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音乐教育生活化
因此,走进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已经势在必行。作为一线音乐教师,我们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方法,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出音乐教学内容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论文网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社会生活融合在音乐教学当中,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他们终生喜爱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音乐教育对音乐兴趣培养的关注,必将带来音乐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革新与变化。诸如改革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知识的倾向,加强音乐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被动模仿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多种音乐学习活动;改革教学评价过分偏重知识。强调选拔的倾向,建立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等等。走向社会生活的音乐教学,通过学生对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一定会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体验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便成了学生精神的家园,音乐将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一部分。
一。音乐教学生活化与传统模式对比
通过音乐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笔者认为,同样的内容如以不同的方式授课,对学生的音乐接受力及音乐素养的培养,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呆板地将音乐教学内容作为一项工作任务派发给学生,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接受积极性方面有所缺失,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对音乐感知能力等因素的考虑,致使音乐课成了学习的负担,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生活化教学在音乐授课方式上有很大的伸缩性与变通性,能根据学生对音乐课。对生活的兴趣。爱好等因素灵活地开展日常教学,同时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因素。对音乐的需求因素与音乐课程内容进行了融合,既调动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又充分发挥了他们在生活中对音乐元素的捕捉能力,使音乐课堂变成了轻松。愉快的代名词,既学到了音乐知识又陶冶了艺术情操。这两种音乐教学方式均有长足之处。例如传统模式极大地照顾到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及低龄儿童对少儿歌曲的需求意识,而生活化教学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规范,过于接近生活,等等。因此,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小学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愉悦的课堂环境中传授音乐知识,陶冶艺术情操。
二。学生对生活化音乐的需求
日常谈论的音乐常常被人们作为一个单一的艺术支系加以讨论,忽视了音乐作为一个日常生活元素客观存在的事实。然而在音乐教学生活化研究过程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面对形形色色的生活元素影响所表现出的好奇与音乐需求意识并存。在面对当今社会充斥的流行音乐。各色艺术培训机构的引导及家人在音乐等艺术学习方面的要求时,我们的学生只能无奈地选择盲从。而在音乐课堂上学习儿童音乐。乐理知识时,从那童趣盎然的眼神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对音乐有一种强烈的潜意识层次的需求与渴望。在低年级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过于强调那些客观存在的事物,却忽视了那隐含的也是最重要的童真。生活化研究就是要在音乐教学中掺杂生活元素,也是在生活中发现音乐元素,培养低龄儿童对音乐的感知,发现在生活中那些无处不在的童真与音乐,归还那本该属于他们的童真天地与音乐殿堂。
三。音乐教学中与生活的结合
1。节奏教学
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好比是骨骼。并且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根据这一理论,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语言节奏。动作节奏的训练。在练习时,把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法与生活相关的因素穿插起来,克服单纯节奏训练的单调。乏味之弊端,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不仅学得快,而且记得牢,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如在教节奏时,把二分音符。节奏比作爷爷走路,四分音符。比作爸爸走路,八分音符。节奏比作学生走路。老师讲:看!大路上来了一位老爷爷!“这时全班学生就拍打×―“这一节奏。边拍边讲:走哦,走哦!“老师讲:小红的爸爸是一位年轻的解放军,你们看,他走路多精神啊!“学生就拍打×ד节奏,边拍边讲:走。走!“老师讲:瞧!小红高高兴兴地放学回家了!“学生就拍打跑跑“节奏,在这三部的基础上,老师又讲:老爷爷。小红的爸爸。小红走到一起来啦!“这三种节奏由三组同学同时拍打,这种在走走。拍拍。讲讲。玩玩中使三种节奏合在一起很快地掌握了。为今后学习多声部合唱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欣赏教学中与生活的结合
例如,听音乐演角色游戏。我们可以根据教材设置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在设置的情绪及情景背景下,引导学生与自身结合,想想生活中自己听到这些音乐后会有怎样的形式表达,让学生学会在音乐伴奏的形式下做游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欣赏可爱的动物后,学生扮演森林里面的小动物们,边听音乐边自编动作,一会儿扮演着凶猛的狮子,一会儿变成了活泼可爱的小兔子。他们注意倾听着每一片段音乐,使自己的动作符合音乐的性质。节拍。节奏。速度。力度,使学生获得的音乐表象更丰富,同时培养了学生对多种性质音乐的初步概念。欣赏完口哨与小狗后,让学生扮演小狗,带小狗跑学小狗叫,模仿口哨声,营造一起散步。跪步的情景。四。在研究中提升生活化音乐素养
音乐生活化是融音乐与生活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音乐教育中最易为儿童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儿童乐感和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具备了将音乐听觉表象付诸行动的功能,让儿童从音乐中来,即感受音乐(听音乐);到音乐中去,即表现音乐(音乐生活化);再回到音乐中去,即完成音乐教学的目标(掌握音乐)。对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研究工作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总结并开展音乐教学实践加以验证,同时进行必要的音乐理论知识学习增强各人的音乐素养及音乐教学技巧,最大限度地做好音乐教学工作。在落实音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看到现在小学生对音乐。对生活有强烈的求知欲,要善于捕捉这种细节并在音乐教学中加以运用,并通过对日常生活点滴的细心观察发现那些藏起来“的音乐元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音乐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教委组织开展的音乐教学交流学习活动,在互相探讨中学习。在观摩学习中进步,提高个人的教学业务能力,以此更好地胜任音乐教学工作。
总之,开展音乐教学与社会实践生活互融活动,开发研究音乐教学与社会实践生活互融的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达到在有限的课时内认识音乐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了解音乐与文化的关系。深入寻求艺术教育与人文活动。地区文化认同与多元化。物质环境与精神世界等两类以上事物间的联系点,从而开发出具有丰富性。关联性和严密性特征的音乐课程资源。使学生获得基本的音乐知识技能,以及音乐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音乐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音乐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学生通过音乐与日常生活的连接,丰富自己的艺术体验和感受,提高艺术感知能力,学会用艺术的眼光感受生活,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生活。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如何实现音乐教育生活化
如何实现音乐教育生活化【3035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3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