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打造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品牌之探索【4720字】

时间:2023-04-15 08:37来源:毕业论文
打造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品牌之探索【4720字】

打造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品牌之探索

中图分类号:S863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34-0


打造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品牌之探索

中图分类号:S863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34-02

重庆自然博物主要职责是收藏展览自然历史遗物,弘扬民族文化;自然历史遗物收藏。展示。研究;普及。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一直以来,该馆牢记社论文网会职责,扩大科普服务,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利用馆藏。人才优势及长期面向社会开展科普宣传工作的丰富经验,以野生动物巡展“。环球自然日“。博物馆日“。爱鸟周“等品牌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争做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1科普资源情况

1。1藏品资源

重庆自然博物馆现有藏品11万余件,涵盖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旧石器。地质矿产。岩石。土壤等八大学科,其系统收藏的西部地区丰富多样的脊椎动物标本为该馆藏品主要特色之一,在同类博物馆中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此外,国际著名慈善家肯尼斯?贝林已与博物馆签订了野生动物捐赠备忘录,拟向重庆自然博物馆捐赠数以百计的世界珍稀动物标本,共同建设世界一流的野生动物展厅――贝林厅。

1。2场馆条件

重庆自然博物馆北碚陈列馆(该处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西部科旧址“),占地面积18704m2,展厅面积2。815m2,设有脊椎动物。古生物进化。恐龙世界三个基本陈列。正在建设中的新馆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新城,占地面积总用地面积122815。4m2,建筑面积30842m2,展区总面积达16698m2,建成后场馆体量及有效使用面积在同类博物馆中列全国第一。

1。3展览资源

老馆设有脊椎动物。古生物进化。恐龙世界三个基本陈列。其中,脊椎动物陈列主要展出西部地区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以及西部的珍稀动物,如中华鲟。大熊猫。金丝猴等多种动物。新馆拟开设地球奥秘。生命激流。恐龙世界。生物万象。生态家园。西部富源。山水都市7大板块,围绕地球?生物?人类“总主题,取材自然标本及其保存环境的研究成果,构建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趣味性俱强的自然陈列。

1。4人才资源

重庆自然博物馆现有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70名。其中专业技术岗位46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14人占21百分号(其中博士4人占6百分号);本科40人占60百分号;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11人(其中正高4人),中级16人,初级20人,专业人员占总人数的72百分号。

此外,重庆自然博物馆利用高校资源,与西南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三自社“。作孚学社“等学生社团合作,建立了一支稳定科普志愿者队伍,常年保持60人以上。

2科普工作探索及成果

2。1拓展科普渠道,打造科普展览精品

(1)以高质量的科普展览为核心,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是送展览出馆门。先后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大都会广场。重庆科技馆等多次举办恐龙展览及非洲动物展览,送展览到涪陵。綦江。铜梁。永川。黔江等区县,观众约700万人次。二是送展览去市外。先后在广州。佛山。厦门。乌鲁木齐。宁波。杭州。遵义等城市举办生物进化科普展,观众约400万人次。三是送展览去境外。先后在日本。美国。法国。荷兰。韩国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举办各类展览,接待海外观众约600万人次。

(2)实现了动植物标本出境展览零的突破。为宣传中国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先后策划了神州生态―中国动植物标本展。动物奥秘展在香港。韩国展出。旨在带领观众更深入地认识中国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同时宣传中国政府在生态研究。保护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累计接待观众近百万人次。其中,神州生态―中国动植物标本展在重庆市2008-2009年度博物馆优秀展览项目评比中获得了最高奖的殊荣。

(3)开启了本市最大规模的野生动物标本展览。2013年,重庆自然博物馆利用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捐赠的146件非洲珍稀野生动物标本及28件土著人生活用品,与重庆科技馆共同举办了大型野生动物标本展非洲动物探秘,展出包括非洲象。长颈鹿。非洲狮。河马。白纹牛羚。阿拉伯狒狒。青腹绿猴等标本,其中更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标本12种32件,为市民打开探索非洲人文奇观的窗口,了解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之谜。

2。2依托科普品牌活动,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活动

(1)环球自然日活动“注重原创,打造品牌。为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2013年承办了由环球教健康与教育基金会发起的环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活动“。通过对角马的迁徙“。藏羚羊与青藏铁路“。拯救江豚“等科普故事选题研究。创作,讲述动物。植物和人类的伟大迁移“故事,增强学生们了对濒危动物的了解和保护意识。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唯一参赛城市,获得了参赛队伍最多。获奖最多的骄人成绩(在全球总决赛中获得3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和8个三等奖)。活动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

(2)爱鸟周活动“多措并举,成绩显著。一是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打造科普夏令营“。双休生态游“。观鸟“等户外生态科普休闲活动,普及自然科学知识。二是与西南大学。朝阳中学联合开展了魅力中国,灵韵山水“演讲比赛及征文比赛,辅导志愿者学习鸟类识别知识。增强爱鸟护鸟意识。三是与重庆时报联手开展全市小学生兴趣班走进科技场馆“活动,并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渠道进行活动的前期宣传。后期专题报道及在论坛发贴。在全市形成了保护野生动物。共建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3)国际博物馆日“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一是在人民广场举办建设市民喜爱的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型图片展,并开展生态保护调查问卷活动。二是举办与专家同行,与野生动物对话“专题讲座活动。三是配合重庆文化遗产月“在巴国城开展博物馆日主题宣传活动“。四是开展蝴蝶标本进校园,伸出双手献爱心“科普活动,为北碚区特殊学校捐建自然科普园“1个,捐出古生物化石模型及动物标本57件。有效促进了公众对科普教育事业的参与了解,增强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和热爱。

