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层次理论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a)-0174-02
1创新概念的引入
创新作为学术概念最初来自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他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函数,也就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论文网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组合引入生产系统。“从总体上看,熊彼特侧重从经济发展视角论述创新在生产中的重要意义,但是创新概念的提出为学者们进一步对创新“研究奠定了基础。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提出,创新是一个过程,是一项有组织。有系统且富有理性的工作;创新是企业家展现其创业精神的特定工具,是赋予资源一种新的能力使之成为创造财富的活动,创新本身就创造了资源。其关于创新的定义强调创新的意义和效果,认为创新需要改变现存的资源及财富创造的方式。创新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行为,人在需要和自我意识的驱动下,通过对世界的观察和学习,主动和创造性的利用自然规律,能动性的适应和改善环境,提高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效率。
创新是个综合性概念,随着社会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变化。综合考虑国内外学者观点,该文认一般将创新理解为山东大学郭世田博士的定义:即主体通过创造性行为来促进客体发展的一切活动。主体是指社会中的人,任何希望促进现有事物发展的人都可以成为创新的主体。客体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可以是知识。技术。理论。观念。体制等;创造性行为是指利用现有的资源将新事物引入旧体系或者打破旧体系的行为。
2能力层次结构和创业能力模型
在管理学上我们常常用知识。能力。素质这些词来描述人的能动属性。知识从构词上讲,强调知道,识别之意,是一种认识论,与口。言“密切相关,意指通过言语,符号,图片等方式能够编码,易于表达和传播的知识。能力一词侧重于行为动作胜任力,意指胜任某种任务的各项条件,指主体的某种动作和对客体的某种作用,其内涵是指某种动作技能,描述主体的动作或主体针对客体的动作。素质的本意是指事物的本来性质,素是本色的,质指性质,管理学上的素质一词也指素养的意思,不仅指先天的原生本质,也指后天养成的特质以及知识。
鉴于学界对于这些概念没有广为接受的标准化的界定,我们重新回归这些词的本来意义。我们用能力一词统领知识。能力。素质三个词所指,提出能力的三层次结构。表层的对事物的认知,主要用名词表示的专业知识和通识知识;中间层次的用动词表示的动作技能层,表示人的动作或人对客体的动作,这种动作技能随客体环境变化程度不同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可迁移性。环境变化越小,可迁移性越强,环境变化越大,可迁移性越弱。这种技能层具有熟能生巧的特点,练习越多实践越丰富,技能越娴熟,生产效率越高,整个社会的专业化分工便以熟能生巧“为基础。动作技能可迁移性是教育的理论根基。深层次的能力是用形容词和副词表示的主体品性和动作风格,意指人的品格。简言之,能力的三层结构包括:表层的用名词表示的知识,中间层的用动词表示的动作技能和深层的用形容词和副词表示的品格。因此教育的使命便是教授知识。锻炼技能塑造能力。培育品格。
这三层次的能力结构中(如图1所示),表层的知识层指对自身和事物的认知,包括对事物诸因素的识别和因素相互关系的理解,是一种理性的认知,表层的知识层可以分为可以编码的显性知识和难以编码言说的隐形知识,以显性知识为主,知识层是能力层的基础,缺乏知识,技能层的动作就会盲目而得不到预期的结果。能力层是人存在于相互联系事物中的相互作用表现,以知识为基础,把握和操作相关事物因素,以期望得到预期结果。品格层是人的品性和行事风格,由先天遗传和后天文化环境交互塑造而成,品格是能力的核心层,在能力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是能力的内在动机和驱动力量。
根据三层能力结构,我们认为大学生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体现,具体包括:(1)知识层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社会的通识知识以及创新理论知识,主要有大学的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和创新课程获得;(2)能力层的对一个创新项目的组织管理能力,管理能力具体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方面;(3)品格层包括强烈的价值成就动机。坚忍不拔。自信灵活等属性。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该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整合学校。企业。社会的各种资源,通过课堂。科研实训。躬身实践。指导服务等多种形式来实现。
3大学生创新教育的三级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强调: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成果。李克强总理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指出: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形态,体力加脑力,制造加创造,甚至可以开发出先进的技术乃至于所谓颠覆性的技术,中国的发展就一定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上新的台阶。创新是当下中国点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作为高校,自然在这一场创新大潮中责无旁贷。山东大学(威海)依托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这一平台,整合校内外多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创新能力三层次结构理论,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独具特色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的三级模式,即:普及性通识教育――科研立项实训演练教育――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普及创新知识,培育创新能力,锤炼创新品格,最终达到提高创新素养和创业成功率的目的。
3。1知识层的大学生创新普及性通识教育山东大学(威海)坚持通知核心课程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坚持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将创新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通识教育的实施意见,将创新创业“模块作为七个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以及创业的基本素质“,同时在学生修读规定中明确指出,学生须于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创新创业课程模块修读至少2个学分“。2014年10月,山东大学(威海)出台了关于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将实施实践创新教育,强化学生创新能力“作为该次培养方案修订。改革的重点之一,在强调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创新教育课程必修化的要求。
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知识层面,主要面向在校大学一。二年级同学,这使低年级大学生能够理智看待自身综合素质及性格特质,对未来创新活动做出理性判断和初步规划,并引导同学结合所学专业,合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使创新的概念与理念渐入人心。
3。2能力层的大学生实训演练教育―科研训练计划
为给同学们实际开展创新训练,学校出台了山东大学(威海)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鼓励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科研训练计划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推进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快构建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匹配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科研训练平台,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科研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创新的实训演练教育―科研训练计划,要求申请者必须学有余力,且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或社会实践有浓厚的兴趣和坚强的毅力,原则上以本科二。三年级为主,并配备指导老师,使同学们完整地走完一段科研训练历程,使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3。3品格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指导
经过知识层和能力层的教育和磨练,可以筛选出一部分真正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愿以及强烈成就动机的同学,这部分同学缺乏的可能只是应对挫折和把握机遇的能力,这需要进入创业大潮中迎风逐浪。而对于高校来说,需要对这部分同学打造舞台。营造环境。提供服务。一是在挑战杯。创青春“等各类全国性竞赛活动中鼓励同学们多多参与。屡创佳绩;二是开办山东大学(威海)青春创业孵化园通过资金扶持。场地支持。政策激励等方式指导。帮扶创业团队的创业实践,提供跟踪服务。使同学们真正实现创新创业从思想到市场的转变,也真正达到了创新项目扶持与创业环境育人相结合。统一培训与个别诊断相结合。业务指导与人格培育相结合的目的。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指导,主要面向立志创业的三。四年级在校生及毕业五年内的毕业生,他们创新成果突出,创业意愿强烈,能够将自身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完成市场化的转变。
能力层次理论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研究
能力层次理论的大學生创新教育研究【3296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0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