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浅谈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策略【5049字】

时间:2023-04-25 23:09来源:毕业论文
浅谈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策略【5049字】

摘要文章介绍了当前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普遍现状及问题,从创新职业教育理念。创新培养人才的模式。创新职业教育内容。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的模式。创新职业教育服务三


摘要文章介绍了当前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普遍现状及问题,从创新职业教育理念。创新培养人才的模式。创新职业教育内容。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的模式。创新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投入机制等五个方面介绍了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对策。

关键字:三农职业教育服务。

一。当前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普论文网遍现状及问题。

1。职业教育服务三农“非常薄弱,且发展严重滞后。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占20百分号,接受过初级职业教育或培训的占3。4百分号,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占0。13百分号,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百分号。目前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60百分号,平均万亩土地仅有0。8个技术人员,万名劳动力仅有0。16个技术人员。这与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很不适应。我省平均每千名农村劳动力仅拥有2。3名农业技术人员,农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结构等,与实现跨越的人才需求不相适应。

2。有些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办学条件简陋。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是投入方向主要还在国家级。省级重点职业学校,有些地方的职业教育在学校办学经费。教学实训设施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成为制约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农字开头的学校与专业。

3。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新农村建设需求脱节。

前些年,一些学校没有找准自己的办学方向和定位,不在服务本地支柱。特色产业上下功夫,而是不顾自身条件的限制,大量设置同当地经济的主导产业脱节的趋城化“。趋工化“和趋同化“专业。在围绕新农村建设需求方面,对农民短期技能培训方面为零,这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适应,也严重影响了学校优势的发挥和发展。

4。涉农专业师资缺乏,水平偏低。

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高,有的教师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据有关资统计,2008年,农林类中职学校专任教师1。7万人,生师比约38:1,和国家制定的高中阶段教育生师比16:1标准相比差距巨大。这与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也不适应。且学校待遇较低,优质师资也留不住。

5。就业理念的偏差导致涉农专业及学校招生处于困境。

广大农民子女接受中职教育既希望掌握一技之长,出路好,工资高,也期盼能有机会深造。但近几年企业用工紧缺,不执行就业准入制度,且政府监察不力,上不上职业学校都一样进企业工作,待遇也没什么悬殊,农民感到提前打工更实惠,造成了学生初中毕业后不愿上中职或在初中学校时就流入企业和社会。

城市化。工业化推进的需求与导向,工业农业生产投入与收入的反差,农民及其子女不愿从事农业生产及农业教育,尽管国家出台涉农专业学生学费全免,但仍摆脱不了招生上的困境。

同时,中职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立交桥尚不通畅,对口升学大专居多,本科招生基本为零,多不能满足家长和中职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生源质量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管理难度大,毕业生质量不高,就业质量偏,深造机会少。来上职中的大部分是被初中淘汰的学生和中途辍学的学生,他们综合素质极差,日常管理难度大。理论课听不懂。实训动手机会又少,造成毕业生质量不高。

6。涉农企业较少,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空间更小大型企业因专业不对口一般不招收涉农专业的学生,围绕农产品深加工的企业又缺乏,有的企业因条件差。待遇低学生又不愿去,造成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较难。涉农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因政府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力度不够,造成大部分毕业生弃农从工或从商。

二。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对策。

1。创新职业教育理念。

不同的职业教育理念会产生不同的教育和培训效果。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地方政府应鼓励创建涉农学校或支持一些职业学校开设涉农专业。涉农学校与专业必须坚持以农为本“的理念,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意识。即职业教育必须要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服务。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必须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兼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杜绝学校专业设置单一地趋城化“。趋工化“和趋同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2。创新培养人才的模式。

(1)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它既是技能教育更是就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是面向未成年人的学历与证书教育,是面向成年人择业培训的教育,也是面向所有人提高生活品质的教育。职业教育应解决三农“

问题,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所以农村职业教育不能完全倾向于学历教育,应始终坚持职教为农服务“的主方向,围绕区域经济的发展,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并行。

城镇化过程应兼顾三农的发展。城镇化与工业化可在农村乡镇基础上建设与发展,除注重一般工业项目外,更应农产品深加工的企业建设,保障和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对于当地工人进行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技术双重教育,创造条件,使他们具有双重身份,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务工,亦工亦农,增加收入,使他们安居乐业,确保农村的社会稳定。

领头羊的培养:新型农民。大学生村官。复员军人。农村复员军人。大中专毕业返乡学生。外地打工返乡青年和当地致富能手等是重点培养对象。

(2)校校联合,校企合作。鉴于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不足。师资较弱。教学质量不高等现状,学校可与省内相关强校开展联合办学。可与高职院校联合进行师资培训,科研与技术支持与转让。

可与涉农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用工机制,一方面解决企业季节性用工均衡问题,一方面解决学生实习与勤工俭学岗位问题。

