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实施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国家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的文化品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在当下,应试教育在中学还有很大市场,审美教育在学校实施的现状并不使人满意。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得到了一定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铺天盖地的影视作品和大量的网络信息冲击着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使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呼吁广大同行关注语文学科的研究,对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涵义、作用、实施途径等进行探索,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上对审美教育做出一些尝试。如袁振国在《教育新理念》一书中指出:美育在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精神和审美能力,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注重以情感人,台上台下师生情绪高昂,形成共鸣。正是许多像袁振国一样的一线教师的不懈努力,审美教育才越来越受到关注,使教师不仅从理论上认识到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重大意义和价值,而且在实践中推动了我国审美教育的发展。
(二)教师对审美教育的认识尚存在偏差
“新课改”实施以来,审美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有所改观。然而对于审美教育,许多教师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和深刻。
1.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忽视“人文性”
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许多人更多的是看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了它的“人文性”。其实语文不单单是一门语言,教学生和他人交流,语文课还教学生做人的道理。语文大师于漪曾说过:“语文是一门实用而精彩的人文学科,语文是一门多功能的人文学科”[3]。语文老师就像是导演和艺术家,只有经过自己的精心构思,才能得出一个漂亮的作品,才能上好一堂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广览群书,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用自己的语言、神态、板书等投入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基本的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健康的人生态度。
2.单纯突出“美”的一面
在语文教材中荟集了许多古今中外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塑造了许多心灵美的光辉形象,在他们身上有许多闪光的东西,他们的思想行为大多都是进步的、高尚的,有很多让人学习的地方,让人崇敬。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人物身上的美学因素,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使学生们从这些人物的心灵美中得到陶冶,树立崇高的理想,做一个有追求的人。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不能单纯突出“美”的一面,对美学范畴中的“丑陋”、“荒诞”内容却一句带过。文学作品中除了正面人物,还有很多负面人物,在他们的身上也能收到美的教育。葛朗台虚伪、凶狠、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周朴园假仁假义,卑鄙无耻的嘴脸,这些形象的塑造对这些社会的渣滓,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揭露,也就表达了作者的理想美。教师讲解分析这些人物形象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分清美丑、善恶,爱憎,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成为心灵美的人的过程。
3.对审美教育的理解存在偏颇
许多教师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就是简单的对文章中优美的句子、段落进行分析,再辅以美学概念或者加上一些从网上搜来的精美图片、影视资料。事实上,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教育,这样精雕细琢地讲解课文,看似精致,实际却不精彩,甚至连语文课文基本内容的讲解也未达到。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地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范文和华丽的句子来积累作文素材,而忽略了去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去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就需要教师们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审美教育能力,使美育的理念贯穿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育资源,在课堂上,能够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去感受美、理解美,在课外活动中去发现美,在作文训练中去创造美,使审美教育落实到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