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教师与教科书编者对话的研究(2)

时间:2020-08-05 22:02来源:毕业论文
教科书编者是阅读教学多重对话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话是在主体间进行的,参与对话的主体包括显性主体和隐性主体。显性主体,即教师、学生、文本

教科书编者是阅读教学多重对话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话是在主体间进行的,参与对话的主体包括显性主体和隐性主体。显性主体,即教师、学生、文本,而文本的作者和教科书编者则是隐性主体。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形成,但它的展开必须通过主体间多重对话的方式得以实现。如果缺少教科书编者这一隐性主体的参与,对话就会迷失方向,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教师在清晰明确地意识到教科书编者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时,更应该促进深层的思考:为什么教科书编者要通过这种方式去呈现这篇课文,而不是通过其他方式呈现另一种阅读材料?尝试揣摩编者的意图,从而引发教师与教科书编者之间的深层对话。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3  小学语文教师与教科书编者对话的意义

3.1  把握教学的目标方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标强调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去设计教学目标。语文教师与教科书编者对话,可以迅速了解到新课标传达的最新精神,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由此顺着编者的思路去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在正确教学目标方向的指引下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3.2  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没有教学方法的链接便不能顺利进行,教学方法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苏教版语文教材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渗透着教学和学习方法,具体内容涉及到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个方面。所以,语文教师与教科书编者对话,有利于教师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新课标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体现在编者编写的教材中。

3.3  正确理解编者意图

教材编写者通常根据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自身的认知特点,对教材的整体选编意图做出非常合理的详细分解。因此,编者的选编意图为每一位教师所正确理解是至关重要的。任何一个文本,放在特定的学段、特定的单元,都有其作用与理由,这是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托,也反映出编者的意图。在理解了选编意图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准确地将一篇课文设置在一个很好的“位”上,这个“位”,是教师依据这篇课文顺利进行教学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个性化语文素养的前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与教科书书编者对话,可以帮助教师正确理解编者意图。

3.4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师教学能力首先体现在对文本的解读能力上。这涉及到如何尊重文本作者和教材编者的价值取向,如何把握文本的语言特征,如何定位教学目标,如何选择、组织与重构教学内容等等一系列问题,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但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在无形中提出了一项巨大的挑战。教师需要在不断的磨砺中反思自身教学,汲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改善自身的不足之处,才能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因此,语文教师与编者对话,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教师与教科书编者对话的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5774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