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幼儿园晨间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研究(4)

时间:2023-05-04 23:04来源:毕业论文
女 81 66 57 总计 210 144 112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将刘晶波老师在《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 论文网 什么》一书中所制

81 66 57

总计 210 144 112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将刘晶波老师在《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论文网

什么》一书中所制定的师幼互动研究范式作为主要研究工具,从互动主体、互动主题、互动 性质和互动结果四个维度进行研究和分析。

1。互动主体 在师幼互动中,互动的主体包括施动者和受动者。就所观察记录的事件看,任何一个互

动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有一方主体向另一方主体发出启动信息,从而引起对方的回应。对 于发出启动信息的主体,笔者称之为施动者;对于互动的另一方即提供反馈行为信息的主体, 笔者称其为受动者。在观察过程中,会发现在幼儿园晨间活动的师幼互动中,当幼儿作为施 动者时,受动者往往只有一位教师;当教师作为施动者时,受动者可以使单个幼儿、小组幼 儿或全体幼儿。为了方便研究记录,笔者将互动主体定位教师个体和幼儿个体,其中教师一 般为当天的带班老师。

当施动者开启一项互动行为,受动者对此至少提供一次反馈行为信息,才能称得上是完 成了一次互动。当互动行为过程中有第三方加入时,判断这次互动是否结束的关键在于第三 方的参与是否被认同。例如:教师和幼儿 A 在进行互动,幼儿 B 插入另一个话题,教师和 幼儿 A 都予以忽视,继续自己的话题直至结束,那幼儿 B 就不算参与了互动;相反,如果教 师和幼儿 A 接受了这个话题,并结束上一个话题而开始这个话题,此时,教师和幼儿 A 的互 动结束,并开启了以幼儿 B 为施动者的新的一次互动行为事件。

2。互动性质 互动性质指的是施动行为和反馈行为的概括性特征。结合本研究的特点,把发生的互动

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互动主体的情感特征的不提作为依据,将互动行为性质区分为六种,其 中教师与幼儿各三种。

教师的三种为正向、负向、中性。所谓正向,是指教师发出的施动行为对幼儿有着明显 亲切、友好的态度,例如微笑、表扬、鼓励等。负向是指教师发出的施动行为中对幼儿有着 明显的厌烦、气愤的态度,例如批评、讽刺等。中性是指教师行为中的情感色彩相对平淡, 介于正向和负向之间。

幼儿的三种互动性质为积极、消极、平和。所谓积极,是指幼儿发出的行为对教师有着 明显的积极愉快的态度,例如对教师表示亲近、乐于表现自己等。消极是指幼儿发出的行为 体现着明显的消极、负向的态度,例如表现出委屈、害怕、哭泣,或是对教师做出拒绝行为

等。平和是指幼儿行为中无法看出鲜明的积极或消极的情感特征,语气和神态都比较平静。 3。互动主题 本研究根据笔者的观察记录并结合晨间活动的特点将晨间活动中师幼互动的主题分为

以下几个方面:文献综述

(1)教师作为施动者 指导活动:在晨间活动中,教师针对幼儿的活动做出直接的指导性行为。例如,教

师指导幼儿攀爬用梯子搭起来的小桥。 批评或约束:教师批评或阻止幼儿的某种行为。例如,涵涵和七宝在抢玩具,教师

上前上前制止并批评。

抚慰情绪:当幼儿情绪处于悲伤、恐惧等不良状态时,教师给予他们安慰、关心。 例如,宝儿在游戏中不小心摔倒了大哭起来,教师抱着她帮助她恢复情绪。

与幼儿共同游戏:教师以同伴的身份与幼儿一起游戏,或在活动中隐性间接地引导 幼儿。例如,在玩皮球时,教师对点点说:“点点,接着!”并将皮球抛给点点,点点又把 皮球抛还给教师,就这样教师和点点玩起抛皮球的游戏。 幼儿园晨间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研究(4):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435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