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互联网教育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2548字】

时间:2023-04-18 22:57来源:毕业论文
互联网教育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2548字】

互联网+教育: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P3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6)21-152-2

<

互联网+教育: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P3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6)21-152-2

0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日臻成熟。互联网+“这个概念就是在这个大趋势下应运而生。互联网+“总的来论文网说,就是综合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优势,让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因为互联网具有多种优势,如信息载体多元性,传播信息资源快捷性。信息交流互动性及信息交流共享性等,考虑到互联网本身的优势再结合网民规模极速增长的这个现实,将互联网与教育行业相融合是大势所趋。而要使知识在网络两端有效地转移,我们急需探索在互联网环境下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1知识转移的内涵

Holtham解释知识转移其实是一种沟通的过程。知识不像商品一样可以自由传递,学习知识的时候,即知识转移时,必须有重建的行为,而且要具备应有知识,才能完成转移。可以看出,知识转移是一个完整的。从源头到归宿的过程。而要在网络的两端完成这样的一次有效地沟通,需要考虑四个主要环节的影响:信息发出方。信息接收方。知识本身。互联网特质(即转移的渠道)。

2互联网环境下影响知识转移的因素

2。1知识本身

英国波兰尼(Polanyi)从认识论的角度,阐释了知识的两个主要类型: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指的是能明确表达的知识“,即可以用图表。文字。公式。手势语等形式化符号进行编码,并通过语言。书籍。数据库。说明书。规章制度等形式传播;显性知识利用信息技术的编码,可以有效地提高显性知识转移的效率。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相对与显性知识,指的是难以清晰地表述和有效的转移的知识,这类知识通常表现为个人经验。价值观。洞察力。心智模式和组织文化等形式。隐性知识由于其默会性。个体性。非理性。情境性等的特点,通过个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更能实现其转移效率。由此可知,所转移知识的性质不同,知识转移的方式和效果也大不相同。归纳来说,Kogut和Zander提出5个知识特性“:知识的可成文性(codifiability),知识的可教导性teachability),知识的复杂性(complexity)系统依赖性(systemdependence)和产品可观察性(productobservability)。

2。2信息的发出方

知识转移的发生,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信息发送方具有愿意共享的知识意愿和一定的表述能力。知识转移的效果直接取决于知识发送方与他人共享知识的意愿程度和投入程度。因为隐性知识因其自身的难以利用信息技术编码和表达,所以在转移内隐知识的时候,知识发送方还需要投入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并尝试利用图表。文。声。像的表现形式将内隐的知识编码表现出来让别人理解和接受。知识发送者对知识的正确表述能力对接受者理解和掌握知识产生一定影响。

2。3信息的接收方

为保障知识转移的高效性,信息的接收方也得作出努力,需要增强接受知识的意愿和培养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张海涛,吴艳玲在研究中提到知识势能差“这个概念。什么是知识势能差?简单来说,如果一个人对某一特定知识领域中的知识一无所知,那他的知识势能我们可以假设为0。而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他对该领域的知识了解得越来越透彻,那么他的知识势能被认为是会越来越高的,我们可以假设为一个大于0的数值。通过数值,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两者的知识势能差。在某特定的知识领域中,信息发出方与信息接受方的存在知识势能差,这样的知识传播特质才能促进知识的有效转移。当然,对于信息接受方而言,仅仅具有接受知识的意愿还不能很好的掌握知识,还需要培养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这就需要信息接收方的不断学习和充实自我。

2。4互联网特质(即渠道特点)

2。4。1互联网环境的准确性

知识转移的发生必然寄寓于一定的媒介和传递通道。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个性化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设备的出现,有效解决了知识转移过程中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互联网特质,知识转移通道有自身的特点。首先,互联网环境下的准确性的认知。人们普遍认为互联网环境中提供的知识是难以辨别其真实性的。因为这类知识区分于传统的图书。期刊和报纸等媒介中提供的严格把关的知识。但事实证明某些网络知识库却能为我们提供准确和可靠的知识。例如百度百科,百度百科为维持知识的准确性,通过可查证性和来源充分性来整理词条来对抗因为内容开放带来的对内容可靠性的质疑。

2。4。2互联网环境的联结强度

互联网是一个相对虚拟的世界。只要拥有设备,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自由地寻找资料。但互联网的虚拟性对于知识转移是把双刃剑,它的优势和劣势都相对明显。Ashford Humphrey在研究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他们认为稳固的信任关系能有效地避免信息专递过程中的曲解和消除感情障碍。而前文提到,知识转移的过程其实是知识重建的过程,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信任关系的建立以及其稳固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知识转移的效率。而互联网的虚拟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知识转移两端的联结强度。

2。4。3互联网环境的稳定性

通过纸质媒介传播的知识,不论经过多长的时间,只要我们想要查询都能通过纸媒找到。而互联网确处是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不断会有新的知识进入,相对也会有旧的知识退出。互联网环境的不稳地性就很好的解释了我们在互联网查找资源遇到的这些情况。例如,一些重要资源我们保存在收藏夹里,但时隔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再去查询会发现其被更新或无法访问网页,这些不稳定的因素给知识转移制造了障碍。网站想要留住用户,解决这一问题,就得不断地更新技术以维护好网站运行。

2。4。4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的技术问题即涉及到信息载体的问题。信息的传递需要一定的载体,并且为了保证信息传播的复合型要求,信息应该可以自由地从一种载体转换到另外一种载体。因此实现不同媒体之间的兼容性便成为在互联网环境下知识转移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其次,互联网急需对信息的处理和储存技术的深入研究,保证信息能数字化,这样我们才能将数字化的信息计算机化,顺利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

3后续研究展望

本文主要从互联网这一角度出发研究知识转移的四个环节,并一一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不过,本文的研究是主要限定影响因素的分析尤其是互联网特质的分析,没有涉及到深入层面的知识转移的内容,例如文化因素对于知识转移的影响。具体解决知识转移的方法和建议等等。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互联网影响下的知识转移显得更为重要,今后的研究可以重点将此研究放在一个具体的企业里,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得到具体的数据和模型来认证知识转移的特征和提高效率的途径。

互联网+教育: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互联网教育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2548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055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