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创新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改革探析【6135字】

时间:2023-04-15 08:15来源:毕业论文
创新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改革探析【6135字】

创新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改革探析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011-


创新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改革探析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011-0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加速推进,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任务,就是要着力解决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规模。结构。论文网质量。效益等问题,进而转变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式。促进高等教育升级转型,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高等教育的本质与时代精神

(一)高等教育的本质内涵。虽然高等教育体制历经了几十年改革,但至今还有待完善,当前的改革已经不能拘泥于某些环节,而是要对高等教育的整体结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进行重新定位,深刻把握高等教育的本质。

伴随人类文明进步的跨越,高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演进,外延和内涵不断扩展和丰富,高等教育的本质内涵也得到新的概括和界定。一是高等教育的层次多样化。除大学本科教育外,各种形式的专科教育蓬勃发展,研究生教育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二是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范式,具有独特模式,包括全日制本专科教育。职业教育。业余函授教育。自学成人教育和远程网络教育等教育样式,这些高等教育已不能用中世纪大学教育“的概念来指称了,高等教育形式的变化使得服务对象也发生变化,由英才教育“。尖子教育“演变为大众化“。普及化“高等教育。三是高等教育的性质定格化,高等教育是根据专业分工并进行系统专业训练培养专门高级人才的活动,而高等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包括技术型。应用型。研究型。学术型。由此,综合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可归纳为职业性专业教育和学术性专业教育两大类,其内涵范畴可概括为在中等教育之上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二)高等教育的时代精神。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始终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同向同行,它传统的文化背景,又扎根于现实的社会土壤,培养千百万社会需求的人才,从而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民族振兴服务。半个多世纪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使知识。技术。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当今世界著名的高新科技园区,诸如北京的中关村。台湾的新竹和日本的筑波。美国的硅谷等无一不是依托从事高等教育的大学建立和发展起来,这些高科技园区以高新技术的优势为各经济体提供经济发展动力源的同时,其成长所依赖的大学也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能力上借此得到迅速提升,拓展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并成为声名远播的国际性大学。从事高等教育的大学与高科技园区相互促进的关系,凸显了大学在未来全球产业竞争中的战略性作用,由此世界各国更加重视依托大学来提升本国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力。

在新常态下,高等教育应从国家发展的战略定位出发来思考自身的位置和角色,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迫切需要依靠教育的创新驱动来培养高层次人才,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因此,经济转型升级之日,就是一批高水平大学涌现之时,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这两个加快“,一定是互为支撑和相互促进的,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必然要以中国高等教育的升级版为基石。

二。高等教育升级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等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各国高等教育是由各具民族特色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制度范式,教育理念不仅对本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并且对他国高等教育发展也产生深刻影响。比如,坚守传统是英国高等教育理念。追求自由和崇尚多样化思想分别是德国与美国高等教育理念,这些理念在不同方面和程度都影响着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需要传承,更在于创新,德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创新,才创造柏林大学模式;美国创建当代世界最强大的高等教育系统,就是在继承德国高等教育理念。模式并与本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国情紧密结合才达成的。反观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困惑,不能不说是教育理念相对模糊造成的。高等教育历经一个多世纪的曲折发展,在教育理念上,曾经学习欧美,后又一度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念,几种不同类型的教育理念相互交织,呈现一派繁荣的乱象“,而本国自身民族特色的教育理念却相对弱化。为此,在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的今天,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进一步解放教育思想,勇于突破旧有观念的束缚,探索既能够促进高等教育自身健康发展方向,又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对人才需求的新的高等教育理念,其中既有世界经典高等教育理念的中国化解读,又有体现高等教育时代性发展特征的内容,不断凝练与创新民族文化特色的高等教育理念。

