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现行的初中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严峻的一致判别标准,一致的授课方式,这种教育环境下,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对小学生特性和创造性的培育。这就不由让我们的老师沉思: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应该如何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有别于他人呢?由此,展开了关于老师教学风格的研讨。
2 教师教学风格类型特点
2.1理智思辨型的特点
在现在的教学课堂中,一些老教师知识面广,教学经验丰富。他上课的时候语速快语调高,逻辑思维严谨,往往注重理论知识,小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很容易就理解他的讲课内容,这种教学风格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讲及时思考的习惯。然而,本来应该是课堂主人的学生其实是处于被管制的状态,老师缺乏生动的语言,教育的组织形式也缺乏多样性。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和灌输能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课堂中来, 容易产生非自我学习的习惯倾向。
2.2情感感染型的特点
情感感染型的老师讲课充满激情,情感往往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擅长调控课堂情感,对于小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可以动之以情地加以改正。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对老师的评价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老师能激起学生的不仅是常识的兴趣,更促进小学生将集中课堂的注意力和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样的师生互动反映出来的将是良好的教育效果。但这种类型的老师往往成为“妈妈” ,使学生过于依赖当天的课堂掌握,而忽视课后的反思,不利于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学习习惯。
2.3情境渲染型特点
在当今社会,教育要求常识之间的“无缝过渡” ,在创设情境的技巧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快乐。这就需要老师的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接受程度的基础上更好地安排教育的各个方面,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是所谓的对症下药,因地制宜。这样的教师是善于创设教学情境用以调控课堂,弯曲他们的教育语调,速度中等,表达的淋漓尽致。良好的教育确实是及时的鼓励和情境感染,这样积极向上的氛围,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持久的关注和自主地参与,有利于小学生养成制定科学的良好的计划以及善于思考乐于学习的学习态度。教师刻意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被暗示感染和熏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耳濡目染的效果。总之,教育有方法,但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一种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养成习惯的影响各有利弊。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需要从改进老师的教育风格着手[2]。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59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