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研究(2)

时间:2020-08-02 11:12来源:毕业论文
例如《记一次有趣的实验》一作要求学生记述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参与过的一次充满乐趣的实验。但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安排学生进行过

例如《记一次有趣的实验》一作要求学生记述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参与过的一次充满乐趣的实验。但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安排学生进行过实验课程,这种情况下学生怎么去体会到实验中的有趣呢?所以,很多学生没有素材可以使用,形成了闭门造车的状况,只能借鉴他人的优秀作文来完成习作。

2.2  缺乏创新,套文泛滥

2012年《人民教育》刊登了一篇文章,文中说道:“中国小学生缺乏了基本的生活经验,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在作文上孩子们没的可写,只好胡编乱造。[2]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求学生写一写在学习过程中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的老师。许多学生在形容女老师时都用了“瓜子脸,柳叶眉,大眼睛,樱桃嘴,”这样的形容词;写老师对自己的帮助都是老师在“我”生病时是如何关心“我”;写老师给自己的印象都是慈爱与严厉并存。其实每个老师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老师对自己的帮助也可以从许多细微的事情中发现,也许是一个动作,一次微笑,一个眼神这些都需要学生跳出范文的框架,敢于创新,善于抓住细枝末节。

2.3不会描述,主次混淆

现今习作教学中,有不少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多写而限定字数,而学生则将重点放在了满足字数要求上。这样一来,为了达到字数要求学生就会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写入作文,反而使得重点不明确,文章变成“流水账”。语言也缺乏美感,读起来很无趣。

在我实习的班级中,曾写过一篇关于暑期旅游的文章,大多数的学生只是简单的讲述了游玩的地点、游玩事项。其中有一个学生写的是去游乐园游玩,这本是一个可以展现自己童真与感受的好机会,但在他的文章中只是简单的讲述玩耍了哪几个项目,对于自己的感受只字不提,让人读起来缺乏共鸣。

3  小学生习作问题成因分析

造成以上学生习作情况出现的原因可以分别从教师、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

3.1教师缺乏对习作的深入认识

首先,教师没有了解到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教学生如何习作,也在学生练习中发现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 习作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其次,教师在习作教学中给学生朗读范文。很多教师在习作初次教学中不是教导学生如何列提纲,反倒是给学生朗读范文,这样极容易让学生去模仿范文,缺乏自己的思考。范文的朗读或展示在进行批改之后讲解时进行会比较合适,这样不但能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还能从他人的文章中汲取有用的知识。

最后,教师自身对习作教学的把握不到位。现在很多年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准备不足或是题目解析不到位的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文题解析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习作质量。教师讲解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学生对内容的把握也就不同。

3.2学生习作能力匮乏,缺乏兴趣

首先,小学生自身阅读量不足。现在学生的课余活动比较丰富,兴趣班、补习班占据了他们大量的时间,没有从小形成阅读的习惯,导致很多学生偏向于阅读漫画之类的书籍。阅读过程中缺乏思考,习作时自然没有素材,很多习作中的描写已经脱离事实。

其次,小学生缺乏一定的写作技巧。习作过程中要合理运用优美词句,当然也少不了各种修辞手法。但在实习过程中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习作只能用平淡无奇来形容,平铺直叙的描述,缺乏恰当的比喻或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最后,小学生没有培养习作兴趣,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学生可以动笔写的机会太少太少,他们无法养成有话就可以写出来的习惯。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对习作甚至形成畏惧心理,完成任务式的习作,使文章缺乏创造性。 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5746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