项目技术环节的相对繁杂性。例如,背越式跳高,包含助跑。起跳。腾空。越杆。落地等技术环节组成,仅越杆环节就需要完成及时仰头。倒肩。展体。挺胸,并稍后收双腿,形成杆上背弓姿势,同时身体重心尽量靠近横杆“等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该项技术虽然可观赏性强,但动作技能的复杂程度确实很高,很难保证学生掌握此项技术。第三种表现为某些运动项目的规则相对复杂。如篮球项目犯规“的规定就包括侵人犯规。双方犯规。进攻犯规。违体犯规。技术犯规等,名目繁多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身体运动的自由,不利于学生的自由参与。
2。课程内容不易掌握
课程内容的难“因人而异,它常与内容的抽象。艰深相伴[2]。体育课程内容的难“突出表现为体育课程内容的既定标准与学生运动技能的可接受性。动作完成程度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能力与既定的学习任务之间存在深重的矛盾。运动技能的学习通常建立在一定的运动技术基础之上,真正掌握并熟练运用一项运动技能,必然要经历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生疏到熟练的建立-提高-发展“的过程。低学段的学生或者初学者的运动基础还不扎实,还不具备掌握高标准运动技术的能力,因此,有些课程内容对于他们来说,确实难以掌握。如果体育课程内容难度过高。要求过严,学生经过反复的练习也无法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在经受多次尝试的失败后就可能会严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部分内容偏离学科性质
体育课程内容的偏“是因为出现理解的偏差而使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偏离既定的目标和方向,它存在于课程内容选择与设计的过程中,既包含课程理解方面的问题,也包括技术层面的问题,其中课程理解的偏差是诱因。
九年义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鼓励学校和教师根据学生。学校的实际自主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而在落实过程中却普遍出现体育课程教材内容选择的随意性和混乱现象,一些学校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当下流行的新兴运动项目或民族民间盛行的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在未经教材化的情况下,将一些非身体练习的游戏活动或智力活动生硬地引进课堂,致使体育课性质发生变化,出现体育课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教学手段,不以运动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同时也挤占了有限的体育课程时间和空间,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4。课程内容相对陈旧
体育课程内容的旧“具有相对性,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体育课程内容陈旧。过时,没有体现出时代性,与社会的发展进步格格不入;二是体育课程内容的更新与学生的成长过程。发展需求不同步,表现在某一时期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发展的兴趣需求。体育课程内容的旧“并不是否定体育课程内容的价值,而是指体育课程内容不能反映?F实变化。
此外,体育课程内容的旧“还体现在不能与学生从低学段向高学段发展进程同步,体育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在不同学段形成的不同体育兴趣。需要,不能突出一定学段发展学生体能。技能的侧重点,这一现象主要存在于高学段。对于高学段的学生而言,体育课程内容绝大多数是在低学段已经接触过的。传统的竞技性运动项目,如田径。体操。球类项目。武术。游泳等,如果在高中阶段依然在不断重复小学。初中的课程内容,总是让学生从零开始。从基础学起,或者在动作熟练基础上仍然重复学习,都属于低水平重复,不能给学生带来新的刺激,不利于学生掌握新的技术,直到高中毕业,学生仍然没有掌握一项实用的。感兴趣的运动技术。即使因袭小学。初中的课程内容,也要遵循基本身体活动能力培养→基本运动技能的形成→运动技能的全面发展→专项运动技能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特长技能的获得和综合体育能力的形成[3]“这一顺序,待到高中阶段也应该对课程内容的程度提出新要求,如新高度。新远度。新速度。新难度。新技术。新标准等,使学生接受新的挑战,感受新的刺激,从而在体能。技能方面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二。促进体育课程内容学段衔接的优化策略
1。删减繁杂动作技能
针对体育课程内容的繁杂,必须采用删繁“的手段,删去那些无关紧要。复杂程度较高的内容。需要做到:一是要紧紧把住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教材化的关口,不要把那些生疏冷僻的。不实用的。安全性能低的。没有身体锻炼价值的。不易掌握的项目引进到课程内容中;二是依据学科逻辑。课程性质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删去那些不符合学段课程目标的内容,让学段课程内容的针对性更加突出;三是在选用课程内容时,要根据某一学段学生的需求区分主次内容,尤其是到了高中阶段,以学生兴趣为导向选择体育课程内容时,运动项目不宜过多,应该重点选择和传授与学生兴趣有关的运动知识与技能,引领学生掌握1~2项实用的运动技能。
