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反思与建构當代教育科學研究【3337字】

时间:2023-04-16 08:12来源:毕业论文
反思与建构當代教育科學研究【3337字】

反思与建构当代教育科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8-


反思与建构当代教育科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8-0014-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8-007

[本刊网址]htt论文网p://www。hbxb。net

一。教育研究概说

(一)人类探索教育的阶段

虽然五大洲的人类早在很早时候就开始对后辈及族人展开了教育活动,但是通过研究“(research)来对教育对象。活动进行确证知识对于19世纪下半叶之前的人类来说仍是相当陌生的事情。现代意义上的教育研究肇始于实验心理学影响与推动的儿童研究运动“,人类探索教育的历程主要经过了依据经验。习俗与传统时期,遵循直觉。教条与权威时期,

借助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时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研究时期。

(二)教育研究的意义及性质

借助于科学方法,教育研究可以系统地描述并测量实在。它比个人经验。信仰更能有效地作为知识的来源。针对教育研究的意义,决策者们更期望通过教育研究来让教育领域取得大幅度进步并及时扩散其最新研究成果,通过教育研究为教育实践建立可靠的知识,通过教育研究的结论来为教育决策者制定政策以供参考。教育中的问题较为零散,个别研究只能孤立地收集。积累某些零散的资料,而不能整体上完整地建构教育图景。因此从性质上就注定了教育研究需要借助于多学科理论。概念与原理。

二。现代教育研究的基础

(一)教育研究基础“的特性

教育研究的基础具有根本性,基础“乃建构学问之本。但很少有人关注教育研究的基础“问题:一方面由于18。19世纪自然科学的长足发展,强调一切有价值的学问都是符合科学的,故教育的科学学问一开始就受制于自然科学;另一方面,教育研究至今仍处于混沌状态,并无统一的核心问题研究,理论的纷繁复杂及功利趋向导致不少研究者忙着开辟新领域。

(二)现代教育研究基础中的二元对立: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二元对立是教育研究基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前我们对于教育研究基础的探索,不应回避其交锋的问题及见解,而是更应该要去了解其争论的焦点。

在本体论意义上有两种相异的观点:人文主义者强调教育规律具有客观性且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不应对教育科学持狭隘观点,教育过程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逻辑与规律,

从认识论意义的角度,同样存在两种相反的说法:教育科学是对教育价值进行判断的学科,因而具有价值性“;教育科学是关于教育事实问题的科学,因此具有价值中立“的判断。[2]教育研究界也存在着价值“与事实“之争,它们的争论焦点在于教育科学的独特认识逻辑。科学主义者赞成教育科学研究的结果应该是中立性的,它排斥人们的主观态度。

(三)现代教育研究基础中的几个重大问题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虽然针对教育研究的基础论点不同,但它们都认可教育研究是有基础的。在界定教育研究基础前,有必要探讨现代教育研究基础中的几个重大问题:

1。教育研究是否能构成独立。统一的基础

独立“并不代表孤立,统一“也非单一。教育世界探寻的共同对象基础是教育中的事实世界“和现实世界“。这两个世界应该是相互存在,彼此交融的,其所构成的世界应该是可以描述教育事实并可阐发意义。价值的。层次论“哲学观点,现代教育研究应该要摒弃二元对立“的观点,视教育为多层面的。非均质的经验。概念与实践。

2。现代教育研究应该以什么为基础

长期以来,学者们惯于将学科“作为教研的基础,但是这也导致了许多混乱的发生。本来人们想通过多学科的参与来对教育事实。现象做出深刻。明晰的理解,但是由于不同学科间森严的壁垒导致人们无法针对同一话题做出集中性探讨。教育研究的第一基础是教育研究自身,研究问题应从实践中得,研究结果也终要回到实践中去。即研究的结晶通过思想来阐发,而思想又孕育于教育实践。教育研究的第二基础是观念和方法,观念和方法一方面离不开每个学科,另一方面它们又具有跨学科性。以它们为教育研究的基础体现了教育的完整性。现代教育研究的基础应该表述为实践一观念一方法“。