(3)工学结合。学制灵活(学分制)。职业学校不仅可自办校内企业,还可与企业密切合作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更要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就业与创业。涉农专业更要立足为地方中小型农类企业,为其培养适用人才,且定期安排农类相关专业学生到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定期见习与实习。此外,可以积极走职校+公司+农户“这种产学结合道路,以实现地方职业学校与地方企业真正意义上的紧密合作。

学制要灵活。学校可以根据农村村务工作和现代农业科技发展需要开设课程,依据农事忙闲及村务工作的急缓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既可以集中来校上课,又可以分片送课下乡。

3。创新职业教育内容。

(1)农业与发展同步,课程与岗位对接。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和造就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新型农民及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和内容必须紧紧围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来设置。在现阶段,为了适应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专业和品牌特色专业,以便使职业教育的内容能够与新农村建设同步。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同步。

(2)重学生基本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让职业学校学生的技能和综合素质能满足企业界和农村产业发展的要求,尤其在新兴农业产业和现代农村服务业类专业中,注重学生基本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毕业后有足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发展空间。

(3)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学生创业提供项目选择与技术支撑,通过创建家庭企业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发展家庭企业,但缺少的是新农民,缺少的是具有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领头人,为此,职业教育除了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外,更应开设提供创业项目选择的课程,如精细化工小商品的生产技术与工艺,并提供实验室及技术支撑平台,为学生创业服务。

4。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的模式。

(1)政府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水平的高低是保障农村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目前涉农专业职业教育师资水平比较低。教师队伍配备严重不足且不稳定等情况,一直制约着职业教育服务三农“质量的提高。因此,首先政府要重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努力提高职业教育中涉农专业的师资水平。

政府应扩大涉农师资的高校招生数,并通过制定与提供许多优惠政策(如学费减免,分配优先等)保证学生生源的数量与质量。同时还应注重对在校教师的培训,职称评聘优先。进一步提高相应教师的工资水平,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支持和保障涉农学校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机遇留人“的机制,确保师资质量与数量的稳定。

(2)学校要多形式打造教师精英团队。学校应重日常校本培训与教研,实行教与考分离;重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重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培训,以老带新;重教师下企业。参加一线生产实践,让教师与企业。市场接轨,与农户融合。

并通过制定各种评价考核机制保证措施的落实。

(3)加大兼职岗位的聘任力度。学校可多聘用农业科研。推广。生产单位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此外,还可聘用农村的土秀才“。致富能手来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六。提高教学组织能力。

教学组织能力是指教师在安排好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媒介和渠道有效组织教学的能力。它包括语言组织能力。对话能力。学习指导能力。课堂协调能力。多媒体操作能力以及运用科研成果的能力。其中,语言表达和多媒体操作是组织教学的传统与现代的两条重要渠道。此外,由于大学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的同时还有一定科研任务,将诞生于实践的最新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是组织大学教学应该具有的特色。

七。提高教学评价能力。

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也就包括学生学习评价能力。课程评价能力和自我教学评价能力。学生学习评价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其发展作出合理。正确的价值判断的能力。课程评价能力是指教师在调查与描述的基础上对学校课程满足社会与个体(主要指学生)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对学校课程现实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以期不断完善课程,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能力。自我教学评价能力是指教师对自身的教学主要包括教学选择。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进行检讨与反省,并且运用教学评价结果来改进教学品质的能力。

八。提高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能力。

教师要依托教学资源建设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水平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方面。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学资源包括专业建设的资源。课程建设资源和实训环境资源。高职教师需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并积极开展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与行业企业合作,积极进行教学条件特别是实训实习条件的建设,注重对传统教学仪器设备的改造和二次开发。

九。提高面向社会能力。

高职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与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联系密切,专业的设置。课程的开发。职业技能鉴定。顶岗实习等教学活动都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市场。离不开企业,因此,高职教师既要进行校园内的交往与协调,又要主动的走向社会,与企业。行业从业人员交流沟通,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充分利用社会起源,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十。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教学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从教学准备开始到教学实施再到教学评价中体现出来的应变能力和研究能力,以及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的能力。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具体表现为: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创造性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创造性设计教学过程和变革学习方式的能力。机智幽默的教学应变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实际上,教学创新能力已渗透于前四项能力之中,但前四项能力又不能完全包含教学创新能力。教师如果缺乏教学创新能力,就不能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具有个性的和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因此,学者罗树华教授认为教学创新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最高境界“。

综上分析,针对当前职业教育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具备以上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否则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也只能是一句口号,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参考文献

[1]郝理想。秦素粉。职业教育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及本土化实践变式研究[J]。职教通讯,2010(6)2007(4)。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李学锋。具有中国特色高职课程开发的探索[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报。

[4]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教高[2000]2号。

[5]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作者简介邹利侠(1970~),女,江苏宿迁人,宿迁市广播电视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研究。计算机程序设计研究。

浅谈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策略【5049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268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