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这里我们不能忽视讲授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注入式元素,讲授不可能避免灌输,但是讲授又不仅仅是灌输。列宁认为:“工人阶级不可能自发地产生社会zhuyi思想体系,”必须从外面加以灌输。同样,学生也不会自发产生社会zhuyi的意识,要使他们树立坚定的社会zhuyi信念,就必须对其灌输社会zhuyi的思想。因此,灌输的方法对于实现中学思想品德课的社会服务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在何时何地实施德育工作都不能仅仅依靠某一种教学方法,尤其是针对中学生这样一群思想极其活跃甚至叛逆的群体。因此无论是灌输法,还是讲授法(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两种方法就是一种方法,在这里分离开来讲仅是为了强调教授法的逻辑性、系统性),都需要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特别是要处理好灌输与启发的关系,灌输与启发是相互联系且不可或缺的两种教学方法。“灌输与启发不可偏废,只灌输而不启发,灌输就会变成填鸭式的强塞硬灌,就会压抑、埋没受教育者的内在精神能源,也会受到受教育者的抵制和排拒。至启发而不灌输就不能为对方的思想充实新的内容,使其思想沿着健康轨道发展。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教育目的。”[2]同时,我们应该避免讲授的绝对化和肤浅化。文献综述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了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传统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与时代洪流碰撞之下产生的局限性。
首先,讲授法过于凸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讲授法建立在教师中心论的传统观点上,教师做为知识分子在某种程度上是知识的象征,因此传授知识的重任必然由教师肩负,所以重教轻学的观念很容易滋生,教师在这种观念下恨不得全方位无死角向学生呈现知识,似乎只要呈现出来学生就能掌握,长此以往,就容易形成一种心理定势,不讲学生就不能掌握知识。因此,注入式教学就应运而生、并愈演愈烈。因此,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的主导作用被逐渐夸大,大到可以压制甚至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其次,讲授法容易导致异化的“拿来zhuyi”,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毫无方向原则“拿”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只是为了“拿”而“拿”,并没有把“拿”来到东西消化吸收转化成养分。似乎不“拿”就学不到东西。这在教学结果上易导致学生处于双脚不着地的漂浮状态,即学生不能够脚踏实地得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但是讲授法并非是简单的知识呈现然后“拿”取,在新旧知识的交融与碰撞中思考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而在讲授法中,学生很容易被教师架空,教师使出浑身解数讲清楚每一个知识点,学生以听课代替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紧跟着教师的节奏的,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所必然碰到的和需要解决的各种必要困难、障碍或疑问易被隐藏 起来。结果就是学生貌似一听就懂,但事后却又说不清,面对实际状况时就会乱了阵脚。这样未经思考习得的只是文本,而非知识,因为知识本身了解得并不透彻,更谈不上迁移应用,从而促进能力的发展了。
再次,时代是发展的,学生主体的个性特征是随时代而变化的,无论是教学客体还是教学介体都不是单纯的元素,因此教学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这门课的人文关怀。
二、新形势下中学思想品德课面临的严峻挑战
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中学思想品德课面临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挑战,学生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甚至“特立独行”,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传统。在此过程中,教师权威性受到很大冲击,只有不断创新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综合运用不同的方法,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问题,增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认同感,提升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和活力。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研究(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86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