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小学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小学男、女教师分别扮演着不同行为角色,因此对小学生行为角色演变产生的影响会有所不同,比如对学生的个性形成、兴趣培养、心理健康发展等方面都产生着不同影响。调查显示,女教师的感官和口语表达相对出众,所以,女性教师在从事教师行业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方面相较于男教师更为突出,比如说在课堂教学言语沟通、与小学生的课堂互动、对小学生身心发育的关心等方面得心应手。然而在空间的应知能力、横向比较和逻辑的推理能力方面男教师就女教师而言略胜一筹。[2]在中国,女性往往被赋予细心,善于操持家务,温柔,善良,柔弱,嫉妒心强,爱唠叨的形象;一般认为男性应该胸怀宽广,有坚强的意志,爽朗大方,做事情深思熟虑,有勇有谋,比较独立自主。
为了减少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因性别差异对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必须均衡教师性别比例,因此笔者从小学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的原因入手,探求造成小学教师男女比例失衡的因素,从而进一步分析原因并提出优化小学男女教师从业人数的相关策略。从现有的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小学教师性别比例差距过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传统观念影响
人们的观念普遍认为女性耐心,细致,语言表达能力强,加上从母亲那里传承的与生俱来的母性,使得多数人们认为女性在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上占有很大的优势。男性往往是社会中的“强者”的代表,男性一旦从事小学教育行业经常被社会看做缺乏工作能力,从事女性职业,并且是没有出息的。
2.高等教育师范专业男学生少
智力水平和传统理念的影响,加上男、女学生在身体结构的差异,科学成为男生追捧的对象,女生则多青睐于文科类,而且女生更愿意选择师范类学校。一直以来,师范类院校存在着男女学生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女多男少的现象愈加明显,导致未来走上岗位,小学男性教师始终一将难求。
3.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的影响
精力充沛的男青年们,血气方刚之时,首选收入高、挑战性强、创新性行业,虽然小学教师的工资是相对稳定的,但是薪水微薄,晋升性不大,不符合男性青年的职业追求。反之,对相对弱势的女生群体,追求稳定、安逸、体面的工作,成为女青年们较青睐的工作。另一方面,从社会影响力、受尊重的程度、社会的认可度来看,中高等教育教师地位较高,相比之下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显得更为低下,这也是男孩子们不愿意成为小学教师的重要原因。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造成了多年来我国小学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的局面,一方面,培育教师的师范院校男性比例急剧下滑,造成小学男性教师的后备力量不足,另一方面,仅有的小学男教师在当今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想法设法离开小学教师队伍,另辟蹊径。如果任由这种现象恶性循环下去,必将导致我国基础教育的缺失和不完善,对教学工作产生不利影响,更无法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样的现象对教学行为产生的影响更不容忽视,由于不同性别的教师有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小学教师比例严重失衡的形势下,女性教师撑起大半边天,统一的“女性化”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性别角色形成,而且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发展和交往行为发展。笔者将通过相关文献、观察以及案例研究等方面入手,比较男、女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的不同,达到优化男、女教师教学行为的目的,在均衡教师性别比例方面提出建议。
二、小学教师性别差异对教学行为的影响 小学教师性别差异对教学行为的影响(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31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