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课堂评价虚泛化,轻视基础知识的传授
轻视讲解、讲授等这些基本的教学方法,把接受性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对立起来。在教学评价方面弱化教师职能,不敢严格要求学生,更有甚者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夭折了一个“爱迪生”。学生在课堂上激烈争论后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你们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聪明”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
(五)课堂学习“自流”化
让学生太过自主变成了“自流”。为了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些教师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教师反倒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这样的教学怎么能有益有效?
上述现象,反映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吸纳不够,对我国母语教学的历史经验和成果的认同、吸纳不够,对我国的国情实际特别是广大农村教育实际深入了解不够。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说明我们还缺乏辩证观,常常容易情绪浮躁,急于求成,顾此失彼,易走极端,把握不住事物发展的“度”。语文教学被抹去了本色,拧干了原汁。
优尔、语文新课改的努力方向
那么,语文究竟要怎么教呢?华东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多次引导教师们要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1.要全社会摒弃应试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
要相信人人都能成才,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要让学生们个个都考高分拿好成
绩,而是要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把学生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2.充实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要着重充实课程内容目标,让教师们教学的时候有根据可依,明白哪些是基本知识,是要学生必须掌握的,要达到什么要求,教到什么程度;哪些是需要学生了解的;每节课的主旨是什么等。减少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强化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学习语文不但要学习最基本的字词句段及听说读写能力,而且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力求达到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二者相辅相成,高度统一。
4.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力求给学生们一个富于情感,充满尊重,充满感悟,开放民主,真实自然,能够自主选择,充满生活气息而又简单朴素,能够充分引起学生们兴趣的能夯实基础又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在这个期间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成绩有目共睹,但是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谨此希望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明白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和精髓,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实践,把握住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规律,在课堂中努力实践新课标理念,实践本色语文教育观,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对语文“新课改”的反思(5):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8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