3。教育研究在当代条件下形成独立基础的时代必然性因素

首先是学校教育实践新格局的产生,学校由社会的附庸转变为社会上新思想。新理念的诞生地和传播者;其次是非学校化教育力量的快速发展,终身教育理念突破了学校樊篱,传统时间观的教育由阶段论变成了完整过程论;再次,现代教育实现了自我组织。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能力和机制。今天的教育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故教育研究不可能始终处于边陲地位“,教育研是教育实践的准备。

三。现代复杂性系统科学对教育科学方法论的变革影响

(一)现代复杂性系统科学的研究领域

现代复杂性系统科学指的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系统理论及系统科学,包括一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工程等学科。人类的认识水平始终是与科技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的。按组织性和复杂性的分类标准来看,人类科学要研究的主要是四类领域:系统科学。混沌科学。概论系统和自然科学。

(二)现代复杂性科学系统科学的方法论GM现代复杂性系统可以从多层次上进行研究,这儿主要从系统论角度探讨科学方法论的GM。系统论主张打破人们普遍接受的框架,要求科学思维的转向。该GM的性质是用整体论的模式代替原子论的分析思维模式,但是这种代替非全盘否定,而是一种补充。发展和超越。

(三)现代复杂性系统科学思想融入教育科学方法论

现代复杂性系统科学作为一门科学群,对教育科学方法论变革产生了促进性影响:

1。系统思维与教育科学思维的GM

思维方式决定了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科学发展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思维发展史。随着原子论分析思维模式在各科学领域的溃败,科学注意的中心开始转向严谨精细的整体论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系统思维。系统思维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教育科学开始从针对个别对象性思维向对象系统思维转向;教育科学思维领域开始生成了系统整体思维。全方位立体思维。系统综合思维和开放式思维。

2。系统科学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应用

系统科学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是一次教育观念和方法上的GM。贝塔朗菲及众多系统论学者均赞同系统功能原理:整体功能大于孤立部分功能的总和。教育研究及教育实践活动从内在本性上来说均是系统,故该系统完全可以根据系统方法原理的精髓,在其进行系统优化的时候呈现整体大于部分“的状态。教育科学与教育实践的功能可分为元功能“。加功能“和构功能“三个层次。其中构功能“,即各部分按有序组合构成系统时所展示出的功能,系统科学方法应用于教育科学研究追求的是构功能,实现系统质。

四。教育研究方法论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一)教育研究中的形式与本质之争

形式与本质的矛盾乃是由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争挑起,它贯穿了社会学。经济学。文学等所有科学领域,故教育研究领域亦不能幸免。20世纪初以桑代克。博比特等为代表的学者主张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教育问题,倡导用精确的科学方法“来处理搜集到的教育研究问题,鼓励教育研究者养成归纳研究习惯和形成统计逻辑学的思维;然而,20世纪集大成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却是靠流行的哲学方法“取得,如以进步主义。结构主义。要素主义等为例。

(二)教育研究方法论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传统

教育隶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故教育研究方法论摆脱不了社会科学研究的两大传统:英美流行的科学主义“和欧洲大陆盛行的人文主义“。[3]科学主义极力反对神学和形而上学,倡导将经验自然科学方法作为社会科学的方法;人文主义认为其与科学主义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试图说明而后者则是理解,它反对科学主义的方法论一元论,主张社会历史科学更适宜于用个别的方法“(理解。移情或直觉的概念与实践)来研究个别东西。

(三)人文性角度看待教育研究方法论

当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问题内在地与教育活动本体论及教育实践方法论放在一起时,强大的人文精神就会体现出把握与改造教育的能力。教育研究方法论非纯粹的。客观上求是“的问题,同时它也强调价值“。科学研究要从二元对立“走向融会贯通“,应从综合层面看待完整的教育图景。在思维方式层面,我们要用双面神思维“取代二元对立思维“。针对教育研究方法论,我们应趋向于多元论“:科学必具有社会性,应用研究的结果评价标准不可能做到纯粹客观,其必然受到社会利益的左右;教育研究亦存在劳动分工的性质,理性的意蕴必然也是多元的;教育研究内部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科学家。科学家共同体动机的影响而处于竞争状态。

反思与建构当代教育科学研究

反思与建构當代教育科學研究【3337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007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