此外,运动规则的繁多无疑为体育课程内容划出了较多的条款。运动规则能够保证体育课程内容的学习与练习有序进行,但有些规则并没有存在的意义。如推铅球,其实就是在投掷圈内将铅球推向投?S区,没有必要规定从后场入-完成投掷动作-从后场出“。再如,篮球24秒进攻违例的规定,对于中小学学生的篮球比赛而言,也是没有太大价值。由于规则的约束,对于一些不能很好的按照规则要求高标准完成技术动作的初学者而言,确实增加了学习的负担。如初中。高中阶段学习篮球项目的运球技术,由于学生的动作操作技能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学习运球技术对于该阶段的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在学习的时候也不会出现多余动作,并且能够根据规则的要求高质量完成行进间运球,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或者是初学者,由于他们的球感还没有建立,运球时难免出现两次运球。双手运球。运球走步等违规违例现象,限制了身体活动,因此,应注重让学生学会身体活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球感,可以删去不必要的规则约束,不必苛求动作技术的细节。
删繁“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科特点出发,删去繁多的运动项目,避免蜻蜓点水式“的学习;删去复杂的运动技术路线和规则约束,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从而增强体育课程内容的适切性。
2。引入新兴运动内容
对引入新兴运动项目的重视不足,体育课程内容的开发力度不够,往往会给人造成体育课程内容陈旧。过时之感。如社会流行瑜伽健身,如果学生在学校没有接触过瑜伽项目的相关知识。技能,甚至没有发展学生身体柔韧度和关节灵活性的课程内容,即使学生踏入社会对瑜伽充满兴趣和需求,也因之前在学校没有接触过相关知识与技能,还得从头学起。或者是因为在学校没有使身体柔韧度和关节灵活性得到发展,不具备练习瑜伽的身体条件,最终只能选择放弃追求这一时尚项目。因此,必须与时“俱进,破除体育课程内容的旧“,积极引入一些能够体现时代性。社会流行的新兴运动项目,如街舞。健美操。瑜伽。普拉提等休闲时尚的运动项目,这些运动项目时尚。实用,深受学生欢迎,能够学以致用,并能很快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促进其良好生活方式的生成。
3。降低教学难度要求
降低体育课程内容的难度是为了让低学段学生和初学者对课程内容有所适从。如在小学阶段,成人化的运动项目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要进行改造(包括场地器材的大小。长度。距离。规格。规则等),并辅以情趣化。儿童化。情景化的教法,以适应小学生的需求[4]。
为使体育课程内容适应不同学段尤其是低学段学生运动技术学习的可接受程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在技术动作方面,可以做到:①简化复杂的技术动作,如将24式简化太极拳再进一步简化为动作简单。易学易记的9式太极拳;②精简技术方法,如足球运球方法种类较多,脚背正面运球。脚背外侧运球。脚背内侧运球。脚内侧运球,没有必要全部掌握,只要掌握其中1~2种技术方法即可;③修改运动技术规则,如排球教学比赛允许连击。四次击球,能够增加该项目的可玩性。趣味性,并且不影响运动技术的掌握与运用;④简化技术要领,一些复杂的动作技术,可以通过口诀来清晰地表达,如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编成口诀:一蹬。二展。三抬。四压。五拨“,用简洁的语言帮助学生熟记。领悟要领,排除不必要的信息干扰。
在场地器材。人员。装备方面,可以做到:①降低器材的高度,如降低排球网的高度。篮球架的高度。栏架的高度。横杆的高度,也就能降低扣球。投篮。跨栏。跳高的难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运动技术,还能够帮助不同年龄。不同身高的学生收获成功的快乐;②减轻器材的重量,如用实心球替代标准重量的铅球。用气排球或者软式排球替代标准排球。用小篮球替代标准篮球,利用这些器材同样能掌握课程内容所规定的运动技术;③调整场地的规格,如将110米跨栏改为60米跨栏,将全场足球教学变为半场足球教学等;④调整参与人数,如单人跑改为双人跑或者多人跑等。通过场地。器材。人员。装备等方面的调整,可以降低体育课程内容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掌握运动知识与技能。
在中小学阶段,广而深“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必然过分加大课程难度,体育课程教学无法达成既定的目标,是不可行的。降低体育课程内容的难度,优化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尽量做到运动项目少而精,动作结构不复杂,使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运动技术,提升运动能力,达成预设的目标规定。这一想法落实在体育课程内容的编排上,就是要遵循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知识排列顺序,在学生掌握基本运动能力和基本运动技术的基础上,设置一个向上提升的适当坡度“,逐渐由掌握单个动作技术发展到能够把多个动作技术串并在一起,最终掌握该项目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编排不能脱离与学段的联系,应该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阶段应该多安排体育游戏内容,注重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初中阶段注重学生基本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用,高中阶段以运动项目学习为主。
