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初中生校园欺负与人格倾向的关系研究(2)

时间:2020-05-10 11:07来源:毕业论文
国内外 对有关欺负行为与人格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以寻找他们之间的关联。Smith对英国的校园欺负行为进行研究后提出欺负者大多对外界刺激反应强烈,

国内外对有关欺负行为与人格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以寻找他们之间的关联。Smith对英国的校园欺负行为进行研究后提出欺负者大多对外界刺激反应强烈,脾气暴躁,容易被激怒。这一观点也被学术界进行了证实。但在内外倾人格倾向的研究仍然存在争议。Mynard&Joseph的研究中未发现欺负行为与内外倾上存在相关[4]。Slee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受欺负者在内外倾上通常内倾得分较高,并且情绪不稳定[5]。我国学者陈世平进行相关研究证明了欺负行为在内外倾上存在相关,欺负者在内外倾量表上的得分比受欺负者高,倾向于外倾型,同时在精神质量表上的得分也较高[6],这与之前研究有所不同。我国学者张文新研究表示小学儿童欺负他人、受欺负的发生频率与神经质水平之间均存着显著的正相关,精神质、性别对儿童欺负他人的发生概率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7]。冲动、情绪化可能是产生欺负行为的重要人格因素。欺负者的个性十分敏感,面对环境压力或者生活挫折时不能理性面对,他们的个性又易被情绪的冲动所主导。当他们面对人际冲突的时非常容易借助本身力量的优势对其他人进行欺负。而且,他们在气质方面通常比较内向,情绪表现并不稳定,因而对他人攻击行为的感受和反应较强烈,易产生情绪波动和心理挫折感,为抑郁、焦虑所困扰。

欺负发生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其欺负人格形成的过程,对欺负人格的研究有助于及时对欺负行为的发生进行干预。艾森克人格量表从测验的效果来看具有有效性。量表的各个维度代表着各自的人格倾向。通过测评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平时不易被注意到的心理症状,也可以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确认提供内在的依据。

有关我国目前针对校园欺负行为与人格关系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小学阶段,而对于初中生的研究相对不受重视。作为人生经历中的一个关键时期,青少年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要进行个体心理调整,形成稳定的人格系统。初中生在生理上的各项指标发展变化加快,属于“人生的第二次生长高峰”;在心理上情感易矛盾,易叛逆,处于“断乳期”。他们积极的寻找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从而导致情感的摇摆,心理起伏变化较大,具有研究价值。以往对校园欺负行为的研究通常以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为主体,忽略了在政策改变下的新群体寄宿生的研究。寄宿生是在中学教育中的一群特殊群体,他们与走读生共同学习,却不得不面对回家次数较少,缺少父母关爱等问题,他们大多出自农村,为追求教育资源的平等利用选择了在学校进行群居生活。关于校园欺负行为与寄宿生与走读生之间的关系值得探讨。虽然国内对校园欺负行为与人格倾向的分析有部分研究,但距今为止研究时间较长,多是在具有较高的同质性与稳定性的传统社会背景下进行的研究。随着社会的高速运转和网络使用在青少年人群的普及,现代社会已经表现出了较高的异质性与变迁性,这些研究已经有了具备当今时代背景的变化。所以,在近几年缺少代表性研究的情况下,本文通过研究校园欺负与人格的关系,为以后如何应对欺负行为提供了方法,同时也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验证与补充。

1研究设计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吉林省柳河县第十中学的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展开,随机抽取在校生240名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33份,有效率97.3%。剔除与研究无关问卷得到如下分析:

表 1  第十中学在校初中生人口学变量特征分析(n=177)

人口学变量 初中生校园欺负与人格倾向的关系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5126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