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罗素儿童教育观之品性教育思想
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20世纪最负盛名的英国哲学家,同时,他也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活动家,享有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之称。他的许多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对我们当今教育改革仍旧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他非常重视儿童论文网的教育。他的儿童教育观主要体现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他对当时传统的公学教育很不满,认为干涉了儿童教育,没有站在儿童自身幸福的立场上,而真正的教育者所做的应是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一种真正的现代教育“。这种教育既不训练儿童的偏见,也不教条,而是努力帮助儿童独立思考和独立活动,从而教会他们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为此,他提出,品格教育必须始于诞生之时“,他强调6岁以前是人的品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主要是进行品性教育。
一。儿童品性教育内容
(一)克服恐惧心理
在儿童教育中,罗素指出,为不使孩子产生无端的恐惧,必须教会孩子对危险的事物的合理理解。因为长期的恐惧不仅会造成儿童怯弱的性格,而且还会泯灭其好奇心,也不利于儿童智慧的发展。父母应树立榜样以消除儿童的恐惧;不要过分同情儿童的小病小灾,应该培养孩子忍耐痛苦的良好习惯。儿童进入两岁后,会逐渐学会行走和说话。对外界的事物,他们充满了好奇心,对每个事物都有强烈接触和了解的欲望,这对增加儿童的乐趣是有益的,但是会产生新的胆怯。罗素把恐惧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理性恐惧,即儿童对无危险的事物表示出来的恐惧,对这种不合理的恐惧,成人不应放任自流,而要通过让孩子熟悉其形式的方式逐渐克服,让他们理解其中的原由。另一种是理性恐惧,即对危险事物表现出的恐惧。对于这种合理的恐惧,首先要将危险性向孩子进行恰当的解释。这种解释应从儿童们的安全出发,但恐惧的教育不应产生过分的结果。为避免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大人首先不要恐惧。因为大人的恐惧会影响孩子。为此,在许多的恐惧中,他认为害羞是一种无奈的表现形式。孩子同陌生人交往太少,因而会产生害羞。故大人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使其具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大人不应该过于约束孩子,教孩子太多的礼仪举止。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促进他们上进。
(二)培养公正意识
罗素认为,儿童普遍具有自私的本能。教育者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儿童的公平意识。在儿童教育中,教育者应努力培养儿童公正的品质。只有在儿童聚集时才能进行真正的公正教育。要让儿童在了解集体活动中,明白坚持公正的原则最终能使大家受益。同时,灌输公正的观念,不宜用采用空洞的说教方式,有意压抑儿童的私欲,否则私欲进入潜意识后,就会产生扭曲效应。而真正有效的公平意识,要在儿童群众之中培养,因为只有兴趣和年龄相仿的儿童之间的沟通才是真正平等的,所以不应该长期让孩子独处,而应该让孩子多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生活。学习。除此之外,成人还要努力将儿童的注意力转向不涉及私人财产也能产生的快乐上去。要正面密切相关的财产意识问题。当涉及到私人占有物品时,也要激发孩子豪爽。慷慨的性格,从而诱导孩子愉快地将私人物品借给他人。因此,教育者应灵活运用活的教育机智,正确引导儿童的占有欲。
(三)培养良好的习惯
罗素认为,儿童生来既非善“,也非恶“,只有一些反射特性和本能,儿童本性在人生起始阶段具有难以置信的可塑性,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才养成或好或坏的习惯,朝好的还是坏的方面发展,主要取决于养育者的智慧。故早期教育和人生初期养成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当婴儿出生时,就应该开始进行道德教育,否则当孩子们长大后,道德教育与相反的习惯战斗会激发他们巨大的痛恨,他们就会变得欲壑难填,或怨声载道。为培养良好的习惯,首先,教育者要培养婴儿一系列的常规和惯例,同时,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不应小题大做,应该正确处理好与儿童的关系,要在忽视与溺爱间求得巧妙平衡,对于孩子无理的要求要坚决拒绝,他认为,婴儿的啼哭不完全是生理上合理的需要,有时是在寻找与快乐相关的东西。当婴儿用手抓可见的东西时,他的娱乐活动将会增加,此时,父母应鼓励孩子们自发的活动。在在孩子所触及的范围之内,为了促进儿童朝有益的方向发展,父母应为儿童提供适宜的物品,这也正是他的教育所需要的。