4。突出体育课程特性
体育课程内容的纠偏“首先需要正确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明确体育课程内容的学科逻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能偏离了身体练习规定的学科逻辑,不能忽略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传授,偏离了它,体育课程的学科价值将无法实现。其次,需要纠正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形而上学的理解为淡化运动技能或不要竞技运动内容的做法。体育学科是一门操作性的学科,运动技术是实现各项运动操作最重要的手段与途径[4],运动技术。技能是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的主体。现实中那些体育课程内容的游戏化。情境化做法,对于吸引低学段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运动的热情可能很见效,而对于高学段的学生,如果再大量实施与运动技术技能无关的游戏内容。情景内容,就会破坏体育课程内容的学术严谨性,无助于学生掌握正规的运动知识与技能。
此外,需要纠正体育课程内容偏离学生身心发展实际的做法。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出现在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在不同学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每个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都为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提供了可供遵循的规律。在安排课程内容时,要考虑每个学段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渴求和心理品质提升的需要,根据一定学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体育课程的重点内容,突出体育课程内容的学段特点。
5。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
减重“是指尽量减少体育课程内容的重复设置现象。在设置体育课程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掌握运动知识与技能,并达到高度自动化阶段,课程中某些主要的知识与技能便会反复予以重现。但这种重复不应该是无逻辑的。简单的重复,而是应该在螺旋式提高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要求[5],也就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设置体育课程内容,使运动知识与技能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不断拓展和加深,彰显出对内容难度要求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实现使学生由生疏到熟练的掌握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的。否则,就会造成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庞大。繁杂。无重点,不利于学生掌握动作技能,不利于学生形成运动兴趣和特长。
减少学段体育课程内容的重复设置现象应该在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尽量做到两点:一是每个学段在起始年级都应该为学生适应新学段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一个缓冲区“,在这个区间可以提高优秀学生运动成绩。运动技能为目标,也可以提高体育后进生运动能力为目标,使未学过新内容的学生接触到新的学习内容,这样能够发挥缓冲区“承上启下。瞻前顾后的功能,使课程内容的重复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二是整体规划一个学段的体育课程内容,既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又按照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设置课程内容,尽量避免学期之间或者学年之间出现低水平重复现象。
学段衔接的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优化措施
學段衔接的中小學体育課程内容優化措施【5571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2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