(二)高等教育中高校同质化严重。近年来,高校出现严重的同质化倾向。一是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同质化。许多高职发展路径的设计是:专升本“―升本之后招硕士―招了硕士后招博士―最终办成研究型高校,由此形成了一条道上千校一面“的特殊景观。二是本科高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被同质化。许多高校规模求大。专业求全,地矿院校不专攻地矿。农林大学不重视研究农林,某些高校还冠以政法“。理工“,在专业设置上,大都办有英语专业。计算机专业。财经与会计专业和各种艺术类专业,原有优势学科。特色专业反倒被冲淡“了,向着学科齐全的同质化方向迈进。三是不同高校教材的同质化。目前一些大学的教材雷同,都使用国内研究型名校的教材,教材很高深,但对于多数面向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不适用,不同类型的高校应具有不同类型的教材,切实遵循因材施教。

产生高校同质化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现行高校考评模式和评价标准。在评估体系标准的设定上,长期以来是按照精英教育。研究型大学的标准设定,近年虽有所改善,但仍权重于学术评价;在评价体系衡量参数中,最重要的仍是学校规模。层次和学位点数量,高校之间实际上是比高“而大“,基本上不比教“与学“,从而引导高校盲目求大求全。(三)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高等教育的使命,当前高等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模式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上过于单一,必修课过多,选修课偏少,教学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限制学生个性发展和尖子人才的脱颖而出,扼杀了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渠道。二是教学方法死板。不少高校教师习惯性地沿用刻板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注重知识灌输,学生缺乏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不强。激励机制不健全。资源分配不公,难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抹杀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造能力。三是考试制度的弊端。考试制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目前采取标准化。规范化考试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这种考试方式单一化。考试内容教材化。考试目的功利化。考试题型标准化。评分标准精量化,造成学生死记硬背,高分低能,这种评价学生的考试制度严重歪曲了素质教育的真谛。四是传统教育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依然循规蹈矩,难以改变学习惯性,缺乏创新精神。

(四)高等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高等教育重在人才培养和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系统工程,建立完备的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对于协调内外部关系。优化结构和功能。规范其行为,具有决定性意义。近年来,高等教育在体制机制的构建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高等教育制度体系不健全。高等教育制度体系存在有政策而无制度“的缺失,空白领域“较多。如教育集团化建设目标和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办学经费只停留在政策导向上,作为关键的运行保障机制等制度体系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二是体制机制操作性不强。高等教育受体制的局限,其制度建设远远滞后实际发展,在内容上缺乏创新性。前瞻性,文字表述含糊不清,导致很多机制操作性不强。如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关于民办高校合理回报的规定不能真正落实等。三是体制机制的总体效能低。目前除国民教育体制外,还存在军队系列。政党系列。教会系列等多头办学主体,条块分割,重复建设分散资源,影响办学效益提高。此外,具有强制性效力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偏少,也是高等教育制度化。机制化建设滞后的突出表现,并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开放引进社会各界参与高等教育制度的制定,转变自上而下“的制定方式,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制度的民主化建设;对已建立的高等教育制度,应保持一定的制度弹性,依据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适时调整,提高高等教育制度科学化建设进程。

三。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升级的路径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是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因此,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必须从外延式规模扩张为主转向内涵式质量提升为主的创新发展轨道。

(一)高等教育要遵循分类指导。特色发展“思路引领结构优化。调整结构是高等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要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整体战略需求出发,实行分类指导,推动特色发展,引领教育结构的优化。

1。要鼓励扩大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在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占比应达60百分号以上,主要以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为重点,通过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以建立职业教育集团的模式,充分发挥企业或社会力量的办学主体作用。深度校企结合。产教融合,与行业组织联动开发行业标准和职业标准,突出实战和应用的举措,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缓解中国制造2025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的矛盾。

2。要稳定普通本科教育的规模。普通本科教育规模在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占比应达30百分号以上,主要培养多样化规格的复合型。学术型人才为重点,突出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专业与人文并重发展,构建面向行业或地方急需的厚基础。宽领域。岗位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3。要适度从紧研究生教育规模。研究生教育规模在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占比应达10百分号以下,主要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培养方式以规模型向质量型转变;培养类型以学术学位型向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相结合转变,推进校所合作。跨学科联合培养;培养模式以重知识向知识与创新能力培养并重转变。

(二)高等教育要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培养方式转变。高等教育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最终目标,高校要紧紧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心,理顺各方面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机制。

