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浅议语文學习中的可持续发展【3512字】

时间:2023-04-27 22:31来源:毕业论文
浅议语文學习中的可持续发展【3512字】

[内容提要语文学习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做个有素养的人,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做个有责任心的人,确定持续发展的方向;做个


[内容提要语文学习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做个有素养的人,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做个有责任心的人,确定持续发展的方向;做个有爱心的人,确定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做个会学习的人,掌握持续发展的技术;做个敢于创新的人,开发持续发展的潜能。

[关键字语文;教论文网育;可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面对全球形势,选择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由之路。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求人的可持续性发展。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作为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在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

。语文教育要弘扬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积极推进学生自主活动,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然及人类社会;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理解周围世界,更好地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学会表达交流,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做人[2]

。要在语文教育中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大胆创新。

一。引导学生做个有素养的人,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义务教育课程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3]

因此,语文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习,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目标,获得现代公民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具体而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必须获得的语文素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能简洁。明了。准确地表达信息,并使自己的语言具有一定的艺术性;(2)丰富文化积累,在学习中建构自己的文化体系;(3)能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信息,并对信息作一定的处理;(4)学会积累生活,体验生活。

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一是要在言语交际与应用中感知汉语优越性,培养对汉语的热爱之情;二是能科学地用汉语写生活实践中常用的应用文;能写一些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随笔。散文,并使自己的文章有一定的文学性。

三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4]

其次,丰富文化积累,在学习中建构自己的文化体系。

汉语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学习汉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现代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从语言和文学的学习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建构自己的文化体系。

再次,具备良好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现代科技高度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要让学生学会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搜集信息,占有信息,而且要学会对信息的处理与加工,真正为己所用。

最后,学会积累生活,体验生活。语文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和能力,还要让学生学会去体验生活,去评价生活。所以应该让学生接触一些现代审美理念,让学生懂得什么才是美,什么才是丑,有一个初步的评价尺度。

二。引导学生做个有责任心的人,确定持续发展的方向。

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持续发展首先依靠人的持续发展,而人的持续发展只有在社会的持续发展中才能得到保证。因此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即有责任。人只有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和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个体的持续发展才有正确的方向,才能在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机会。

(一)学会对自己负责。

语文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还想让学生对自己的每一个行为负责。比如上课严格要求自己,不一心二用;做作业认真,不马马虎虎;有时做错了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今天的作业为什么做错了呢?“我昨天晚上太想看电视了,所以没认真做。“等等。这种自觉分析能力的培养,使行为训练外部监督过渡自我监督,可大大增强学生执行任务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这样,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塑造学生做事认真负责的品德。

(二)学会对他人负责。

一般来说,履行了自己的责任就是奉献。教学中有许多契机,可以培养学生对他人的深厚感情,培养一颗爱心,引导学生学会对他人负责。语文教育不应该只教语文,还应当在语文教育中育人。在课堂上,当别的同学回答不上时,要引导学生不能嗤之以笑,而应用鼓励的眼光告诉这位同学坐下再想想;当他回答错了时,引导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位同学分析原因,找到正确的答案。平时同学之间有困难要互相帮助。捧着一颗炽热的爱心,时刻为他人着想。

(三)学会对集体负责。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集体是一个微观的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产生直接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摒弃那种集体的事与我无关,集体活动我不参与的思想。在集体活动,合作学习中,让学习明确每个人的行为都与集体息息相关,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每个个体的力量。要尽自己的力量为集体做贡献,对我们的集体负责。

(四)学会对社会负责语文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要引导学生搜寻学生喜闻乐见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素材作为学习内容。

比如搜集有关神舟八号“的资料,培养学生的爱国观念,科技观念;学习有关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的文章,培养学生的环境观,等等。

三。引导学生做个有爱心的人,确定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首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具有一颗爱国心。汉语言是最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在世界文化中有不可低估的地位。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在让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汉语的优越性,进而培养学生的爱汉语,爱祖国的感情。

其次,在语文学习中努力完善自我,有一颗爱我心“。

要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操和品格,让学生成为具有健全的品格。

再次,努力贴近生活,让学生具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4]。语文的教学内容源自于生活,教师要让学生从语文中感受到生活的气息,让学生亲自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真正体会到美即是生活“[5]。

四。引导学生做个会学习的人,掌握持续发展的技术。

(一)激发学习的内部动机,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动机是行为的诱因,只有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才能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有持续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知识的必要性,让学生确立终身学习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学内容中,应该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在阅读方法培养上确立这样的阶段性培养计划:在低年级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从朗读中猎取知识;在中年级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法,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习学会浏览,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高年级可以培养学生速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能准确地。快速地掌握文章的精髓。

(三)在独立学习的尝试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只有在学习实践中才能掌握学习的方法,增强学习能力。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学习中,练习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如在高年级的语文整理与复习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地梳理这一个单元的知识要点,提出疑点。难点,总结学习心得。

五。引导学生做个敢于创新的人,开发持续发展的潜能。

(一)在尊重宽容中,保护学生的创新冲动。

创新人才的培养与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的塑造分不开。

教师要尊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对学生不体罚。不羞辱。不嘲笑。不辱骂。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小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的缺乏,思想很少受到束缚,想象力特别的丰富,同时也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也许他提出的问题“,在你看来,根本就不是问题,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羞辱。嘲笑学生,而要用肯定的目光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加以完善,引导学生解决。

(二)善引激情之水,浇灌创新之花。

创设与教学有关的。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具体情境,形成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引发参与兴趣,激活思维。

(三)在自主探索和开放教学中,给予学生创新的自由。

学生进行观察。猜测与验证等创新过程中需要时间和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在自主探索中创新。同时,教师要开放教学方式,开放问题,开放学习时空,在开放的模式下让学生有充分的创新自由。

[参考文献]

[1]田瑞云,刘永慧。语文教育行为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2]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人民教育,2001,(9)。

[4]陆文睿。语文开放性教学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09,(13)。

[5]吴俊。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浅议语文學习中的可持续发展【3512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297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