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作者简介]李会娟(1978-),女,河南禹州人,上海工会管理职业人文艺术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上海201415)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062-0论文网2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新增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其职业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但是目前高职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缺失,这只数量庞大的从业大军,其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都有待提升。劳模作为社会道德的先进典型,具有社会肯定性和主导性,他们的思想行为和感人事迹承载着社会所倡导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在高职职业道德教育中弘扬劳模精神,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
一。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专业教育,轻职业道德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毕业生作为社会新增劳动力的主体之一,其职业道德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和文明,这得到了大众的一致认同。但是在操作层面上,一些高职院校没有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过于强调高职教育以岗位能力体系为主的培养定位,存在重技能轻素质的倾向。比如在一些学校的专业建设规划中,没有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计划。大纲,没有具体的实施计划。考核标准等。
2。重理论,轻实践。当前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职业需求相脱节,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着学科化和去职业化的问题,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实际。职业教育相脱节。在课程安排上,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课为主;在教学方法上简单移植一般的德育理论体系,强调道德性“,缺少对职业性“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在教学主体上,以没有行业。职业背景的政治理论教师为主,难以把职业。行业中的道德原则与规范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二。劳模精神在高职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1。劳模精神明确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向性。劳动模范的产生是人类劳动活动和工作实践的结晶,是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优秀代表。作为以党和国家为主体评选出来的劳模,其形象和思想形态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层面的同构,其变迁的动力在于国家意识形态的演变。由此相对应的是在每个劳模背后都承载着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和现实政治需要的GM新伦理观念。因此,在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引入劳模精神,将使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向性更加明确。同时,劳模是各条战线上的劳动能手,不同企业。行业。产业中的劳模所体现的劳模精神具有不同的品格,对之进行分析。整理。提炼,将进一步为高职各个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提供更明确的培养方向和目标。
2。劳模精神彰显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的职业性。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知识和技能方面,而且也表现在职业道德方面。调查显示,现代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的要求甚至高于对于知识技能的要求,对毕业生最不满意的也是其职业道德素养,对此,高职院校必须保持足够的敏感性。而职业道德作为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基础,具有鲜明的职业性。不同企业。行业。产业中的劳模或劳模集体所体现的不同精神品格,具有直观性。具体性和形象性,能够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感染力。时效性和职业性,同时也可以警示高职院校,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避免去职业化和过分学科化。事实证明,高职院校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应该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弘扬劳模精神,使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实际。职业教育相融合。
3。劳模精神能提升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的情感性。职业道德品质的内涵包括三个层面,即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信念(情感。意识)和职业德行为。职业道德知识的学习掌握是提升职业道德品质的基础,但职业道德认知并不等于职业道德品性的养成。关于道德的观念,关于诚实。纯洁或仁慈的见解,在性质上是不能自动地使这些观念变为好的品性或好的行为的。“职业道德情感和品性的培育仅靠理论知识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从社会。职业实际中提炼出来的道德规范理论体系与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思维能力和习惯,以及职业道德情感。意识。信念相结合。劳模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的艰苦创业精神。忘我的劳动热情。强烈的奉献精神。锲而不舍的开拓意识,很好地体现了职业实际中的道德规范。职业习惯以及职业信念或情感。因此,弘扬劳模精神。以劳模典型人格和动人的事例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能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目睹榜样的行为中获得道德启迪,将劳模所承载的价值内化为自身价值。外化为道德实践。
