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运用主义哲学的几个问题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0351(2014)03―0066―07
中央总在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的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论文网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简而言之:学习运用主义哲学能够解决我们党所面临的本领恐慌“问题。
一。主义哲学不可或缺,学习哲学,终身受用
哲学思维是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理性思维活动。它最基本的作用是使人的主观想法更加切合客观世界,使人变得豁达。智慧,能坦然面对现实世界中的挫折。不如意等等,并能从中悟出积极的态度。哲学思维作为对一般思维的超越,表现为为人类生存和个人生存提供指针,规范人们的价值取舍和人类努力的方向,引导人类文明的根本走向;其目的在于推进社会的协调进步和文明的持续发展。作为信仰主义的中国党人来说,哲学思维坚持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简称唯物辩证法“),旗帜鲜明地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快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化,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主义哲学产生提供了科学前提。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辩证法(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它为人类提供了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先进思想武器。首先,从对象看,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否定了以往哲学是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在哲学史上第一次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其次,从内容看,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它克服了旧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的两个分离“,是完整。严密。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后,从社会作用看,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其落脚点是改造世界。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另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即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在1842年6月写的一篇时论中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121。抒发这一见解时,还是一个年仅24岁的青年。他何曾想到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一见解已经成为了政治家和哲学家们反复引述的至理名言。科学发展观作为科学理论。指导方针。战略思想,其实质是唯物辩证法的新时代表现形态。从中国历史看,从党和国民党的对比看,党成功在于哲学,毛泽东在延安时曾说过,一切大的政治错误没有不是离开辩证唯物论的“[2]311-312;国民党失败也在于哲学,蒋介石1950年曾在国民党中常委会上拿出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说,就是这么一本小书把我们赶到海岛上来了,你们写得出来吗?毛泽东与蒋介石这两段话一对比,哲学的魅力及功效就自然显现。可以说,凡大政治家,必然重视研究和运用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首先,哲学是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它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是从整体性。普遍性上对整个世界的宏观把握。哲学也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从具体科学中抽象和概括出的一般结论和原则,称之为时代的精华,就是哲学;反过来,哲学又指导人们去认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本身。人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常是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去反映事物的本质。在对世界以及事物本质的认识过程中,人们有着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甚至相反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世界观;由于世界观的不同,使得人们的人生观差别很大,甚至对立。其次,哲学是方法论。用一定的世界观在实践中去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就表现为方法论。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由于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使抽象的哲学理论能够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具有不同的世界观的人,其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所采取的态度和方法是根本不同的。比如,毛泽东把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转化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方法,故称之为其活的灵魂。在当代,科学发展观则凝结了新时期中国党人哲学思维的睿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圆满结束,通过了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审时度势,对新的历史起点“下的发展问题作了精准的科学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哲学思维使人聪明,给人智慧,即人们常说的说话办事有哲理“。哲学思维同我们平时所讲的思想方法实质上是相同的,都是指人们思考和观察事物的方法和形式,都属于方法论的范畴,是人们的世界观在方法论。人生观上的表现。哲学思维是每个人都有的,但有自觉和不自觉的区别。人们在实践中自发逐步形成的世界观,一般是不系统。不完整,不是以理论的形态表现出来。这类人的哲学思维与个人的成长阅历和经验有关系,它具有不自觉性。哲学思维的自觉性主要依靠对哲学的学习和训练来形成。因为,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就是人们把一定的世界观,用一定的哲学术语,按一定的逻辑结构,采取概念体系的形式,即用理论的形态完整地表现出来,需要自觉性来把握。所以,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地提升哲学思维能力,就必须加强对哲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尤其是主义哲学的学习;这样,可以使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理性成分。逻辑成分。自觉成分更多一些,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接近客观实际。陈云在起草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谈到,在延安的时候,毛泽东亲自和他讲过三次要学习哲学,这对他后来的工作影响极大。学习哲学,终身受用。二。注意把握领导工作中所面对的哲学基本观点
就中国党人而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现在党的领导方法中有以下五个基本观点。
