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洧效途径与模式研究【2988字】

时间:2023-04-15 08:21来源:毕业论文
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洧效途径与模式研究【2988字】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刘启,助教,荆州理工职业人文与社会科学系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刘启,助教,荆州理工职业人文与社会科学系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0-220-02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法律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论文网体素质,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作为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应该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便开始了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随着新的课程方案的出台,当前的法制教育在师资队伍。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发展,所以有必要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模式进行新的探索。

一。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整体法律素质不高

原来,高校法制教育课程主要是法律基础课程,经过改革,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合为一门课程,形成新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新的课程方案出台以后,对担任该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的素质要求提高了,该课程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法学专业知识。但在现实中,担任该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往往仍然是原来的德育教师,他们中大部分人主要专修思想道德修养,受过专业法学教育的为数不多,他们的法制教育教学水平在总体上可能逊色于其他专业教师,导致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受到制约。法律知识无法讲透,法律专业术语解释得不够精准,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如果学生提出与法律相关的问题,部分教师往往无法给予学生准确的答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受到制约,限制了法制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法治观念的培养,影响了法制教育的实效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所谓法律素质“,是指人们认识上。行为上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法律知识―法律意识―用法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三项基本要素。可见,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除了要传授大学生法律知识,还要帮助大学生培养法治观念,树立法律信仰,从而使大学生将法律知识和法律信仰外化为守法。用法。护法的行为。

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传授法律知识,而不注重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养,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法律知识,因为畏惧法律而学法。守法,而不是出于对法律的信仰而学法。守法。

(三)传统的教学方式较单一,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教材篇幅和课时的限制,目前部分高校的法制教育仍采取传统的方式,即在课堂上只注重灌输课本知识,而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忽视了课外的实践教学,这种单一的教育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对基础课缺乏热情和兴趣,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影响了法制教育的实效。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往往只关注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课程,如专业课。英语课。对基础课则不够重视,有些大学生认为基础课不是主课,学不学无所谓,只要考试过关就行。正是由于这种偏见,所以在基础课课堂上,经常能见到学生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如复习其它课程。做课外作业。阅读课外杂志。甚至是补足睡眠时间,认真听课的学生很少。很多学生往往到了考试前几天才开始复习,只求平安过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是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所以,大学生对法制教育不够重视是影响法制教育实效的重要原因。

(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目前,高校的法制教育主要依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来完成。从教材内容含量来看,法制教育在形式上有弱化趋向,这为法制教育目标的实现增加了难度,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课程内容多而课时有限,所以教师在教学时,有时只能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而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往往因课时限制而无法进行。其效果是大学生只了解了法律的基本概貌,能够知法,却不懂法,更不知道如何用法,至于培养法治观念,树立法律信仰更是难上加难。

(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随着几十年的法制建设,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执法工作不断加强,司法状况有所改善。然而,国家机构的执法力度仍然有所欠缺,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司法腐败现象。在信息时代,大学生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和知识,一些执法不公。司法腐败的现象也被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报道和转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法律的看法,大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有时不能理智地看待某些事情,这些负面报道使大学生对法律产生了不信任,甚至对法律失去了信心。所以,当前社会中的行政腐败现象。司法腐败现象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冲击也是影响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的原因之一。

三。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模式

(一)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素质,优化师资队伍

前面已述,有些高校的基础课教师往往是由德育教师担任,而没有专职的法制教师授课。若没有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法制教育工作难以取得成效,进展缓慢。因此,高校应当优化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法律知识以及法律精神,从而保障法制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为一名高校法制教育专职教师,要了解法制教育的目标,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教学方法的完善,以及注重自身法律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二)改变目前单一的法制教育形式,实现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是主要依托基础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但由于基础课“内容的深度。课时等方面的局限性,所以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开拓其它的教育形式,来弥补基础课的不足。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法制宣传片。开设法律选修课。组织法律咨询。设置法制教育宣传栏,通过校园广播。校报。讲座等多渠道宣传法律知识,营造浓厚的法制文化环境。

(三)完善教学模式和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目前,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仍然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授课老师应该注重完善教学模式和方法,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除了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外,教师还应注重对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革,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1。将课堂教学方式从单向灌输方式转变为灌输方式和启发方式相结合。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增加互动环节,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3。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案例教学法由案例。问题。分析。结论四个部分组成,最大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因此,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利用案例向学生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法律精神。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到法律课的枯燥和难懂了。

4。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在很多学校引入了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音融为一体,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模式研究

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洧效途径与模式研究【2988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975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