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五年制师范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一。引言
长期以来,传统德育教育模式――以大道理灌输或以更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强制管理,试图形成管理威慑“,让学生树立文明意识。养成良好行为规范的做法显然收效甚微。而近年来,五年制师范生生源素质下降,带来的不仅是学生文化成绩论文网的下滑,而且在遵守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学校教育管理效果和教学目标实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知行不一;基础文明礼仪和道德素养缺失;学习目的性和职业性不够强;文明生活习惯缺乏。自理能力差;缺乏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抵抗挫折的能力,孤僻。自私。任性。我行我素。情感脆弱。以自我为中心;遵纪守法意识较淡薄。
针对以上学生行为规范的种种表现,笔者认为,只有真正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出发,落实德育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形成学校。社会和家庭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合力,才能使德育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自律行为,以期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二。教育生态学的内涵
对于生态“,一词,辞海的解释是:指自然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动态平衡关系。
教育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与自然。社会。规范。生理及心理等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规律的科学,还是研究构成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人。教育(活动)。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教育生态系统基本规律的科学。
教育生态学把教育看做一个有机的。复杂统一的生态系统,强调教育与环境之间。教育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过程及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的关系。
依据教育生态学的观点,在学校德育教育过程中,德育教育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能动的生态系统。要切实发挥学校。社会。家庭及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尤其要发挥学校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素养层次得到提升。
三。实施五年制师范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路径
要彻底解决五年制师范生在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必须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改变传统德育教育观念,营造有利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教育氛围,形成师范学校良好的德育环境生态系统。
(一)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实现外行内化“。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育的根本在于成人“。教育过程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有效的德育教育手段,从提高师范生的人文素养入手,让学生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当做内在需要,从而自愿改变。纠正自身行为规范方面的诸多不足,使学生以更高标准和要求主动。自觉地践行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实现内化“。要实现内化“,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个体需要的针对性。在确立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时,要分析五年制师范生的主体需要,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分析他们在专业知识素养和行为活动方面的向往和追求,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通过发挥学校。班主任和全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实现外行内化的情感基础。
2。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精神性。有效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并将其贯穿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和各门学科教学实践,不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使人文素养在学生身上形成强大的人文精神,是提高师范生文明行为和道德素养的关键环节。
3。注重德育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在具体德育教育活动中,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内在需要,只有让学生将认知和践行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取得德育教育的内化效果。
4。注重德育教育手段的多样性。在德育教育实践中,要注意运用情境创设,通过音乐。美术。故事。电影。电视。多媒体等手段,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教育学习,丰富学生的感觉活动,提高学生对自身行为的判断力,让学生学会调整自身言行,学会自律,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知行合一“。高师德育除了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外,还要发挥社会环境对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养成的作用,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1。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团组织。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党团员。学生干部的骨干和模范带头作用。经常组织寓教于乐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陶冶情操,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明辨是非。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情感,使他们通过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升华思想,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组织学生参加见习和实习实践活动。见习和实习作为学生直接体验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但能够使师范生认识社会,还能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在课堂上感受教师职业道德,加深其对教师职业技能及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的理解,实现师范生的道德内化,实现从他律向自律的完美转化。
(三)营造优美校园环境,实现环境育人。校园无小事,处处皆育人,教师无小节,事事是楷模,这句话实质上涵盖深刻的生态思想。校园中的各种生态因子,无论是作为教育者的人还是静态的校园环境,都对学生的行为规范。道德素养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加强教师的人文素养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在德育内化“教育过程中,教师更应运用自己的师表风范和人格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提高修养,在教育工作中确立以人为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大爱情感,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德育养成教育,使学生见贤思齐。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学校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2。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在特定校园环境中接受审美和艺术教育,营造与社会和时代密切相关并具有师范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校园文化。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道德品质教育。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咨询。绿色网络教育。社会调查。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和专业学习指导与就业指导等活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发挥其在校园育人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3。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利用学校的广播。报纸。电视台。宣传橱窗。校园网等宣传阵地,大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宣传优秀的道德文化,形成积极向上。富有师范气息的舆论导向,从而使学生对教师的职业精神有极高的认知;还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和各种场馆设施的作用,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育人环境,使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永远积极。健康。向上。
4。打造积极向上的两室文化。切实做到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有教育意义“,让高雅清洁的环境使学生如入芝兰之室,促进其高尚品格的形成。以优秀的教室文化和宿舍文化为载体,大力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创建活动,把优秀。积极的人文文化和教师职业道德融入日常活动中。通过创建活动,每一个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生活观念。道德水准。人际关系等都上新的台阶,学生的行为规范更符合师范生的标准。
(四)重视家庭。学校。社会联手,实现合力育人。依据教育生态学的观点,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机制,使处于高师德育生态系统中的各要素都发挥其作用,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水平和道德素养。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学校要建立家长档案,学校德育教育部门要经常与家长联系,针对不同家庭。不同家长特点,宣传和谐。健康。民主。温馨的家庭环境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学校还要尽量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接触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通过见习。实习活动养成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五)加强德育体系建设,实现制度育人。实现德育教育的外行内化。知行合一“,是师范学校德育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为了保证这个目标实现,还要辅以严格的制度管理,完善学生德育操行考核评价体系,而这些制度和评价体系必须是建立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当学生充分认识到制度对自身行为规范养成起到的外在约束作用及发自内心地。自觉地将操行考核视作行为规范的内化要求时,学生行为才会真正规范。
四。结语
五年制高师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卓有成效,在德育教育中必须充分依据教育生态学原理,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本着以人文本的原则,改变传统的育人模式,全方位地优化育人环境,使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只有这样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才能具有实效,才能达到德育工作外行内化。知行合一的目的,为学生日后职业生涯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五年制师范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教育生态學视角下的五年制師范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3578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1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