(一)唯物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第一性是物质,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3]89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社会的产物,主要是劳动的产物。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运动来实现,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是密不可分。它包括宇宙的一切变化过程,从单纯位移直到人类思维,无处不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整个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的,但就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来说,它又是静止的。物质运动必须通过客观规律性反映出来。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稳定性。普遍性。可重复性。规律的最大特点是客观性,为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被人们认识和利用,否则就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自然和人类社会规律均如此。唯物观点意义在于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一元论哲学,反对二元论和多元论哲学。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首先,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理,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弄虚作假,搞浮夸,欺上瞒下,等等。其次,坚持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的原理,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要求解放思想,反对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再次,坚持物质运动有规律的原理,要求遵循客观规律,自觉严格地按规律办事,反对一切忽视客观规律的胡思乱想和蛮干。
(二)辩证观点。唯物辩证法回答了物质世界的存在状态和形式,说明了世界的万事万物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发展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原则。除了这两个基本原则之外,辩证法进一步用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和若干对基本范畴(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可能性和现实性。必然性和偶然性)诠释了世界万物是如何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一起构成了唯物辩证法完整的科学体系,这样,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4]243。辩证观点的对立面是形而上学。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辩证的思维方式在考察事物及其在头脑中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连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失方面考察的。“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的考察。因此就不把它看作运动的东西,而是看作静止的东西;不是看作本质上变化的东西,而是看作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看作活的东西,而是看作死的东西。这种考察事物的方法,造成了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其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作用也是根本不同的。比如说片面性。一刀切“问题,这是我们在领导工作中经常出现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思维方法上的形而上学,具体说就是固执一面“,表现在实际工作中总是顾此失彼“。这种思维方式的根本局限在于不能够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它的另一方面。
在领导工作中如何坚持辩证思维?首先,从联系角度看,应该加强思维的系统性综合性。系统是关于普遍联系原则的深化和具体化,系统思维也可称之为立体思维“或全方位思维“:一是整体观念。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实质上就是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依存的。从系统观念出发,就应该从整体出发,从全局出发,把我们的工作对象作为整体的一个部分加以把握。二是结构观念。结构是指系统内各个要素之间的组合方式,比如我们常说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知识结构等等。系统的整体性以及整体性的功能如何,是以一定的结构为基础的。结构合理,系统的整体性和功能就好;结构不合理,系统的整体性和功能就差。三是层次观念。一个系统总是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该系统本身又可看作是更大的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这就构成了系统的层次性。在研究复杂系统时要从较大的系统出发,考虑到系统所处的上下左右关系。一个省相对于各个县来说是一个系统,相对于中央是一个要素。层次也可视为结构的纵向表现或横向表现,系统结构的纵横综合,既有空间的上下关系,也有时间的先后关系,这当中也蕴含着历史和现实的结合。其次,从发展角度看,应该加强思维的预见性前瞻性。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而预见性前瞻性,则是辩证思维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一是要有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在改革开放中,如果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墨守成规,那么在思维方式上必然是反应迟钝,安于现状。这种思维方式与我们时代不合拍,也可以说是落伍;改革开放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二是要努力学习和善于学习,使我们的认知与时代接轨。更新知识和储备知识,可以使我们的思维更活跃更敏锐,对驾驭新生事物更得心应手,更能充分利用好各种有利于改革开放的国际或国内的大小环境,不断发挥人的能动性,继续解放思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三)实践观点。实践是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有三个特点:一是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现实物质活动,是一种可感知的感性活动,即能为人的感官所直接或间接感知的物质活动。二是能动性。实践又不是纯客观的活动,它是人们利用工具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活动,受意识支配,因而具有能动性和目的性。三是社会历史性。人的实践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实践活动并不是主观任意进行的,也不是绝对自由的。无论是实践的对象。范围还是规模和方式,都受社会历史制约。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人类世世代代延续下去的历史活动。1845年春,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用实践观点来划清与一切旧哲学的界限,故主义哲学也称为实践唯物主义“。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论范畴(合规律〈科学性〉。有用〈价值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其内容是客观的,它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在真理性认识中包含着不以主体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它反映出人们的认识结果。实践作为主观与客观相联系的桥梁,它具有直接现实性,能把主观认识付诸现实,改造客体。这样就可以用现实的成果与主观认识相比较。对照,从而检验出认识是否与被认识的客体相一致。绝对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认识的确定性和无条件性,即客观性。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认识的不确定性和有条件性,受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局限。
