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主义群众观的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D2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5)01-0063-04
基金项目:2011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延安时期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2011FDJ00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谷正(论文网1977-),男,河南商丘人,河南大学历史与文化博士后,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主义中国化研究。
主义群众观,是和恩格斯提出的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这一观点是主义群众观的核心。在中国,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党人,从中国GM的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GM实践活动,把主义群众观和中国GM实际相结合,最终形成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GM。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
一。主义群众观的基本观点
如何看待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甄别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关键。在主义诞生以前,对于谁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这个问题的回答,长期以来被唯心主义英雄史观所占据,认为英雄豪杰。个别精英天才掌控着历史的走向和人类的命运。通过对历史的客观考察和严谨的逻辑分析,主义群众观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最本质的内容是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构成,二者的关系表现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GM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1]32-33社会制度的任何变化,所有制关系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不再相适应的新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的生产关系就必然被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不断发展。在这一矛盾运动的过程当中,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没有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就没有社会历史的前进。和恩格斯正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科学阐释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和创造者是人民群众。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社会发展史与自然发展史根本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起作用的是有意识的人。
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离开了人民群众及其展开的生产劳动和其他实践活动,那么人类社会将不复存在。正是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才为整个社会的其他活动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否则,社会生产力根本无法发展,更谈不上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提升。自然界没有创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2]219-220
其次,人民群众的劳动生产和实践活动是人类精神财富的源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这说明,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根源于人民群众这一主体及其所从事的劳动生产和实践活动。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为精神文明的创造和精神财富的积累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精神文明的内容源自于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长期积累。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3]776
再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和恩格斯所处的资产阶级时代,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极为活跃和激烈的时代,这一矛盾运动的结果直接表现在社会关系内部的对立和斗争愈发突出,资产阶级掌握了绝大部分社会财富,同时造就现代工人即无产者。当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时,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民群众就会依靠自身的强大力量,开启社会变革的新篇章,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社会形态的更替和重大历史变革,都充分印证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一科学论断。
最后,主义群众观在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同时,也肯定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正如列宁所说:历史必然性的思想也丝毫不损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因为全部历史正是由于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不过,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仍然取决于人民群众,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主义群众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进行GM斗争的理论基础,是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
二。中国党群众路线的形成与发展群众工作在党的各项工作中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如同鱼水的党群。干群关系也是GM取得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进步的法宝。群众路线“是中国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党一以贯之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1。群众路线诞生于中国GM的伟大实践。
早在大GM时期,毛泽东就充分认识到只有依靠。发动和组织群众,才能夺取中国GM的最终胜利。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将农民的力量形容为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并且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1928年7月9日通过的党的六大政治决议案中就将争取群众“作为当时的总路线。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指出,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GM政权,并且,一切工作都要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都要经过群众去执行。
土地GM时期,毛泽东在多篇著作中强调了党人要从群众的斗争实践中总结提升斗争策略,他认为正确的斗争策略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而不是少数人空想出来的。同时,他指出必须时刻关心群众的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的生活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真正拥护,如果脱离群众,不积极投身到群众中去,一切工作都将无法开展,GM战争也不可能取得胜利。
抗战爆发以后,毛泽东继续强调依靠和发动群众的重要性。他不仅提出民兵是胜利之本“的论断,而且在中国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明确要求党员决不可脱离群众的多数,置多数人的情况于不顾“,必须注意组织先进分子和广大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4]525-526
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从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主义的认识论。“[5]899这段话是对群众路线的经典表述,也是群众路线形成的重要标志。
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期间,毛泽东将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再次强调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是GM取得胜利的关键,并且特别指出:我们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5]1094党的七大还将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载入党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发生巨大变化,在社会主义GM和建设的过程中,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得到进一步发展。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GM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党人需要在群众中间经常进行生动的。切实的政治教育,并且应当经常把发生的困难向他们作真实的说明,和他们一起研究如何解决困难的办法“。[6]395-3961956年9月,党的八大明确把群众路线载入其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表述基本成型。
2。群众路线发展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坚持主义群众观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主义群众观。
赋予人民群众概念新的时代内涵。用发展的眼光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赋予人民群众这一概念以新的时代内涵。首先,明确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广大的知识分子,包括从旧社会过来的老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正在努力自觉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7]186肯定了知识分子的地位,将知识分子作为人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为改革开放和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凝聚了坚实的力量。其次,解决先富农民“的地位问题。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先富农民“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整体的发展,并且以自身经济文化生活的提升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当然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的范畴,排除了人民群众致富的后顾之忧。再次,创造性地增添了人民群众的新元素。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不仅面临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问题,还担负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历史重任。从爱国主义“的政治高度,拓展了人民的范围,是主义群众观在中国当代的创新性发展,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将主义运用于中国具体实际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最好论证。
