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教育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小学德育变革的关键时期。如今,学校德育已摆脱左的思想束缚,并从社会政治运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不断地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总结研究这20年来中小学德育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对于加快和深化德育论文网改革,使德育更好地承担时代赋于自身的历史使命,将是十分有益的。
一。中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成绩和实践特色
(一)中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成绩
1。增强德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德育大纲是德育规范化的具体体现,但长期以来,对德育大纲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由于德育和社会政治运动联系过于紧密,致使人们认为德育只是随政治形势变化而变化的一种宣传工具,无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可言。故在中小学中,语。数。英等各科都有教学大纲,唯德育无大纲,无要求。无检查。无考核。改革开放以后,德育大纲对于德育实践的指导意义得到了真正的重视,几十年德育无大纲的局面开始扭转。1983年,学校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大纲的研究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六五“重点课题,由北京师大,华东师大,华南师大三所院校共同承担这项研究任务。这项研究成果,为教育部后来制订中小学德育大纲提供了依据。在广泛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国家教委于1988年8月10日和8月20日分别颁发了小学德育纲要(试行)。中学德育大纲(试行)。经过几年的试行,国家教委于1993年3月和1995年2月正式颁发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从此中小学德育走上了依纲管理。依纲育人。依纲考评的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2。加强政治课改革,不断完善德育教材。政治课(小学称思想品德课)是德育的主渠道,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与教材设置的科学性关系很大。为此,1982年5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6年5月,国家教委颁发了重新修订后的六年制的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允许各地根据大纲要求,实行一纲多本,委托编写,审查通过,自由选用“的原则。与此同时,中学政治课改革也有所动作,1985年确定中学政治课为思想政治课,其课程设置依年级顺序为公民。社会发展简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科学人生观。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教材中强调注重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趣味性原则。与小学相同,也实行一纲多本。1985年,中央发出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分别规定了小学。中学。大学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内容;指出要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尽量实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1996年,国家教委颁发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其中初一年级的课程内容是心理品质教育。新编的课程内容,较传统的教材单凭政治知识进行选编教材范围较大,内容较充实,编排较科学合理,标志着政治课教科书编写较以前成熟。政治课改革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要使这门课程被学生所接受和喜欢,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3。创设多样化的德育方法。现代德育宗旨,根本上是要使学生形成主体意识和自觉主动的精神,而传统的德育往往凭借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生硬的方法实施强制性的灌输,极大妨碍学生自觉自愿精神的形成,所以,创新德育方法势必成为德育改革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德育方法创新主要表现为突破以往课堂坐而论道的局限,扩大德育的空间和影响。一是利用各种媒体与现代传播工具,对学生进行德育,提高德育的覆盖面。渗透力。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知识竞赛。社会活动等,使德育活动更具有吸引力,达到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目的。三是通过校风建设和校园建设,发挥无形教育“的熏陶作用。在具体的德育方法改革上,针对过去空洞枯燥的说教,变刻意“教育为无为“教育,如采用陶冶“。示范“。暗示“等方法,另外还注意借鉴国外学校德育和心理辅导的方法,把角色扮演“。价值澄清“。倾听“。体验“等方法运用到德育中来。这些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判断。自我体验,故易被学生所接受和喜欢。
4。逐步形成实施德育的测评。量化考核。传统德育对学生品德的考评一般都根据经验,采用定性方式,往往带着较强的主观性。红不红,朦朦胧胧“,这句使用了几十年的老话,即是强调个体德育的难测,也反映了当时德育考评的笼统和模糊。品德到底能不能量化?如何量化?解决好这一问题,对落实和实施德育大纲,加强德育管理,提高德育实效,克服德育评价的笼统性。模糊性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近十几年来,经过德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教育工作者的艰辛的探索,目前对德育评测的必要性。现实性。可行性及其方法原则方面达到某种共识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学生品德的考评方面,初步建立起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和设计出考评的途径与方式。德育测评的产生无疑会推动德育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进展。但由于品德具有明显的变动性。主动性和隐蔽性,所以测评如何较准确地反映个体品德的全面性。深刻性,比如说,如何反映个体外部行为和内在意识的一致性。如何反映个体知。情。意。行的均衡发展。尤其是如何反映个体思想意识的深度等,这些都是德育测评所要努力的方向。
(二)中小学德育实践的主要特点
1。突出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新时期的德育,比较重视基础道德建设。80年代富有成效的五讲“四美“的文明礼貌教育,对青少年一代讲文明,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此后,文明礼貌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校纪校规教育作为德育中富有成效的教育而被坚持下来。
2。引进心理辅导,拓宽德育内容。新时期社会的急剧发展变化,造成青少年因适应不良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个新问题的出现,促使德育改变过去包打天下“的做法,不断引进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如养成正确的自我观,培养积极的情感,恰当地表现自我,协调人际关系,维护心理平衡等等。而建立和谐民主的谈话气氛。倾听。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辅导方法也经常被运用。
3。强化德育管理。这也是新时期学校德育的一大特色。眼下各级各类学校都制订了德育工作的规章制度。如德育岗位责任制,各种德育会议制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各种常规,学生思想品德评定。评估方案。学生的思想品德奖励条例等等。加强德育管理,有利于保证德育正确的方向,对贯彻中小学德育大纲,对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避免各种消极影响侵害有着重要意义。
4。重视学校。家庭和社区三结合。随着社会影响的复杂多样。价值观的多元,单纯依靠学校教育“完成培养青少年的任务变得日益困难,强调发挥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功能,创造良好的教育大环境的呼声日高。现在不少学校采取各种形式举办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讲座“等,另外也要求家长和社区的人们参与教育,同时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利用社区优势进行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藉此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的联系和合作。
[1][2]下一页
改革开放时期中小學德育的发展与问题探讨【2771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3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