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忽视小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义务教育大纲》有关阅读教学部分指出:“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5]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应该把培养小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可以说,让小学生学会独立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但是,在听课过程中发现: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小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的养成,在课堂只管讲好课文材料,没有及时的引导和训练小学生养成独立阅读能力。理解课文是培养小学生养成独立阅读能力的最好的手段,课文材料自然也就成了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最好的例子,但是教师没有在这个“例子”上进行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学生只学会课文材料本身,在遇到同类问题的时候不会变通,不能理解课文以外的书籍或者是阅读过的材料。如果小学生不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可以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失败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讲解课文这个“例子”,对小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进行有针对、有效的的训练和及时的引导,学生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后,学生就能理解阅读的书籍和材料,在不断阅读中小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2.忽视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小学生获得知识的动力源泉。情感体验也是一种无形的德育教育,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必要条件。可见,注重小学生的情感的体验是语文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但是,实习过程中发现: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没有注意这一点,没有引导学生用真情去感悟课文。在讲解《小珊迪》时候老师只顾着机械的讲课,好像只是为了赶课程。而没有抓住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没有创设情景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于是小学生没有领略到课文的意图,无法进入小珊迪当时所处的处境,无法感受到小珊迪的优秀的品质,无法和文章要表达的思想达成共识,也就学习不到小珊迪的优秀品质。这样会导致小学生没有动力学习,没有动力就没有情感体验,就不能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换位思考,让学生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感情,在教师的不断引领下不断增强小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的动力、不断形成健全的人格。
3.教师没有有效培养小学生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能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促进语文阅读能力德养成,陶冶学生情操、拓宽小学生知识面,还能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但是,在实习期间发现:语文教师讲解课文之前很少提文章作者的相关信息,也没有对文章的文学体裁、写作背景等方面进行介绍,一开始就直接进入文章内容的讲解,学生在不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文学体裁等方面的知识,就直接切入课题,学生难以理解更无法对文章进行鉴赏,从而,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就难以顺利进行。小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是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的前提,这两个目标没有达到,小学生就不能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从而阅读能力就无法提高。所以,在讲解课文之前一定要对文章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或许刚开始的时候会增加语文教学的难度,但是久而久之小学生就会学习到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知道了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这样一来,就会大大降低了语文教师教学的难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31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