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浅析【3737字】

时间:2023-06-09 12:31来源:毕业论文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浅析【3737字】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浅析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在我们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以高屋建瓴态势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指出:面对资源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浅析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在我们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以高屋建瓴态势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论文网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其生态道德素质的提高对于生态文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教育的主体,有责任及时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生态道德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通过开展生态体验教学,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就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1高校实施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

1。1实施生态道德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维护生态环境,不会对后人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也需要人文道德精神的支持与推动,其中最为重要理念就是生态道德观念。而生态德育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和互惠共生的生态观出发,启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高校生态德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和主义的生态伦理思想。因此,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进行道德的思考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实施生态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人们在大力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越来越重视通过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是生态和谐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来的,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一个社会能否和谐发展,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因此,高校生态德育是生态文明理念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体现。作为一种新型的德育模式,高校生态德育是在内容上对传统德育的拓展和延伸,本质上讲就是对构建美丽中国“的适应。实施生态道德教育是改善人类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1。3实施生态道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现代文明公民需要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不仅仅包括人际道德。社会道德还应包括生态道德。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处于最为关键的阶段,其生态道德的培养与提高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把较强的生态伦理意识。生态道德水平和生态道德教育纳入高校德育体系中,通过更加科学。完善。系统的生态德育理论,引导大学生放眼世界。放眼未来。让学生了解热爱大自然,关心。理解与关爱生命,培养正确的生态道德和生态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自觉履行对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进一步引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道德自觉去维护生态平衡。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和全面发展。因此,在这种背景之下提出生态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2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个糅合横向比较与纵向扬弃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德育观和新的德育类型。这种新德育观引导人们,不仅人对人的社会行为,而且人对环境的自然行为均要受到伦理评价;不仅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还要恰当地对待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利益关系。短期与长期关系,摆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因此生态道德教育将以一种更为宽阔的道德视野,教育和引导人们学会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享用自然。享用生活。高校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主要围绕生态平衡。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这三个要素展开。通过把道德说教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生态道德教育与科学技术研究辩证统一起来,用一种中和。平衡的价值观看待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关系。具体来说,生态道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1社会公德意识教育

生态道德主要是指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关于地球上一切生物圈形成的生态关系的一种反映。生态道德的对象范围涵盖了人类社会和整个自然界,是在对自然界价值和利用权利,关注地球生态平衡的各种物种的共存,也包含了超越文化种族。宗教。社会制度等可持续发展的评估基础上,通过制定和实施的一种道德原则。因此,生态道德是一种新型的具有跨时代特征的世界道德观,强调了全人类都有义务和责任去关爱和呵护共同的母亲即地球。通过对公民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公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从而成为社会公共生活习惯中的一个基本行动规范。

2。2生态忧患和生态责任意识培养

作为自然界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应该承当相应的生态责任感,具有生态忧患意识。高校生态德育就不仅要对广大大学生讲授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的严重性,使其深刻认识到自然界的持续恶化主要就是人类的过度开发。污染造成的,从而培育生态忧患意识。通过大学生生态道德意识的培育,使得大学生能够从人类整体和长远利益的综合考量,把生态保护意识内化成自身的公民道德。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文明的形成贡献自身微薄的一份力量,把保护自然环境作为自身的一项基本责任,自觉用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教育大学生学会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和善待自然。否则,人类将失去生存。发展的家园。2。3环保法律意识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不仅仅需要理论学习和舆论宣传引导,还需要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规范制约大学生的一言一行。大学生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在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关系上,深刻了解到地球生态遭破坏的现状,以及为保护我们生存环境应做哪些工作。对破坏大自然,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自觉进行监督和制止,主动配合政法机关及时查处,追究破坏环境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在全社会形成以爱护生态环境为荣。以破坏生态环境为耻的生态文明风尚,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法律意识。

3高校实行生态道德教育对策

3。1强化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目前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还是在课堂。因此,生态道德教育应该成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生态道德观渗透到德育课程甚至其他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并开设相关的选修课,完善生态道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广大高校教师,在各类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讲授,还要注意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和教学特点,增加和补充生态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注重体现生态意识的渗透性。

3。2加强生态校园建设

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心理和行为最为深刻的社会性因素,它是通过精心营造而形成的有利于学生德性健康成长的道德文化氛围。因此,高校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目的主要通过创建过程,规范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提高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绿色“思想品德,灌输绿色“价值观念,养成绿色“行为习惯,在大学生心中构建一种生态道德氛围。使学生对学校环境产生爱心,从而激发他们爱护环境的行动。同时,校园建设坚持美化与绿化。生态与循环。可持续与节约原则,充分体现生态道德价值观,在校园内构筑一道有效的生态道德教育屏障。用清新优美。内涵丰富的校园环境进行熏陶,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生态环境的审美意识,培养较高的道德素质。这无疑是一种潜在而有效的方式,能够产生不教而教“的效果。

3。3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载体作用

生态德育教育只局限于课堂的传授。限于知识的满足是不能达到教育目的的,只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环境问题的解决,才能使学生所学为所用,激发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愿望,培养热爱生态的情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激发学生生态环境的改造意识。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其身临其境,通过改造环境的亲身体验形成和巩固环境意识。比如,利用地球日。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等特殊日子,开展广泛的环境教育宣传活动,在唤起民众的环保意识的同时,增强自己的环保责任,在实践活动中提升生态文明素质。同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深化生态道德认识,形成生态道德意识。

3。4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优势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深深影响和改变着当今大学生的行为。学习。生活甚至思维方式。网络世界对当代大学生有着巨大影响和渗透力,学校可以利用网络这一强大平台,通过建立有特色。有吸引力的生态道德教育网站,加紧开发与网络环境相适应的质量教育软件和数据库,并借鉴各国经验,创造出符合大学生需要的生态道德教育方案,吸引更多学生上网浏览。同时通过网络监控,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生态德育的认识与想法,更好的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学校生态道德教育在更大范围内更有效地实施。

总之,在当今世界面临生态危机的情况下,高校作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要切实的开展好大学生生态德育这一新课题,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道德观,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使当代大学生成为倡导和谐社会的先锋,利用所学的知识从实践中找出解决生态问题的有效策略,最终实现人类与生态自然的和谐发展。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浅析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浅析【3737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7509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