实践观点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为此,在延安毛泽东专门写了实践论,其目的在于解决中国GM过程中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的历史的左“或右的错误思想。所谓具体的统一,是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际相符合;所谓历史的统一,是主观认识要同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相符合。我们既要反对思想落后于客观实际,理论落后于实践的历史发展的右倾保守主义;又要防止思想超越于客观实际,理论超越于实践的历史发展的左“倾冒险主义。
实践观点还告诉我们,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二者不能混淆和颠倒。但是,二者又是互相联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为真理都是具体的,超出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变成谬误。例如,社会主义在一定条件下,仍然存在着阶级斗争,但把它夸大了,说成处处。时时都存在阶级斗争,就变成谬误。反之,是谬误,回到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就是真理。此外,谬误向真理的转化还有一种情形,即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党正是在总结毛泽东晚年的失误以及文革“的经验教训中,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
(四)生产观点。生产是人类最主要最重要的实践。唯物史观是的伟大发现,这个发现是通过研究人类生产而得出的;为印证发现,认真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程,写下了资本论作为证据。人类要生存和繁衍,都离不开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生产,恩格斯称之为两种生产“。这两种生产“要得以顺利进行,必须依托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两对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规定社会运动形式本质的。推动整个社会历史前进的两对矛盾。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系统,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大层次组成。三大层次由生产关系作为中间关节构成两对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作为生产诸要素的经济结合方式;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联系作为社会的经济结构。上层建筑不直接与生产力发生联系,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生产力通过经济基础的中介影响上层建筑。改革开放依据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基本相适应,但也有不相适应;矛盾中的不相适应,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的矛盾,具有非对抗的性质。不是阶级对立,也不需要社会性质的变革。可以通过自身内部的调整得到不断地解决。改革不是废除公有制,而是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公有制。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调节的手段,目的是发展。要发展,就必须处理好改革。稳定和发展三者的关系。要通过改革来促进社会发展,但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保持社会稳定。没有社会稳定,则一事无成。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一个铁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变化;具有反作用的生产关系归根到底依赖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超前或落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时,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个规律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党犯的错误,都与忽视这条规律有关。破除左“的思想,实行改革开发,也是正确把握这条规律的体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个顺序是不能颠倒的,颠倒了就要受到历史的惩罚。今天的改革开放,也是从生产关系入手的,与过去所不同的是,我们开始从现实的生产力水平出发,重新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那些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我们过去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就是忽视社会发展中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改革开放就是要破除过去那些不适合于中国现实生产力水平的公而纯“。大而全“的单一所有制形式,建立一种真正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五)群众观点。唯物史观告诉人们,人民群众是生产的主体,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是群众史观。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二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三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而唯心史观则是英雄史观,夸大少数英雄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认为少数英雄人物的主观意志和思想动机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群众史观,就必须反对英雄史观。通过对文革“历史经验的总结,在党的领导过程中,既要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也要承认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前进的重大作用;既要承认领袖的个人魅力和独特作用,又要反对个人迷信和个人崇拜。
三。把唯物辩证法贯彻到领导工作和过程的方方面面
毛泽东曾经用过河要有桥或船,生动形象地比喻领导方法的重要性。他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5]139那么,什么是过河的桥或船“呢?中国党人运用智慧,把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转化为党的三条根本路线和党员干部熟知的领导方法。(一)党的思想路线。也就是党的认识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要解决的是做到主观与客观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党的思想路线是确定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基础。众所周知,当年延安整风就是一场确立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的校训是实事求是“;而中国改革开放的破题,也是来源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要看思想路线对不对头。党的思想路线是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具体化,它映像出中国社会现实活生生的辩证法。毛泽东把它理解为实事求是“;把它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求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二)党的基本路线。也就是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结果。基本路线是指政党为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制定的指导各方面工作的基本准则。它是根据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基本状况。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所处的国际环境制定的,是一定历史阶段内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检验各项工作的最高标准。
