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表现为人对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体验。” 语文学习兴趣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和学习语文的意识倾向。人如果对某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地去学习和探索。同样,如果学生对学习语文具有很高的兴趣,那对于学生学习语文以及语文学科的教学则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增强学生语文学习意识
卢梭这样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增强学生语文学习意识的重要手段。
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习语文,为什么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那是因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意识不够强烈,浅尝辄止,对学习语文产生偏见。常有人认为,在众多学科当中,语文多是文字,不需要花太多时间进行学习和复习,多背诵,期末考试照样及格。这致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失去了兴趣,他们不明白什么是语文,学了有什么用,他们已经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需要,没有了学习动机。所以说,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增强学生语文学习意识的重要手段。
(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
考试成绩源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积累不够,学习成绩不好。语文的学习重在知识的积累,不论是字词还是其他语文常识。另一方面,学生某个学科的成绩好差还来自于他对这门学科的兴趣高不高,偏科的现象在中小学中很常见,特别是语数外三门学科。语文教师在中高考的指挥棒下一地追求学生的成绩,这本来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并没有让学生融入语文的学习,让学生因喜欢学而学,而不是靠老师的鞭策。所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意识,而且能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语文的教学效率是与学生的学习成绩相联系的,但不是唯一因素。语文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语文教师教学不认真、不投入、不积极,教学能力较弱,那么教学效率就低。同样的,作为另外一个构成要素,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不积极、不配合,单纯依靠教师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显然是不现实的。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都想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的学习成绩。但这种急切的心情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这一现实,“拔苗助长”,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仅没提高多少,学习语文的兴趣却减弱了。所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促进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根本所在。
(四)促进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是促进语文教师教学方式进行合理转变的“推进器”。工厂企业要想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扩大市场和影响力,就得提高工厂的生产力。而提高生产力,就得对工厂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劳动力技能和能力,转变生产方式。语文教学就如同工厂一般,劳动力对应学生,生产方式则是教学方式。提高“工厂”生产力,就使得语文教师就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不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是合理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让语文教学向更自主和更有趣性方向发展。
(五)促进语文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与前一观点一样,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相辅相成的。学习兴趣高不高不仅看教学方式是否合适,更要看语文教师的专业技能,靠学生自己自学提高学习成绩是不现实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有经验的老教师带班的学生学习成绩高,有的新老师带的学生学习成绩也同样好,为什么?这就看教师个人的教学技能。让学生有学习语文的兴趣与语文教师的个人素质和魅力是分不开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可以督促语文教师提高个人的教学技能,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浅论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问题(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36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