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江苏省师范学堂的特点是,在体制上,有优级、两级、初级和讲习所和附属学校,“层级分明,体系较为完备”,“重视聘请新式教员,严格管理和教学”,在课程设置上“重视教育学及理科课程,突出师范性”,学堂教育经费“远远超过其他省份”。[30]P149-151
二、清末苏北师范教育发展概况
在国内师范教育起步之时,苏北师范教育亦开始出现,并有了初步发展。
(一)清末苏北师范教育的发端
清末苏北最早建立的师范学堂是张謇在通州府创办的通州师范学堂。1902年初,张謇集通州、如皋、泰州和海门士绅范当世、沙元炳、沈文瀚和周家禄等筹议设立师范学校,“通州宜并有中小学校,业经地方官筹议建设”,但无师范“则管理教授诸法一切懵如,何异欲渡弗梁而接任不抴也”。张謇认为,虽然当时省城已有筹建师范学堂之议,但只能接受一个府州县几名学生入学,“是数人者即尽学寻常师范以速成之,亦不足供一府州县官立三数小学及中学校管理教授之用,何论推广”。[31]P8故而奏请创立师范学堂,最终获得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批准。校址为城东南的千佛寺旧址。1903年3月,校舍建成,学堂称“南通民立师范学校”,随后刊布校章。次月,学校正式开学,张謇任,太仓王康寿任监理。[32]P776
1902年3月,漕运总督陈夔龙在清江浦设立江北大学堂,1905年,江北提督刘永庆奏请将江北大学堂改为江北师范学堂。由两江学务处会同淮扬海道,其事。另派庶务长一人负责堂务,教务长一名负责学务。
苏北女子师范教育在张謇的倡议和推动下也得以创设。他说:“謇以国民教育之不可无师,乃设师范学校。以女子教育不可无师,兴国民教育之尤须有母”,因此“更设女子师范学校”。[33]P141906年3月25日,张詧、张謇、陈启谦等于通州城柳家巷陈氏旧宅创办了“通州公立女子学校”。同年底改为“通州公立女子师范学校”,是中国第一所设有本科的女子师范学校。张詧任学校,协理为张謇,首任校长为范当世的夫人⑥。
1902年9月,沙元炳借如皋公立高等小学堂部分房屋筹建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开设简易科和师范传习所,各招生35名进行短期训练,充任小学和学塾师资。是年底,兴建校舍,呈报如皋知县和省提督学政批准后,开始招收师范本科生,1903年正式开学,是全国最早的公立师范学校。
扬州府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是1905年兴化创办的师范传习所,此后宝应、泰兴等地也创立师范传习所。1906年江西旅扬芦晋恩创办芦氏师范,后改扬州速成师范学堂。每年招1级学生,限60人。学生须住校,免学费、伙食费和住宿费,还发放零花钱。共有两届毕业生。1908年,两淮盐运使赵滨彦于梅花书院创建两淮师范学堂,由两淮中学堂的堂长杨道隆兼任此校堂长,后叶惟善接任堂长。两淮师范学堂每年招3级学生,每级50人,创办至辛亥前夕仅毕业一届学生,后即停办。
淮安府师范教育发端于清末,1905年盐城县办县立师范传习所,阜宁县于1906年办县立师范传习所,这些学校不久均先后停办。
徐州府师范教育最早的是仿照三江师范及通州师范学堂办学,创建于1905年的初级师范学堂。该校设有本科师范和速成科两种,本科师范生学制三年,速成科学制则为一年。本科师范生毕业择优增设优级师范班,培养中学教员。1906年江北提督刘永庆将江北高等学堂改为江北初级师范学堂,性质由普通专科变为专门预科。 清末苏北师范教育研究(8):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81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