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富有动感的画面为幼儿提供视觉支持,能够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在潜移默化中,幼儿掌握大量丰富、生动的词汇,在倾听和同伴交往中,幼儿积累了大量素材并获得丰富的经验,语言的表达更加的顺畅。
3。4 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发展起来的。”绘本中所蕴藏的价值观、礼仪、态度、规则等会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幼儿,绘本《花婆婆》中,小女孩答应爷爷,要做一件让世界更美丽的事,为幼儿树立一种人生价值观。如此一个抽象、深奥的词汇,爱丽丝用具体行动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4 小班幼儿绘本阅读的心理活动特征分析
小班幼儿思维带有直接行动性,直接、具体是其显著特征,只是简单、浅显地理解事物,还不会进行复杂的分析和概括;行为受情绪支配,情绪性强而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独立性差,爱模仿等特点。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心理活动特征主要表现在观察、模仿、理解、想象,以及情绪情感方面。
4。1 观察、模仿
观察是一把打开幼儿绘本阅读世界之门的钥匙,通过观察,认识故事中的角色,了解角色的心理活动,把握故事情节及发展线索,还能发现某些隐藏在画面中的细节,进入到一个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精彩世界。观察是一种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绘本中的图画和文字共同讲述着故事,信息的传达依赖于幼儿的观察力,解读形象表情、理解表情所代表的心理活动对于幼儿完整理解故事是必不可少的[5]。
幼儿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学习的,观察学习常常与模仿相联系。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社会学习的效果,可以拓展到不直接接受强化,只凭观察学习也可以学习某些行为和人格品质。幼儿的这种学习活动,并不是简单、刻板地模仿,而是对具体特征进行编码。
绘本阅读过程中观察主要有如下表现。
4。1。1 注重观察人物形象
绘本《我爸爸》封面是一位扮鬼脸的爸爸,幼儿被这一形象吸引,乐得哈哈大笑,迫切想要翻开绘本,了解鬼脸背后的爸爸到底是什么样的,绘本展现的是不一样的爸爸,但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加以教师引导,也能从不变的黄色格子睡衣中辨认出,“力大无穷的猩猩”“马一样能吃的”鱼儿一样游的都是爸爸。幼儿看完故事后会产生共鸣,我的爸爸跑得很快,会唱歌、他很勇敢,什么都不怕。
4。1。2 观察中善于模仿
案例:上午10:00小班,集体教学《红红的小东西》,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师:红红的小东西遇到了谁?
幼儿:小老鼠。文献综述
师:请两位小朋友来学一下老鼠说的话。
奕博弯着腰,两只小手变成老鼠的大嘴巴,然后说你要是一颗红樱桃,我就可以一口把你吃掉啦。”
师:红红的小东西又会遇到谁呢?
幼儿:小白兔。
师:小东西对小白兔说了什么?
幼儿:让我做你的第三只眼睛吧!
师:小白兔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歆歆把两个手指放在头上变成小白兔的长耳朵,嘴里说着我才不要做妖怪呢?一蹦一跳地离开了,脸上满是开心的表情。
分析: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学会观察故事中的角色动作和表情,通过观察小老鼠和小白兔的动作和表情,模仿它们的对话,联系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融入到绘本世界,体验角色的心理,但是由于小班幼儿的生活、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大多停留在对故事中角色形象动作的模仿,对角色的心理活动意识还不足,歆歆像小白兔一样蹦蹦跳跳离开,表情是喜悦的,并没有表现出故事中小白兔的害怕与惊恐。主要通过模仿角色的语言、动作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小班幼儿绘本阅读的心理活动特征研究(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201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