(4)全国科普日活动“多方合作,反响良好。一是创建惠宇大讲堂“,举办野生动物保护专题讲座,树立公众良好的生态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行为。二是联合朝阳街道举办我爱博物馆“知识问答活动,提高全民参与生态保护。建设美丽重庆的积极性。三是配合学校开展校外教育工作,搭建自然课堂“,开展户外观察与实践等活动,使博物馆成为其固定的科普实践基地,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

2。3紧扣野生动物保护热点问题,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工作

(1)开展针对性的社区服务“。科普下乡“活动。一是联合社区实施社区科普惠民“计划,以科普长廊。有奖知识互动问答。科普展板等形式,普及野生动物资源。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等科学知识。二是积极响应党和政府送展览下乡“送科普下乡“的号召,先后策划推出了会飞的花朵。低碳家庭。身边的昆虫。身边的鸟类等特色小型展览。年均制作展板15块,悬挂横幅8条,发放宣传单150份,发放宣传礼品1000份,接受咨询群众5000人。全方位。多角度。大视野地呈现了中国政府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行动,为政府部门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2)成功举办标本制作培训班“。科学地收藏。保护。利用现有的动物标本是动物科学研究和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市林业局的指导下,博物馆成功举办了动物标本现代剥制技术培训班“,并邀请全国从事生物教学。动物研究。动物科普教育。雕塑艺术。自然保护区及自然博物馆等与动物标本制作相关人员参加免费培训。同时,邀请国际著名动物标本制作大师艾瑞克。格兰奎斯特(EirikGranqvist)教授亲身传授鸟类。鱼类。两栖爬行类和小型。大型哺乳动物的最新制作方法。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培养了一批掌握现代动物标本制作工艺和技术的人才,为动物标本收藏。保护。研究做出一定贡献。

2。4加强馆校密切合作,扎实开展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工作

(1)送展览。送讲座到校园。积极推进科普与教育联姻,让博物馆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先后在巴蜀中学。南开中学。西师附中。珊瑚小学等学校举办小型动物标本模型制作观摩活动“,开放的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等科普系列展览60余场。此外,举办大自然的精灵―蝴蝶研究的乐趣。二氧化碳与低碳等生动有趣却内涵丰富的生态系列讲座30余场。年均受众约5万人以上。通过展览。讲座介绍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成果。宣传生态建设,在全市各高。中小学校形成了保护野生动物。共建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2)建立校外科普辅导团。利用本馆人才资源,与重庆一中合作建立校外科普辅导团,开展生态保护青少年教育及实践活动,并带领学生参加27届全市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我馆专业人员指导高中组学生撰写的4篇课题论文均获大赛一等奖,并获得全国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的参赛资格,其中两篇论文还取得了参加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评选活动的申报资格。

(3)积极开展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研究。在中国科协。市生态学会的指导和资助下,协助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工作。目前正与西师附中。朝阳小学。蔡家小学等校实施常见园林植物识别。缙云山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缙云山野生灵芝和茅膏菜的人工培养。生物多样性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等校本课程研发计划。

2。5利用社会科普资源,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工作

(1)共建教育基地。先后与西南大学。涪陵师范。兼善中学。朝阳小学等20余所大。中。小学建立合作机制,推进科普工作,利用各大。中。小院校资源,扩大义务讲解员和志愿者服务队伍,使学生成为普及动物保护。宣传生态环保知识的有生力量。近年来,先后开展了云中漫步“自然导赏员培训。自然日记专栏。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等社教活动。

(2)开发科普互动项目。一是与北碚区旅游局。缙云山自然保护区联合联手打造了北碚文化之旅“。北碚抗战文化旅游“等旅游线路,进一步实现了科普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二是与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教委联合开展山里孩子有梦想“课堂启动活动,2013年被市委宣传部授予梦想课堂优秀单位“称号。

(3)与同行业博物馆其他科普单位建立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先后与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中国地质博物馆。NovaScotia自然爱好者联盟。英国威尔士国家博物馆等机构建立馆际友好合作关系,在人员培训。信息交换。专家指导。展品交流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并初步达成科普合作意向,为促进馆际交流合作,共享科普资源,提升科普人员的专业水准及科普能力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3近期发展规划

3。1推进新馆建设,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一是围绕科普基地建设要求,充实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展示内容,推出高质量的科普陈列。二是加强信息化。自动化建设,收藏。展示。科研。安防技术装备全面提档升级。三是加强新馆园区建设,完善展示体验项目。配套服务项目,科普基础设施的整体服务能力大幅度增强。

3。2实施人才强馆“战略,建设创新型科普基地

通过引进学术技术带头人,招聘充实技术能手,优化完善科普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建立一支适应博物馆事业发展需要。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科普队伍。确保岗位培训合格率达到100百分号,注册志愿者达志愿者总数的50百分号,在职职工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达85百分号以上。

3。3有效整合科普资源,提升科研。科普及公众服务能力

一是依托新馆设立重点实验室,搭建动物研究。标本制作研究基地等研发平台,加强学术研究和经验交流,提升研发能力。二是强化生态的内容和特色,多挂牌,充分利用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优势,与学校。企业。政府事业等单位建立联合机制,共享。优化科普资源,争取政策和经费支持,提升服务能力。三是加强科研项目的转换,做好旅游开发。产品开发,创建品牌,着力提高综合社会经济效益。形成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长效发展的新型博物馆。

打造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品牌之探索

打造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品牌之探索【4720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992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