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刺激理论强调压力是外界环境对个体的一种刺激,他们把压力定义为:如战争、失业、火灾等能够引起个体产生紧张反应的外部环境刺激。该理论关注的重点是在何种外界环境下会使个体产生压力刺激。压力被看作是环境对个体的一种客观的刺激,强调的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反应。韦斯(Weiss) 、汤姆士·赫尔姆士(Thomas Holmes)和理查德·拉尔(Richard Rahe)是压力刺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韦斯在他的模型中提出社会支持、人格特质和组织因素是个体压力反应的直接经历,缓解了组织压力源与压力反应之间的关系。汤姆士·赫尔姆士和理查德·拉尔认为生活的变化会引发机体启动应激反应,从而产生应激资源去做新的适应,压力便由此产生。国内的学者刘永林在压力刺激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习压力不仅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紧张刺激,而且包括由此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上的反应,使学习压力的定义更加完善。
拉扎勒斯(Lazarus R。S) 提出的压力交互作用模型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强调认知因素在压力产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该理论克服了压力反应理论和压力刺激理论单一性和忽视主体因索的缺点,认为思维或认知是压力反应的主要介质,强调特定的环境和时间,人物及时间等具体因素的影响,包含相互作用的观点。压力源与中介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最终的反应方式和结果。自拉扎勒斯提出压力认知交互理论,该理论已经成为国外压力相关研究中影响最大、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对国内的研究也有一定借鉴作用,如重视主体因素,关注个体思维或认知,在阴国恩和王鹏的研究成果中皆有体现。
综上所述,国外的研究成果对我们国内的研究有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国内小学生学习压力研究综述(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95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