三。发挥劳模精神育人的途径
1。开展劳模访谈,提升学生对劳模的理性认知。在不涉及商业机密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根据劳模精神的相关特征,自写脚本,以视频拍摄等方式采访记录劳模在工作岗位上的一天,领悟提炼行业职业精神,并内化为自我发展的动力,外化为实际的职业行动,克服知行分离,做到知行统一。
2。开通劳模育人微博,及时弘扬劳模精神。建立劳模育人微博,以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劳模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如劳模们积极试水红微博“,以质朴“平民“时尚“的风格传递劳模精神。利用微博的巨大传播效力,使学生树立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的基本理念;并利用劳模在一言一行中所表现出的主流价值观来引导。感染学生,让学生向劳模学习,争取进步。3。开展劳模进校园活动,营造弘扬劳模精神的校园氛围。通过劳模导师讲座。劳模团支部和党支部活动,让每个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劳模,分享劳模的成功历程,感受劳模崇高的职业道德,促使学生去思考自己的职业选择。职业规划和行为,并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实际上正在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来决定自己未来的生活。专题活动后,通过学习劳模征文。集体讨论。辩论赛等活动让高职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帮助学生正确地评价劳模精神及价值。与专题活动相匹配的是建立劳模育人手册,记录每次专题活动的过程。内容,学生的感悟。劳模寄语等。通过手册内容再现和反映学生在劳模影响下的成长变化,这也是对劳模育人效果的检验,并有利于对之前的工作进行反思,对后续工作加以改进。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宣传劳模的先进事迹,设立宣传橱窗和劳模墙展示劳模的各种风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劳模语录等形式,积极营造以劳模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以劳模风采熏陶人。以劳模精神引领人。以劳模道德影响人。以劳模思想凝聚人,实现预期的育人效果。
4。建立劳模育人基地,促使职业道德教育现场化。建立劳模育人基地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同步思考。同步推进,进一步突出劳模在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职业规范和职业精神层面对学生的影响力与感召力。为此,各专业首先要深入分析,把握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与相关特点,了解在相关产业。行业。企业中具有专业背景的劳模及劳模集体情况,并分析劳模和劳模集体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产业。行业。企业劳模和劳模集体的精神品格。其次,学校要对专业核心能力。就业岗位与培养对象的职业素养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现实情况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进而提炼出需要在劳模育人基地培养的学生职业素质。再次,要研究学校。专业与劳模所在企业建立劳模育人基地的可行方案和操作路径,并且要在方案中突出社会。产业(行业)。企业的现实需求,强化科学管理。倡导文化建设。注重团结协作等方面,实现劳模在上述各方面的引领作用,使学生体悟现代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的成长经历,不断激发学生潜在的职业素质,使学生深刻感悟现代产业工人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深刻认识现阶段专业发展的特点与前景。
在劳模育人基地可以通过以下具体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第一,建立劳模育人工作室,为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搭建平台。以专业劳模为基础,以劳模所在单位里其他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熟练掌握专门技术和专业知识,拥有专技特艺或优秀技法的其他工作人员为主体,建立劳模育人工作室,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并通过让学生在劳模育人工作室开展参观。模仿工作等活动,提升学生对专业领域和劳模精神的认知。第二,开展劳模讲坛,弥补学生行业现实生活体验的不足。根据教学的阶段需要和学生年级的不同,请劳模在劳模育人基地给学生讲授关于职业技能或者职业精神方面的知识。通过倾听劳模自身的实际经历和故事,了解劳模成功的因素;使学生明白浓厚的职业兴趣和职业习惯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学会处理自身现实与工作。职业要求之间的关系,学会处理作为职业人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第三,实地参观劳模工作实况,提升学生对劳模的感性认知。根据劳模工作场地的实际情况,分批次地安排学生实地参观劳模工作实况,采访劳模,听劳模周围的人谈劳模的故事,在感受劳模的工作状态的同时,明确精湛的专业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勤学苦练。执著进取的精神才能获得;明白企业文化的内涵,提高学生对职业价值的认同感;全面地了解劳模和劳模精神对个人。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第四,开展我与劳模同工作“活动,使学生明确职业标准。让学生与劳模在工作岗位一起工作一天,身临其境地感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的劳模与普通人的不同,了解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纪律。职业道德和职业标准,正确处理创新。竞争和团结协作的关系,使学生躬身自省,明确自我完善的目的和方法;让学生跟随劳模,服务社会一天,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索取与奉献。自我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通过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了解行业工作流程。工作艺术等。
关于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關于加强高职學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3839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74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