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微课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2)

时间:2019-10-12 18:56来源:毕业论文
2.教学针对性强。微课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或针对解决某个问题的小型化教学。 3.教学内容少。微课内容一般只是一个小的知识点,更加突出教学主


    2.教学针对性强。微课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或针对解决某个问题的小型化教学。
    3.教学内容少。微课内容一般只是一个小的知识点,更加突出教学主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指向更加明确。[ ]
    4.自主学习为主:适合学习者自主学习,学习者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观看视频自主学习。
   5.制作简便实用:微课视频可以用多种途径、多种设备制作,制作起来更加简单便捷,更具有实用性。
   6.配套相关材料: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以此来巩固、检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
    总体来说,微课以“短、小、精、简”的特点满足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适应了“微时代”数字化学习的新趋势。[ ]
二、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而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并不能有效的达到该课程目标,[ ]还存在这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当前信息技术课程在初中的课程地位和考核方式的特殊性,许多学生对该课的学习兴趣不高。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许多学生对娱乐的兴趣大于学习信息技术技能。许多学生会在老师讲授过程中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如上网、聊天、玩游戏。此外,在当前传统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教学方式过于单一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和关键,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能否学好这门课程至关重要的因素。[ ]
   (二)学生个体的信息技术能力差异较大[ ]
由于不同学生存在着学习基础、生活环境、兴趣爱好、智力因素等各方面的差异,信息技术能力基础是不同的。有的同学从小就玩电脑,对电脑的简单软件和操作已经比较熟悉,而有些学生平时很少接触电脑,对电脑各项软件和技能都有惧怕心理。而学生对信息技术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因此信息技术课堂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这就使得课堂上做得快的学生无所事事,进而分散注意力去做其他事情,而做得慢的学生跟不上节奏进而失去兴趣和耐心。
   (三)操作技能训练重复,缺乏创新思文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文。但是,因为前面两种客观情况的存在,使得实际上教师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重复讲授操作技能来让大多数学生掌握,从而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很少。因而很难做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文能力,很难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
   (四)教师任务重,重复工作多,缺乏教学热情
    在当前的初中学校中,一个信息技术教师每周一般要上10~15节课,而每节课的内容大多相同,在每节课上对基础薄弱、接受信息能力不强的学生要多次反复讲解同一个知识点或技能,这样就造成了教师对如此重复的工作提不起兴趣,缺乏教学热情,从而降低教学质量。
   (五)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枯燥无
    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现有的教学资源一般为传统的图片、教材教辅上的内容,这类教学资源不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难以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与教师互动很少,所以使得课堂枯燥无,没有生气,从而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 微课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4060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