科学分析领袖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首先,不能过分夸大个人的功绩。1987年在谈到十三大报告时,以自己为例指出:不能把九年的成绩都写到我个人的账上,可以写我是集体的一分子。过分夸大一个人的作用并不有利。“另外,永远不要过分突出我个人,我所做的事,无非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党人的愿望,党的这些政策也是由集体制定的。“的这些观点,为正确认识和处理领袖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与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客观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评价毛泽东终究是中国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拿他的功和过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杀的。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7]344在看来,毛泽东思想不仅是中国GM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7]1723。群众路线创新于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进程。
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作为人民范围新的理论概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要鼓励他们的创业精神,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对其中的优秀分子要给予表彰,共同创造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最终归宿。把是否能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党的全部工作的标准,不仅是中国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也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主义群众观的发展。这一思想秉承了党一直以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再次强调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与群众路线“的内在共生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主体是人民,发展成果惠及的也是人民,社会的和谐稳定亦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体现在群众路线上,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就是要倾听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国家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上的呼声,运用当代先进的科技力量,汇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而不是脱离群众,脱离实践,真正达到国家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切实相关,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即社会公平和谐,人民群众生活富裕,物质精神生活达到满足,国家社会可持续地良性发展。
三。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的新要求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要坚持好。落实好群众路线“,首先必须对各个阶段人民群众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全面深刻地把握,赋予其时代蕴含,了解人民的需求,重视人民的意愿,使我们党的工作思路和决策更加紧贴实际,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更加有针对性地破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力量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改革开放正在深化和扩大,改革的任务能否完成取决于群众,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参加,改革无以为继;伴随开放的深入,一些社会矛盾与问题突显,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如何在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现实条件下继续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为科学。包容。可持续发展的境况下对群众路线“有所创新,是理论和实践都亟需解决的问题。既要坚持我们党一直以来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原则,又要结合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新特点,赋予群众路线“新的内涵,采用更为合理和有效的方式,把群众路线“贯彻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和平时期,一些领导干部对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放松了群众工作的要求,不讲究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甚至简单粗暴对待群众提出的问题,使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面临分割和淡化的危险,使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受到质疑,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遭遇冲击。面对这种局面,必须使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从思想上充分重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从理论上继续坚持主义群众观点,从实践中汲取建党90年来群众工作的优秀经验,深刻把握群众路线的内涵,不断发展群众工作的方法,这是新时期坚持群众路线的首要前提。
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准确把握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
1。积极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改进工作作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为民,就是要牢记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服务人民,一心一意为群众做事,心里装着群众,多解决群众问题。具体到工作中,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为民造福作为从政的基本准则和不懈追求,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无论是开展调研。制定政策,还是部署工作。解决问题,都要切实把人民群众是否高兴。
是否满意。是否答应,作为根本衡量标准。务实,就是要坚持真理,坚持原则,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真抓实干,勇于担当,发扬理论联系实际之风,在实践中发现真理,纠正错误,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具化到工作中,就是要重实情。办实事。求实效,言行一致,勤奋工作。埋头苦干,坚持不懈地带领群众创业,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决杜绝说瞎话。大话。空话,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清廉,就是要自觉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廉政准则,严以律己,廉洁自律,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永葆党人的浩然正气,切实做到拒腐防变。为政之要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自律,自律之道在于防患未然。滋生腐败最先突破的就是廉洁自律这道防线,要自觉筑牢这道防线。心不廉则无所不取,心无防则无所不为。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把廉洁自律作为一种思想境界来提升,作为一种职业操守来要求,作为一种工作能力来培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特别是在面对诱惑。陷阱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做到警钟长鸣,在感情上把握住原则,在行动上把握住分寸,在生活上把握住小节,务必做到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楚。生活上清白,踏踏实实做人,明明白白做事。2。坚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诚倾听群众呼声,就是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就是知民情;真实反映群众愿望,就是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就是解民忧;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就是把群众当亲人,就是暖民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伟大事业,是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历史实践活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需要已经不是简单停留在物质层面,而是扩展到政治权利。文化权益等全方位。多角度的诉求,新时期社会各阶层利益出现分化与冲突,给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而坚持和落实好三个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也是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更高要求。
3。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对群众的感情发自于同群众的相处,服务群众的本领来源于基层一线的实践,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就是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新时期面对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建设的热情更为高涨,人民群众对个体权益保障的高度关注,对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和民生问题解决的呼声。对基层民主建设和公民民主权利行使的重视。对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的期许,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注重调查研究,掌握民情民意;要加快发展步伐,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以人为本,关注民计民生,把群众的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凝聚群众力量,汲取群众智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与基层群众联系的方式方法,听到群众真正的声音,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各个方面都能体现民意。顺应民意。
群众路线:主义群众观的中国化
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中國化【7554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78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