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焦虑是指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有着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其基本表现是:害怕与他人对视,害怕被人关注,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发生丢面子的言谈举止,怕当着别人面吃饭、书写等[1]。一般而言,轻度的焦虑并不会危害人的健康,反而会增强个人的斗志,激发奋斗的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强烈的、持久的社交焦虑不仅不会激发人的斗志,反而会妨碍人的社会交往功能,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交焦虑的症状,危害人的心理健康。社交焦虑的产生以及产生的程度与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社交焦虑从儿童发育期到青春期有明显增长的趋势,在青少年中社交焦虑方面的问题广泛存在,而且影响极大[2]。此外,跨文化研究也表明,亚洲国家这一现象特别严重。另有一些关于个体社交焦虑的研究,其中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影响个体社交焦虑的因素上,如:社交焦虑状况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该研究表明,自我和谐的各因子与社交焦虑呈正相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灵活性对社交焦虑有良好的预测作用。李敬阳、刘洋等的研究表明,自尊、自我监控、私我意识的心理特质与焦虑情绪有关,低自尊、低自我监控和低私我意识水平可能导致学生个体在社交情境中产生更高的社交焦虑水平和更多的回避行为[3]。目前,对于社交焦虑的研究多集中在心理因素的影响上。 高职学生心理弹性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27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