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美睿、李文奇在《越南学生学习汉语频率副词“再”和“又”的偏误分析》中提出了采取利用时态标记法教学建议,同时要注重对比和举例,指出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表“重复”义的“又”和“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应用研究》一文中,其作者董颖瑾对频率副词“再”、“又”进行归纳分析,提出根据语法特征和句法功能的教学更能为教师和学生所接受。
汉语副词中的频率副词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频率副词“又”和“再”在现代汉语中用法丰富,使用频率较髙。《八百词》和《现代汉语词典》在比较“又”和“再”时强调在表示重复或继续时,‘再’用于未实现的,即“未然”,‘又’用于已实现的,即“已然”。由于“又”和“再”这对近义副词既有相似的语义基础,又存在差别,有的教材对两个语法点的说明还不够准确详尽,教师也没有深入浅出地讲解清楚,因而留学生对两个词的区别和用法很难掌握。所以,本文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搜集到的汉语本体语料和中介语语料,从语言偏误角度考察分析留学生出现偏误的具体情况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以期有助于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
二、频率副词“再”和“又”的语义分析比较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再”和“又”是比较难区分的,“再”最基本的意思是“又一次”,留学生因此常常混淆,认为这两词是相同的,导致在作业与练习中不加区别。在平常讲解中,对外汉语教师经常会这样讲来区分两词的本质意思—— “再”修饰发生某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重复或继续,用于未实现的动作;“又”表示一个动作(状态)重复发生,用于已实现的动作。
(一)“再”的语义特征及句法格式
1。“再”可表示没有达到的动作和常常发生的动作、情况,表示这一动作和情况的重复发生。修饰动词的基本格式有:
(1)再+动词(动量词)+宾语,如:我们下次有时间再一起出去玩。
(2)“再”修饰动词的重叠式,这种情况有两种形式:
①一+动词+再+动词(这两个动词相同),如:原本应该昨天交的作业他却一拖再拖、这道讲过的题他一错再错。
②再+动词的重叠,如:你再试试别的方法解这道题。
2。“再”有“又、另外”的含义,句义是对所修饰动作的补充和补加。常见的句式有:
(1)再+动词+动词短语,如:请你再讲一遍这道题。
(二)“又”的语义特征及句法格式
1。“又”后面加动词时,形容这一动作和情况反反复复出现。多用于已经实现的动作、状态。修饰动词的基本格式有:
(1)又+动词,这是最普遍和常见的情况,如:又去了好多地方。文献综述
(2)动词+了+又+动词,如:面对这张试卷,玛丽想了又想,看了又看,还是不知道怎么下手。
这里两个动词是相同的,可以看做是动词的重叠,表示这一动作反复的进行。
通过以上对“再”和“又”修饰动词的情况归类,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再”、“又”修饰动词时一般放在动词前面;如果有表示否定意义的词,位于“再、又”和动词之间;动词的重叠也可以被“再、又”修饰,其语法结构和普通动词的形式是一样的,在留学生实际学习中,重叠形式多数是简单的“看了看、想了一想、走了又走”等初级重叠形式,留学生对于这种简单的形式是乐于、易于掌握的。 留学生学习频率副词再又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85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