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道德教育达不到理想效果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多数学校的德育方式都是简单地灌输德育观点,告诉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没有给学生们留下自主思考的空间和亲身实践的机会,就拿献爱心这样的活动来说,在很多地方也是班级或学校组织捐款,学生把钱投入捐款箱后感觉事情就完结了,钱送出去的时候,学生缺少献爱心时的感情体验,和自我实践中的情感升华,达不到预期的道德教育目标。同样的,大学里的道德教育大多数是浮于理论和表面,更多是形式化的内容,通常是教师教导应该怎么做,学生听取,但是缺乏真正的社会实践就难以把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相结合,无法把道德认知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无法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养成。
3。大学环境松散,学校与家庭沟通交流不紧密
大学相较于初中高中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大学生相比于中学生拥有较高度的自由,可以自主安排的生活时间和学习时间逐渐增多,所以生活也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意味着大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社会上的形形色色的事物,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可能走入道德的误区。在当下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文化和价值观、道德观错综复杂,而大学生刚接触社会,自我选择和自我鉴别能力较差,大学又不像初高中那样,有家长和老师的严格要求和限制,部分自制力不强的大学生在接触了腐朽落后的文化和低下的道德行为后,极有可能被同化,甚至误入歧途。
影响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因素及对策探析(4):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86435.html