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展示了台湾1998年以来启动的新课程改革的相关举措,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台湾现行学校道德教育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并对其利弊得失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字:台湾学校德育
自1998年推出新的课程改革以来,台湾学校的道德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台湾与大陆一衣带水,血脉相连,论文网秉承着相同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在当今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也面临不少共同的问题。台湾道德教育改革的成败,对大陆道德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台湾课改中德育内容和形式的变化
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相比,本次台湾课改在培养目标的确定。科目的设置。教材编写的规定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课程不再从传统的德。智。体。群。美五育角度界定教育目标,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经验为重心,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首要目标,打破了传统的分科课程体系,以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为线索,将所有的学科科目整合为语文。健康与体育。社会。艺术与人文。数学。自然与生活科技。综合活动七大学习领域。
其中,社会学习领域“被认为是充满各种价值观和价值判断的领域“,因而要承担道德教育的主要责任。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新设学科,社会学习领域“被界定为一个统整自我。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互动关系的学习领域,内容包含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社会制度。道德规范。政治发展。经济活动,民主法治。人际互动。公民责任。乡土教育。生活应用。爱护环境与实践等方面,不仅涵盖和整合了原有的社会。历史。地理。公民。道德。乡土教学活动等科目的内容,而且在范围上比上述学科有了很大扩充。1993年和1994年课程标准中要求开设的道德与健康“。公民与道德“科被取消,道德教育“一词似有淡出台湾教育界之势。
台湾教育部“颁布的社会学习领域课程纲要拟定了九大主题轴,作为该领域组织课程内容的框架,这九大主题轴依次是人与空间“。人与时间“。演化与不变“。意义与价值“。自我。人际与群己“。权利。规则与人权“。生产。分配与消费“。科学。技术与社会“。全球关联“。同时,社会学习领域课程纲要将学生的学习分为四个阶段,即一至二年级。三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在学级分段的基础上,依据十项能力指标“制定出分段能力指标“,再按各分段能力指标组织社会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
二。本次课改中德育改革的几个方面
受本次课程改革的影响和冲击,台湾学校道德教育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德育在课程设计中不再占据中心地位
尽管台湾小学和中学的旧课程标准是分别制定的,但都十分注重道德教育。1993年的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要把培养德。智。体。群。美均衡发展“的人作为设计目的,要求把课程设计的中心放在品德教育“上(另一中心是生活教育“);中学也同样提出了五育均衡发展的设计目的,同样强调品德教育“是课程设计的中心(另两个中心是生活教育“和民主法治教育“)。而在新课程纲要中,课程设计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统整能力。民主素养。乡土与国际意识和能进行终身学习“的人上,德。智。体。群。,美等概念在课程设计目标的界说中消失,品德教育“不再是课程设计的重点。另外,在本次课程改革拟定的六项重大议题中,道德教育“未列其中,因此,道德教育也很难像六项重大议题那样能够在渗透到其他学习领域方面受到来自课程纲要方面的规范和支持,道德教育由各个学习领域共同承当“极易流于空谈。
2.德育目标在课程总目标中的权重下降
在1993年小学课程标准的七项教育目标中,至少有两项目标直接关涉道德教育内容且被规定了具体的内涵,如第一项培养勤劳务实。负责守法的品德及爱家。爱乡。爱国。爱世界的情操“;第四项养成互助合作精神,增进群己和谐关系,发挥服务社会热忱“。中学1994年课程标准所确定的五项目标中,也有两项直接关涉道德教育:第一项培养自尊尊人。勤劳负责的态度。陶冶民族意识及爱家。爱乡。爱国的情操,养成明礼尚义的美德“;第四项培养互助与民主法治的精神,增进群己和谐关系,涵育民胞物兴的胸怀“。以权重计算,1993年和1994年的课程标准中,德育目标在全部目标中所占的比重小学为2/7,中学为2/5。而在新课程中,德育目标在课程总纲提出的10项目标中只有第五项(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与德育有直接关系,占全部目标的1/10,德育目标在课程总目标中的权重大大下降了。
3.德育内容设计的离散性与连贯性并存
在原课程标准下,德育目标在道德教育内容的确定和组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在新课程纲要中,学习内容不再像以往那样被分门别类地划分成众多单科科目,而是整合为七大领域。道德“与历史“。地理“。公民“等内容一起融入了社会学习领域“,合科教学受到鼓励。相对于社会学习领域目标来说,学习内容是被大大地整合了,而对于道德“等其他原有学科来说,内容则是被分化和分散了。在社会学习领域“包含的12项内容中,只有道德规范“。人际互动“。公民责任“三项与道德教育有较为直接的关系,占全部内容的1/4;在社会学习领域“一百多个分段能力指标中,有关道德教育的内容不仅数量较少,而且是散见于几个相关的主题轴。道德教育内容在各年段的分布远不如原来按德育目标“设计的那样密集。系统,呈现出离散的特征。但另一方面,本次课改采用了按年段分设能力指标的做法,且各学习领域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基本学力都分别由同一个研制小组负责,中学和小学间道德教育缺少衔接的局面得以扭转。从这一意义上说,道德教育在目标和内容上都更连贯了。
[1][2]下一页
台湾學校德育改革新进展【2209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3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