1。把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作为办学前提。传统教育的人才观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即传道授业解惑“,现代教育以知识为基础,培养目标是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具有国际思维视野面向现代化。经济全球化和把握未来发展趋势的人才。高校要摒弃旧有的单纯追求学生数量。学校规模的做法,真正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遵循系统培养。终身学习。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的新人才观;摒弃唯考试评价。唯分数论的观念,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创新。创造为评价标准,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检验标准的新人才观。

2。把深化教学改革作为主要抓手。高校在教学内容改革创新上,各学科专业要将国内国际最新研究进展。反映实践最新经验作为授课内容;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上,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讨论式。交互式。现代互联网+教学“等模式,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以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管理机制改革上,建立高校间互聘教师。互选课程。互认学分。选学自主。弹性学制的长效机制;在科研与教学关系上,改进教师科研评价对人才培养的权重,确保教师以教学为中心,建构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

3。把建构育人机制作为重要突破口。高校要推行开放式办学,充分将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创立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要推行卓越计划“,在相关重点学科专业领域,大力开展与国际名校间的育人协同机制;要提升教学。科研。人才三位一体“的创新机制,将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要素深度融合,锻炼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批优秀创新团队,产出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4。把评价人才质量体系作为重要保障。首先,建构多元化评价主体,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同类同级高校。行业或企业等多元主体;其次,建构教学质量多元化评估方式,有院校自评。地方教育部门审核评估。社会组织办学水平综合认可评估等多元评估方式。评估制度体系注重考察高校人才培养对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考察高校人。财。物等资源配置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考察高校对科技。人文创新的贡献度,考察高校学生。家长。社会对培养人才质量的满意度,根据四个比度“真正建立优胜劣汰。关停并转的激励机制。

(三)高等院校要按照现代大学制度“模式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中国高等教育新教改的突破口“,重点应放在高等院校去行政化“,最终走向法人化“。

1。从事高等教育的大学由教育家或职业经理人管理。高校中管理者的身份都应从干部“转型为职业管理者,改变高校以行政管理为主的模式为企业性质的教育集团,把竞争机制引入高校,确立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并强化教师学术管理权力的地位,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办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政府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与职能转变。政府在高等教育活动中扮演监管者。出资者。调控者三种角色。作为监管者其职能是依据教育法律对违规高校予以督查。惩罚;作为出资者其责任是推进教育公平,通过设立各种奖学金。助学金,资助天文。数学。考古。地质。语言。历史和国学等回报率不高但社会必需的专业;作为调控者要从战略上布局协调,促进公立高校在不同区域的均衡发展。

3。高校实行法人治理结构。任何高校都要制定章程并依据章程建立独立的教育法人实体,实行以校董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校董会由出资人。教师代表组成,负责制度建设。战略规划和管理层的任命,管理层以校长为核心负责学校日常运营。高校应将出资人。管理人。教授都纳入法人治理结构之中,建立政府监督。出资人或管理人办学。教授治学的健康良性互动轨道。

(四)高等教育发展要推动公共财政与市场互补关系优化资源配置。近年来,教育体制改革过程引发了公共政策中政府职责的大讨论。公众对教育体制改革的总体评价尽管提出多样的尖锐意见,但政府对教育事业总体投入相对不足却是共识。

1。发展高等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增加教育经费投入。近年来公共教育经费总量按照全国GDP4百分号以上规模增长,但流入普通本科高校的占比很大,而有限的公共教育财政对职业教育的经费配比相对较低,这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更不利于教育公平的推进。为此,必须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促其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其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充足的高技能人力资源。

2。打破教育行政化体制是新教改的重要任务之一。政府作为监管者。出资者和调控者,必须转变职能,实现教育经费分配体制的转型。一方面,政府依据高校教师规模和招生人数,设定统一的最高学费额。最低助学金额标准给付基本的教育基金,并实行有效监管,杜绝腐败;另一方面,高校必须培育并具备自主筹资能力或投资能力,将校内科研成果资源通过市场行为转化为教育资源,或放开民间资本捐资。参股高校形成发展基金,充分重视并利用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促进教育公共财政与市场资源的优势互补。

创新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改革探析

创新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改革探析【6135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958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