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探析及介入(2)

时间:2023-08-27 22:26来源:毕业论文
一、大学生网瘾问题及其危害 2014年6月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 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中

一、大学生网瘾问题及其危害

2014年6月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77亿,占整体网民的42。7%,占青少年总体的79。6%。而19-24岁年龄段青少年比例超过一半,为52。6%,比去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 

研究显示,80%在大学中断学业的学生都是因为网络成瘾。 

(一)大学生网瘾概念界定

“大学生网络成瘾”由三个要素组成,分别是“大学生”、“网络”以及“成瘾”。毫无疑问,网络成瘾属于行为成瘾中的一类,因此,笔者认为“网络成瘾”就可以被普遍定义为“个体不可自制地渴求使用网络以达成通过网络取得快感或是逃避现实痛苦这类具有强烈心理以及行为效应目的的异常行为”。在这个定义里面,首先它建立在“成瘾”概念的基础上;其次,关于“不可自制”的使用,是源于在“行为成瘾”概念提出的最初阶段,有学者指出之所以个体会行为成瘾,是因为个体的“失控”。但是这个观点随后就被人推翻了,因为即使是一个“行为成瘾者”,他的行为依然会遵循某种逻辑,譬如网络成瘾者,更多的时候表现为一种持续的,过量的使用网络,但是他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却依然遵循个人特点而趋于相近,所以在这点上,他并不符合严格意义上的“失控”概念。但毋庸置疑的是,成瘾行为必然伴随着个体的无法自控,因此,使用“不可自制”似乎更为合理;最后,“取得快感”和“逃避现实痛苦”的使用更贴近于网络本身,带有一定的网络特性色彩,他们又都符合“具有强烈心理以及行为效应”的描述。论文网

那么,最终我们得出了“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定义:“存在不可自制地渴求使用网络以达成通过网络取得快感或是逃避现实痛苦这类具有强烈心理以及行为效应目的的异常行为的这部分大学生的问题”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

 “人在环境中”是社会系统理论所提倡的重要观点。社会系统理论将社会描述成一个个或大或小的系统组成,而在其中又相对地存在主系统和子系统,主系统由各式各样的子系统所构成,同一个系统既可以是主系统又可以是更高层次系统的子系统。基于这些原则,社会系统理论又强调:系统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一个系统总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其他系统的影响。

据此,对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问题,我们基于社会系统理论从个人这个系统上下两个层面发散分析。

1。个人层面

第一,生理健康。首先,显而易见的是视力,医学调查结果显示,经常使用电脑的人当中患“干眼症”的约占31。2%的人;出现如眼睛疲劳、发胀、酸疼等现象的约占90%,出现视物模糊的人约占75% ;其次,长时间的上网也势必代表着个体保持同一个姿势久坐,就会进而导致部分神经长时间受到压迫,引起头痛、乏力、颈背痛和食欲不振等不良状态,长此以往就会将个体拉入亚健康的深渊;最后,电脑辐射一直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长期呆在一个高辐射的环境中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和新陈代谢功能都会造成无可估量的伤害。

第二,心理(精神)健康。在网络世界中,尤其是网络成瘾的那部分人的网络世界中,充斥的绝不是那些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我们不能否认的是绝大多数网络成瘾者的“成瘾元凶”都是诸如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网络赌博这些能够带给人最直接强烈的新鲜感以及刺激感的内容物。而这些东西会给拥有更多好奇心和渴望释放自我情感的大学生的心理会造成怎样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学生成瘾者在心理上表现出来的变化主要是情绪的改变,在这其中56。1%出现情绪亢奋,出现焦虑不安的占了27。8%,22。0%的人表现出情绪低落的状态,甚至有11。5%的成瘾者产生轻生的想法。 ”对于网络成瘾者而言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们都将网络当做生活中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精神寄托,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大抵也不外如此。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往往视成瘾程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症状的性格孤僻、消极冷漠、孤独木讷和极端性格的偏激或畏缩,从而进一步导致他们丧失对于生活的信心,情绪趋于低落,需要到网络中寻找安慰,恶性循环,最终产生严重的心理和人格障碍。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探析及介入(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9564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