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

时间:2021-08-15 20:46来源:毕业论文
(二)老师不能很好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思想品德课程是围绕初中学生生活实际而展开的上的综合性课程,根本目的是为了引导和促进初

(二)老师不能很好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思想品德课程是围绕初中学生生活实际而展开的上的综合性课程,根本目的是为了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然而,如今思想品德课堂上经常出现的两个大问题是:老师不能很好把握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第一个问题,老师在教学时没有把握好课程的综合性,把思想品德涉及到的几大板块的课程内容四分五裂,不注重它们之间的联系,分成一块一块进行教学;第二个问题是,还有很多老师忽视了课程的实践性,认为思想品德课是文科,只需要静态的掌握书本知识就行了,在课堂上只是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和机械的记诵知识,把很多本该是应用于道德实践的内容只是简单的停留在枯燥的理论学习上,背离了思想品德课程的实践性。

(三)学生思想上不重视思想品德这门课,学习主动性不强

首先,很多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副科,对于以后的升学考试没有实质性的作用,所以从思想上就不注重这门学科。思想品德属于文科,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在考试前背诵一下就行了,甚至有些家长还给孩子灌输“学好理科比学好文科更重要”的思想,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同学甚至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做其他学科的作业,看其他学科的书。再加上思想品德内容相对有点枯燥,很多同学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力很难集中,有发呆的,讲话的,说笑的,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几乎没有学生举手回答,也有几个同学会在老师再三启发鼓励下举起手来,但是回答的答案总是差强人意。其次,大班化教学中学生素质有高有低,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尤其是一些已经被老师认为是“差生”的学生,更是对这门课没什么积极性;最后,学生在长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大多数已经习惯了被动的接受知识,奉课本为真理、老师为权威,根本不愿意也不敢提出质疑,更不要谈创新了。课堂上,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记下来就行了,所以导致课堂缺乏互动性,常常出现冷场。这些现象无疑给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二、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学校不够重视思想品德课

 首先,学校没有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认为思想品德课考试分值不高,从而将工作重心放在语数外三门分值较高的主科上,自然而然不会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花太多时间去研究。很多教师多少年来,都用着一成不变的教学资源,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和单一的教学手段。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既陈旧又单一,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没有体现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课堂上扮演更多是专制者的角色。将很多内容通过单调乏味的理论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导致很多学生变成了没有创新意识的“书呆子”。最后,教师在教学中很少结合学生实际去创设一些教学情境,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师生之间缺少互动,课堂气氛不浓。

(二)家长对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阻力”作用

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都盼望着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有出息,有些父母甚至出现了这样一种极端:他们只片面追求智育而忽略了德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考试分数高,将来能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就行了。这种想法导致了德育与智育的失衡,导致很多学生成了“高分低能”的人。家长的这种只关注智育不重德育的做法,很显然是思想品德课堂中很多学生不重视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原因,无疑是家长对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一个很大阻力。还有一个阻力就是有的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不能做到以身作则。比如,有的家长没有礼貌,不孝顺父母,做不好榜样作用,这时候如果思想品德老师在课堂上反复教导让学生要待人有礼貌,孝顺父母,但是受父母“坏榜样”的影响,有的学生可能听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8042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