(四)培养爱心和同情心
罗素认为,爱与同情都是出于儿童的自然本能。良好品性的精髓是爱。知识和爱是正确行为的两种主要因素。正确的爱应当不是刻意追求的东西,而是恰当地对待成长中的孩子的自然结果。教育者要做的是,观察自然产生爱心和同情心的条件,以自己的爱心和同情心来培养儿童的爱心和同情心。在他看来,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应该是出于本能,而不是矫揉造作。因此不应该以一种责任或是义务的态度去要求孩子一定要爱父母,报答父母。他认为,只要家长真诚的照顾孩子,正确的爱孩子,让孩子快乐自由,对他们仁慈,消除他们的疑虑等等,孩子就会逐渐理解父母的爱,从而也必定会对父母产生一种自然的爱。慢慢地,他们也会自然地善待他人。当孩子看到别人痛苦时,就会本能地感到痛苦,进而同情他人。只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就可以培养和扩大儿童这种本能的情感。当孩子长大些后,有必要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上的罪恶,因为他认为,若孩子不知道残酷的存在,就不可能痛恨残酷,不痛恨残酷,就不会避免残酷。儿童通过这些故事可以分辩善与恶,美与丑。他认为,在进行爱与同情的教育过程中,莫将事物道德化,最主要的是让事实在孩子心灵中产生其自身蕴含的道德。
二。儿童品性教育的原则及方法
(一)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虽然罗素认为,教育离不开奖励和惩罚,但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无论是奖励或惩罚都不应该采用比较的方式。第二,多夸奖,少惩罚。惩罚要谨慎,要因人而异,不宜体罚。第三,对于平凡的事不宜夸奖,只有经过努力,在勇气或技能上有所进步,或克服私欲,表现美德时,才可予以奖励。对事物本身的兴趣和理解应成为其主要动机,而受夸奖的渴望只能成为次要动机。教育虽然离不开惩罚,但不应在教育中占有太大比重。轻微的惩罚对轻微的过错是很有效的。如果一个孩子不断地干扰其他的孩子,他认为成效最显著的惩罚是驱逐和冷却,即将孩子隔离群体,将他放到能看见群体的位置,独自游戏。当他看到其他孩子都在认真学习时,他会意识到他失去了别的孩子正在享受的乐趣,从而他会由反抗纪律转向遵守纪律。
罗素认为,这种不迁就。冷却的方法有利于使孩子达到改恶从善的目的。
(二)培养稳定的情绪环境
罗素认为,在儿童时代养成一定的情绪态度是品格教育中最重要的。他说,如果一个孩子子在儿童时期过于压抑自己的情感,就会变得消沉,进而失去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如果情绪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和发泄,就可能会变坏,因为待到成年之后再发泄的结果肯定会比原来被禁止发泄的结果更糟糕。根据罗素的观察经验,儿童时代的主导情绪将会影响到他的一生,而什么样的环境有助于理想的情绪的形成呢,这可以从心理学中找到根据,然而,理智的情感如果没有科学的话,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童年时期,为了使孩子身心和谐的发展,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教育者应与儿童保持一种舒适的关系,让儿童身心愉悦,并在儿童与儿童之间培养一种亲切友好的气氛。
(三)品性教育的直接性和具体性
罗素指出,对儿童进行相应的品德教育,应在一种自然的情景中进行,而不应该强制灌输某一方面的道德教条,因此,他认为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应该是直接的和具体的。此外,成人还应教育孩子思考与此类似的情况,并推出应该遵守的一般的品格规范,从而使儿童在类似的情况下恰当地运用这一道德。罗素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并结合其教育实践,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其基本精神是主张以言传身教和平等的身份理解孩子,培养孩子的本能,从而使孩子养成和谐的品性。
三。结语
罗素非常重视儿童的品性教育,他批判性地吸收了最新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他认为,儿童时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更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在此时期,很容易养成各种新的习惯,因此,应给予此阶段的儿童更多的关注;对于儿童的一些本能。说谎和自私等品性的教育,应该以爱的方式正确对待。为了使儿童健康成长,成人应该用宽容的心理和科学的态度去引导教育孩子。在他的品性教育中,详细地论述了从儿童出生起,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公正的意识。爱心与同情心等品德内容及方法。这都增加了20世纪初道德教育内容的内涵,并纠正了当时新教育只重视智力发展而忽视道德品质发展的倾向。
浅谈罗素儿童教育观之品性教育思想
浅谈罗素儿童教育观之品性教育思想【3389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2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