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是基本国情。我们党把现实国情定位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来之不易,凝结了党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在认识上开始成熟的标志。我们在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全党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党的十三大第一次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有了完整表述: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党的领导。坚持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本路线规定了我们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落实基本路线并非易事,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决定)
(三)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在党的思想路线。基本路线确定后,解决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
毛泽东是群众路线的首创者。他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主义的认识论。“[6]899群众路线包括群众观点和群众方法两个部分。一是群众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二是群众方法: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群众路线问题关系到反腐败和廉政建设能否进行到底,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能否进行到底,关系到党的领导的基础,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中国老百姓是改革开放的主体,理应在改革开放中得到自己的实惠,群众利益无小事“。以人为本“应该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群众路线必须与时俱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决定)
当一个领导干部面对着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十八大语)的认识对象时,面对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艰巨任务,就事论事肯定不行,有没有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东西?有的,这就是遵循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要把对立统一规律贯彻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即对立面“,就是矛盾“。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均具有相互对立两种属性,一体阴阳两面。对立统一,构成了事物的对称和谐;如同生死构成了生命的两面,生中有死,死中有生,生死对立,生死相依,若失去了一方,生命就不存在了。一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处处会遇到对立面,一个社会时时刻刻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对立面消亡或产生,一个政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都是为了认识和解决对立面作为出发点的。
我们在观察一切矛盾现象时,不能片面地把一方面孤立起来了解,而应该把它同矛盾的其他方面联系起来作统一的认识,因为事物的特点,只有在同其他事物的比较中才能表现出来,才能认识和把握。例如:政府与市场,稳与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建设小康与建成小康,社会稳定与管理创新,公平与效率,经济与政治,宏观与微观,民主与集中,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有所为与有所不为,拆迁与建设,生产与消费,调整经济结构与解决就业问题,等等。对于这些矛盾的处理,千万不能简单化,搞单打一;也不能过于复杂化,畏惧矛盾;更不能搞平均主义,不分主次,不分轻重。正确态度应该是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按照决定的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重视矛盾,全面地分析矛盾;但在重视和分析矛盾的当中,我们要善于和敢于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决定)当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时,各种矛盾的表现更为胶着化。冲突化,我们要及时适度地化解各种矛盾,以整体性态势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要坚持矛盾观点,坚持两点论,坚持讲两句话:既要讲对立,又要讲统一;既要讲原则,又要讲灵活;既讲前进,又讲后退;既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又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要与困难作斗争,又要看到光明的前途;既要脚踏实地,又要放眼未来。如何在事物发展过程把握好对立面呢?陈云从他GM人生中总结出六字箴言:交换。比较。反复“。一是交换“,就是要经常注意同别人交换意见,尤其是多倾听反面的意见,克服片面性;二是比较“,就是做结论要经过上下左右的比较,要设想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出最佳选择;三是反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决定问题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听听不同意见,避免草率做决定。陈云还特别强调,如果没有不同的意见,也要假设一个对立面,即未雨绸缪“。吸收正确的,驳倒错误的,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陈云这六字箴言,抓住了辩证法的核心,说明对立面不仅是客观存在,而且需要人们用心去寻找;只有在寻找对立面的过程中,才能使自己的思想丰富生动充实起来,使自己的行动自觉起来。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我们所要解决的对立面“错综复杂,要求现在做工作比以往更注重调查研究,更注重全面分析矛盾,即分析哪些是现实的,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哪些是积极的因素要充分利用的,哪些是中间力量尚可以努力争取的,哪些是落后消极的须要做教育引导工作的;还有什么困难和估计不足,将会产生哪些矛盾,出现问题后该怎么应对;等等,这就充分体现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种认识还应当体现在当着我们工作较为顺利时,前途一片光明时,会自觉冷静地想想可能存在的隐患和不安定因素而不至于头脑发热被暂时的胜利搞没了方向;当工作一筹莫展乌云一片时,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努力寻求矛盾的转化,即善于把坏事变成好事而不至于悲观失望。用心寻找对立面“,将会使自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冷静理性的实践者,同时又是一个GM乐观主义者。
学习运用主义哲学的几个问题
學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學的几个问题【11465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78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